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浙江卫视深耕现实主义剧作 | 专访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陶燕

2017-05-28 何天平 章炜 广电时评


5月11日,《欢乐颂2》登陆浙江卫视首播。《欢乐颂2》何以“心动治愈”?浙江卫视如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剧场品牌?《广电时评》独家专访了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陶燕。

伴随《欢乐颂2》的开播,“中国蓝”剧场第二季度“心动治愈”的主题逐渐被勾勒出来。


“‘心动治愈’是一种情感化的表达,能对人们正经历的生活迷思有所抚慰。它既在回应社会现实,又为人们创造着浪漫想象。”陶燕认为,“暖”剧应当带有强烈的人文底色,之所以想要打造“心动治愈季”,也是浙江卫视在探索现实题材作品中所触发的深层思索。


“就像选择《欢乐颂》那样,我们择剧的标准首先关乎‘品质’,既要有内容,也要有情怀。”陶燕说。


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

陶燕



《欢乐颂2》为什么“心动治愈”?

《欢乐颂2》没有令市场失望。在浙江卫视播出期间,其收视表现与话题热度都居于同期电视剧作品的前列。


首播当晚,浙江卫视CSM50城收视1.549,位列全国第一。截至5月21日,#浙江卫视欢乐颂2#累计阅读量1.8亿次,讨论11.2万;网络播放量达98.3亿次;浙江卫视中国蓝官微短视频总播放量达1230.4万。


“最初选择《欢乐颂》,其实是一场‘小意外’。”陶燕与记者分享了关于这部热播剧《欢乐颂》背后的故事。



“2015年,我刚调任浙江卫视总编室,全面负责浙江卫视的购剧工作。在上海电视节上,我第一次遇到制片人侯鸿亮,于是就聊起了《欢乐颂》。”陶燕说,在言谈间,多年与内容打交道的经验令她察觉到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收到剧本后,她一口气读完,更是对其中颇具魅力的群像戏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留下深刻印象。“虽然这样的尝试有些冒险,但浙江卫视却很坚定。”


如今看来,这个选择做对了。《欢乐颂》与浙江卫视的结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如今行业里关于IP的讨论不绝于耳,陶燕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审视IP很谨慎,不盲目、不跟风是前提,有内容、有情怀是保障。之所以会有《欢乐颂》,也是在契合‘中国蓝’剧场品牌调性下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能得以“长长久久”的,才是一个优质IP能够迸发出的价值。


后来,第一部《欢乐颂》播出,受到广泛关注。五位女主角带着不同的社会困惑走到一起,同住欢乐颂小区里一层,于是观众为她们取了个昵称,就叫“22楼五美”。“22楼五美”的故事,令许多女性观众找到共鸣。创业与工作的问题、情感与生活的迷思,统统缩影其中。她们努力去纾解各种各样的难题,把当代中国都市女性自信、自立、自强的一面勾勒了出来。陶燕说:“剧中有关情感、职场和理想的话题,引发很多人的思索和讨论。这就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带有的力度。”



陶燕介绍,这一次的《欢乐颂2》会在前作基础上有所变化。“更集中的‘都市病’会陆续上演,这些恰恰是每个现实中的都市人都会面临的。”关切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是《欢乐颂2》思索更多的部分。陶燕认为,《欢乐颂2》希望带来新的追剧体验,通过剧中人物的演绎,找到一种“心动治愈”的方式。


“《欢乐颂》走到第二部,观众的坚守绝不仅仅倚赖于它作为大IP的影响力,而是它作为优质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人们能从中审视自己、思索自己,这才是我们考虑更多的东西。”


据悉,《欢乐颂2》中的“22楼五美”将面临新的抉择,其进阶式的成长也成为本剧的重要看点,但“心动治愈”的情绪体验将一以贯之。“唯一不变的,是‘欢乐颂’式的精神将继续打动观众,观照现实、传递温暖的励志内核也会始终存在。” 



一批现实作品带着“体温”而来

这两年,国剧市场很热闹,各种题材类型的作品纷纷涌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浙江卫视却“另辟蹊径”地走了一条回归之路——深耕现实题材剧。在今年,“中国蓝”剧场集结了包括《外科风云》《欢乐颂2》《深夜食堂》《复合大师》等在内的多部现实题材剧来勾勒“心动治愈”的主题概念,并力图长久地打造起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矩阵。


