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检测辅助阅读教学(下)

2016-10-17 廖卉萍 e读书测评

用检测辅助阅读教学

(下)


阅读目的和检测


根据阅读的定义,参考各个变量,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教学的测评,不再是针对单一环节的检测,而是理解、尊重阅读的各个环节来进行检测。

中小学教育中的阅读,其目的主要是:提取信息,建构意义。但是,更深层面在于,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所以我们的检测,也应该是针对阅读各个部分的每一个参数来具体检查。如,扶摇教育的阅读测评,就是根据中小学教纲、考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信息提取、理解判断、内容归纳、合理推想、情感体验等。

导读与测评的最终目的——培养独立的阅读者。

现在,中国的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测评方式,常用的主要有读书小报、读后感、演示或者汇报,甚至各种表演。这样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好的,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这些形式的扩展性也有局限。

在世界范围内,对阅读的检测,标准化的选择(MCQ)是现阶段大规模整体进行阅读检测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MCQ具有时效性,可提供大数据,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MCQ可以形成对社会文化的指导意义,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家长和社会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对阅读效果的认识,于是就会对阅读有一个正面的影响。

标准化测试,是最直接的检测手段,最具有客观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对阅读的检测,MCQ的标准化考试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关键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办法回避,也没有必要来回避。认为,标准化测试不适应素质、不能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不能检测真正的理解程度……都是误解。

关键问题,不是检测方式本身,而是我们如何设计、运用、分析。我们需要进行科学实践的是——如何能够参照阅读的定义以及阅读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参数,来设计我们的标准化检测。





扶摇的创新


扶摇教育认为,不应该回避运用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阅读 49 30409 49 14985 0 0 1566 0 0:00:19 0:00:09 0:00:10 3237测。

首先,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真正去阅读,而且有一个可以有效的衡量他们阅读进度的跟踪方式。扶摇教育,就是提供给老师、学生、家长这样一个工具。   

第二步,在阅读教学与阅读辅导中,真正去契合真正的阅读,并影响阅读的各个变量。

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阅读量——以教纲规定的33本必读书目作为阅读的基点。

阅读速度——根据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相关研究,确立了每一本读物的阅读规定速度。比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海底两万里》 ,文字4万2千字左右,匹配类型、结构、语句、主题和关联因素,建议阅读时长为5小时;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王子》,文字共3万1千字左右,匹配类型、结构、语句、主题和关联因素,建议阅读时长为6.2小时。

精读:以阅读策略为核心

综合世界上广泛应用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匹配中国的汉语阅读特质,扶摇教育总结了现在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包括思维导读 concept map and concept sort,故事导读 story map,作者探寻 question the author,预测性阅读,Anticipation guide, 教学互换 reciprocal teaching、第一句阅读……。

不同的的文本,针对的阅读方法一定不一样,扶摇的任务就是帮助老师来确定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阅读方法,寻找合适的教材之外的文本,来指导学生的精读。

泛读:以问题研究为基础

对于学生的泛读,我们主要以问题研究为基础。

第一,做有准备的阅读——读书需要导读。

第二,运用检测的方式测评阅读——每本读物通过10道标准化选择题,确定阅读的结果。

第三,结果不仅仅是分数——通过10道标准化选择题的测评,不仅可以测试学生阅读该书的效果,还可科学评估出导致学生阅读测评结果的原因——信息提取、内容归纳、理解判断、合理推想、情感体验等,从而形成对单体学生、班级、年级、学校、学区的整体测评。

第四,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分析报告。通过要求学生做有目的的阅读,参与标准化的阅读检测,从教纲的要求的检测维度,来评估学生的个体或者一个群体的阅读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阅读建议、提升策略。

               廖卉萍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人大附中6年,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获教育硕士。长期以来,在旧金山湾区进行相关教育咨询,为学生、家长提供包括阅读、科技、设计以及文化融合、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教育咨询。现为扶摇教育美方专家。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