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近日,农业部、财政部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农业产业园为发展规模经济提供平台
我国的农业产业园区的推广一直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此次 《通知》首次提出要建立国家层面的农业产业园区,势必会推动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时期,那么,政府为何要大力发展农业园区?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决策层对于规模经济发展缓慢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短板达成共识,因此,依托产业园区来发展规模经济是下一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农业主产区要发展,需要一个投入平台,农业产业园区正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次,未来农业竞争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竞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以培育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一系列产业体系。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可以集中打造产业链。第三,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层面的农业产业园区将更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状况,郑风田认为,相比于其他产业园区,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还比较滞后,虽然一直在全国推广,但是成效甚微。主要是因为以前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国家层面提出来的较少,光靠地方的力量很难发展壮大。如果中央牵头支持,能起到带头作用,地方政府执行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对此,党国英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方把农业主产区的名称一改就成为农业产业园区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不过,从目前看来,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只能是依托现有的效率较高的农业主产区,再把一些发展较好的相关产业整合进去。”他说。
农业产业园建设要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在中央财政支持政策方面,《通知》提出根据产业园的规划面积、园内农业人口数量、地方财政支持情况等因素,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
对此,郑风田认为,有些地方每年申请科技园区,为的是可以得到财政拨款,真正是否能够起到推动科技产业的作用,很难判断。所以要防范农业产业园区出现类似现象。
“而且有的地方为了多得到财政支持,会重复申请园区名称,已经有了科技园区的称号,又去申请农业产业园区的名称,这是我最担心的。”他认为,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一定要切实发挥作用,防止出现“垒大户”现象。
在他看来,这样的做法对整个国家发展很不利,但是如果没有财政支持,又会损伤地方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防范这些现象需要政府多加考虑。
郑风田在考察中发现,很多园区都是大而空,既无特色,也没有主打产品。“搞不清楚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所以一定要鼓励有特色的产业崛起,不要把什么都装进去。”
此外,农业科技园区要做专项还是综合性?是以国际市场为主还是国内市场为主?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因此,郑风田认为,国家级的园区建设一定要有建设目标,园区功能也要有准确定位。
党国英认为,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国家要支持大规模农业种植,建设农业产业园区非常有必要。但是产业链的整合,像农业生产与农机、化肥、农业科技服务等的融合,主要还是要依靠市场。
“政府需要做的,主要就是抓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来促进大宗农产品的成本降低,以提高竞争力。具体来说,要落实产权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培育市场主体,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上增加科技投入。”党国英说。(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