喜报!我院2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2021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根据《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浙大发研〔2021〕36号)的规定,学校组织开展了202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经学位论文作者申请、导师同意、学院(系)推荐,各学科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初评,各学部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共评出2021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4篇。
我院博士研究生朱正刚的学位论文《无名质调控攻击的神经基础》(指导老师:段树民院士),博士研究生田安好的学位论文《致癌状态和细胞身份共同决定胶质瘤发育层级中 的细胞对 IGF1R 靶向的敏感性》(指导老师:刘冲研究员)获2021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关于我们
朱正刚
朱正刚于2014年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师从段树民院士和虞燕琴教授,于2021年获博士学位。朱正刚博士期间试图理解愤怒及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博士论文部分成果发表于Neuron等杂志,相关研究获评张香桐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林百新高科技奖等奖项。
论文主要创新点和意义:
愤怒是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大脑如何系统编码愤怒情绪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与其他基本情绪不同,愤怒情绪经常应对威胁信息刺激及产生特定攻击行为。
(1)以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使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发现后侧无名质(pSI)神经元特异响应触发攻击行为的各种社交情境信号。pSI神经元活动信息不仅可预测小鼠攻击类型、攻击起始、结束和攻击模式,且与愤怒密切相关的社交威胁信息,愤怒状态存在与否皆可被精确解码。
(2)本研究突破传统单一攻击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使用多种攻击研究范式发现pSI是大脑内多种攻击行为的共同控制中心。利用在体钙成像和梯度式光遗传学激活实验,首次发现pSI神经元可梯度式的编码攻击愤怒状态。
(3)通过细胞特异性激活pSI细胞发现,其神经元兴奋不仅能增加攻击行为,且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或明显自主反应(瞳孔放大、心率和呼吸速率增加、身体的抖动等)。这些特征与模式动物或人类中的愤怒样攻击密切相关。
(4)细胞特异性激活pSI使得小鼠产生类似人类暴怒症中不适合或不可控的情绪性攻击行为表征,细胞特异性抑制pSI神经元可降低小鼠的多种攻击行为。这一新型整体性攻击行为控制模式的揭示,对于人们系统理解愤怒及其他情绪有重要意义。
田安好
田安好于2015年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刘冲研究员,于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刘冲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胶质瘤细胞起源和靶向治疗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并且入选“2020年度中国脑胶质瘤领域十大进展”。在校期间曾连续三年获得博士生中期及年度考核优秀,同时获得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目前入职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段树民院士与刘冲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意义: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恶性的肿瘤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利用一系列精巧的小鼠胶质瘤遗传学模型以及离体细胞培养技术,发现原癌状态和细胞身份将共同决定胶质瘤细胞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敲除的敏感性,IGF1R的敲除或抑制可以阻止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明确了IGF1R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有效靶点并确定了其靶向治疗的细胞窗口,同时还验证了靶向IGF1R对于不同突变背景的患者来源胶质瘤细胞系有着广谱的抑制效应。该研究不仅为靶向IGF1R从而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提供了临床转化的可能性以及广泛性。
往期回顾
浙江大学
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