据陶燕介绍,除了上述剧集外,浙江卫视正在筹备播出更多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引领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例如:与电影《湄公河行动》题材相似并改编自真实跨国要案的《莫斯科行动》、以创业历程为主线的《南方有乔木》、以青少年升学为话题的《小欢喜》、以当下备受讨论的电信诈骗为主体故事的《天下无诈》等。浙江卫视贮备了当下时鲜、接地气的作品来夯实“中国蓝”剧场对现实主义题材矩阵的诠释。通过多元视角再现社会,进一步扩充“矩阵”的格局和视野。


陶燕向记者分享了打造这一矩阵的心路,“现实主义作品最重要的价值是能够反映当下,直击社会痛点并且令人反观自我。”以去年在浙江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为例,它聚焦中学生出国留学这一社会现象,也引起了观众对现实家庭教育的热议。



“去年我看《小别离》时,有一幕记忆犹新。剧中父母为了看孩子手机,迫于无奈竟选择等孩子熟睡后用孩子手指解锁手机。当时我就觉得这个细节很真实,源自于生活。后来我了解到这一幕是编剧根据自己遇到的真实情况加工改编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细节,又何以来打动观众呢?” 


“有意思”和“有意义”并举,是现实作品的魅力所在。


陶燕强调,有现实意义、能打动人心,意味着好作品得带着“体温”。她进一步分享了浙江卫视如何选择现实主义作品的理念,“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终究要回到讲好一个故事本身,故事的内核无非关乎人情、人性、人文三方面。人情是第一位的,剧中的亲情、爱情、友情能否打动你?人性是紧随其后的,剧中人的形象能否立得住,能否经得起推敲?人文是底色,作品的文化价值输出是否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回应这些问题看似容易,却是浙江卫视在打造现实主义矩阵中反复思忖斟酌得来的结果。



高品质、强联动促成平台成长性

“过去我们总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现在的传播环境变化了,‘好酒也怕巷子深’。”


好的作品要传播出去,倚赖于好的平台;好的平台要进一步提升,也会从好作品的影响里汲取养分。如何获得平台更快速、健康的成长,陶燕用“高品质”和“强联动”两个关键词加以总结。


浙江卫视之所以选择深耕现实题材、打造现实题材作品矩阵,就与平台对内容品质的看重有关。


从《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到《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从《欢乐颂》到《欢乐颂2》,从去年的《小别离》到今年计划推出的《小欢喜》,作品价值在延续,平台属性也在增长。“优秀的影视作品一季又一季地留在浙江卫视这个平台,持续展现、持续升温,令“IP+平台”呈现出1+1>2的效果,这会是季播策略最理想的状态。”浙江卫视第二季度主打的“心动治愈季”在关怀当下年轻人生存状态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播出平台与优秀作品的“强强合作”。



但电视剧如何保有自己的生命力?在陶燕看来,这不靠大小“鲜肉”的维系,也不靠话题反复地炒作,是优质的内容题材本身使然。“内容要有成长性,还是要回归到对内容的推敲上来。”


当优质内容成为一种常态,其联动效应也十分可期。“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组成的联动节目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剧场价值,这种联动不仅能粘合年轻受众群体,还与卫视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基因相契合。”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联动《奔跑吧》,推出一期“鸡毛换糖”主题节目;第二季《王牌对王牌》首期节目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电影《功夫瑜伽》上演“IP对决”;电视剧《复合大师》男主演贾乃亮登上《来吧!冠军》节目……这样的“联动”比比皆是,并且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传播效果。将好剧与综艺进行主题的“打包”,既有以往成功模式的延续,也有创新编排的考量。“剧场+综艺”的有机配搭,也有益于为频道的年轻化战略服务。


在陶燕看来,作为一个省级卫视,平台选择的内容应当要兼顾审美需求与人文关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确实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唱衰电视的时候就到来了。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的发展确实会造成传统媒体观众分流和收视分流的问题,但是,电视(尤其是电视剧),拥有着非常高忠实度和粘合性的受众群。作为省级卫视,坚守是很重要的。对题材类型的把握、对市场的理性分析、对文化价值的输出,毫无疑问都应该是自觉的意识。”



这是陶燕加入浙江卫视的第20个年头。“从做故事、做内容到选故事、选内容,我的身份在变,但不变的是永远在和内容打交道。一个好的平台对内容的坚守应当是一以贯之的。”


采访最后,当问及她从业多年来最大的收获时,陶燕笑了笑,“还是那句话,让有温度的作品和平台一起成长,坚守真得没那么难。”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