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晚我们聊建筑》 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古典园林之道、文人雅士之趣

2017-06-27 张琬 广电时评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今晚我们聊建筑》通过访谈对话和电视纪录片相结合的形式,在一问一答的往来间移步换景,从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的视角,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古典园林之道、文人雅士之趣。

同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在景致建造时有何异同?拙政园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江南古典园林在建造上有哪些哲学诉求?几经易主的园林背后蕴含了哪些历史故事?


近期,上海东方卫视《今晚我们聊建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系列”连续7天带领观众领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西泠印社、耦园、岭南园林等中国古典园林。节目通过访谈对话和电视纪录片相结合的形式,在一问一答的往来间移步换景,从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的视角,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古典园林之道、文人雅士之趣。



视角新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于山水间

如今,诗书礼乐尚被诸多电视节目奉为座上宾,虽然其意蕴深厚、影响深远,极具代表性,却也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冰山一角。《今晚我们聊建筑》另辟蹊径,关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新颖的视角,将蕴于山水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搬上电视荧屏,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今晚我们聊建筑》对园林艺术的赏鉴颇为讲究,节目所强调的是景、物、人的物我相生、融会贯通,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承德避暑山庄》中浓郁的文学特色是园区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芝径云堤”“锤峰落照”等景观点题既饱含景观的主要特征,又富于浓郁的文学美感。《拙政园》讲究的则是独立的美感,“分之则利合之则伤”成为了此园的审美要义。《网师园》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方池的运用强调了理性,但驳岸的运用又削弱了这种意味,而“断处架桥”的设计理念,更是求得了景色的“隔而不断”。《艺圃》采用开朗简练的叠山理水手法,体现出“闭塞中求敞”“浅显中求深”“狭隘中求险”的哲学诉求。节目还多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对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进行比照评说,既加深了印象,也留下了思考。特别是每期节目最后的总结提炼,使节目跳脱出普通意义上的游山玩水,突出了文化价值主题,加深了节目思想内涵。如“承德避暑山庄倡导的则是一种‘天然图画’的思想,也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欧洲以人工形成规则式园林的思想境界。”“拙政园布局灵活,道法自然,匠心独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节目中,艺术与思想交融,文化和园景与共,呈现其特有的艺术气质,让观众在叠山离水中领悟生活的哲学,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精准解读——历史文化与艺术格调的杂糅诠析

《今晚我们聊建筑》每期都会邀请一名来自建筑领域的专家与主持人对话。受邀专家知识底蕴雄厚,鉴赏能力卓然,对中国古典园林如数家珍、庖丁解牛。他们对园林艺术的精准解读,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把握,加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分析,将历史典故与艺术鉴赏杂糅并蓄,让观众在享受园林之美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审美趣味和格调。


与历史的对话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二门法。《今晚我们聊建筑》中,专家通过剖析古典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云烟,与园林的主人对话,了解他们的趣味和气节,映照出历史的风骨与格调。艺圃的建造者文震孟、文震亨兄弟,都是颇有品味的艺术大家。文震孟是状元,文震亨则著有《长物志》。1645年清兵南下推行剃发令,文震亨绝食六日而亡,继任园主姜家依然拒绝和清朝廷合作。在明代学者计成的造园专著《园冶》中,有着“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说法。而艺圃“不着一花”的设计,恰恰体现了历代园林主人的傲骨,摒弃了妩媚内俗的气息。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明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回归故里,以大弘寺旧址,兴建拙政园。西晋潘岳曾在《闲居赋》中曰,“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深有同感,遂借此言为园命名。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几经变迁,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园林并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流动性地反映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



用一种艺术来诠释另一种艺术,体现的是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和而不同,你中有我。《今晚我们聊建筑》对园林艺术的赏鉴虽基于精深的造园理论,但往往也跳脱其中,融入文学、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加以诠释。在《拙政园》中,专家引用徐志摩的“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清处漫溯”的美好动感,比喻“见山楼”的设计采用运动逻辑连接起各个建筑的组成部分:一溜爬山廊暗示山意,爬向水中央的楼阁,廊子的檐和见山楼的檐连在了一起。在《艺圃》中,运用书法的顿挫来体现建筑檐口的美感:“不会过度的高低跌宕,去损伤自己的力度,而是尽可能地保持水平向的延展和适度的顿挫,好像一笔横向的书法,空间水平地运行”。在鉴赏艺圃掇山掇石时的表述尤为精彩,专家借用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示“中国传统园林像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一样‘三五步走遍天下 八九人雄会万师’,只要靠一系列的动作和唱词,就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暗示出来。中国传统园林喜欢做空间的微缩,而艺圃的掇山掇石是做自然的截取,从自然界无限壮阔的千山万水中间,截取出了一个图谱。其它园子中的掇山掇石是微缩的巨人,而艺圃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巨人庞大、苍凉、磅礴的脚趾。”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艺术间的交融,中国古代造园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就这样悄然绽放荧屏。在一问一答的访谈中,伴随着若有似无的轻音乐,人们仿佛置身于楼台倒影、藏露掩映的美感之中,移步换景,宁谧地享受着这份闲适,在文化和艺术的浸润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获得审美品位上的升华。《今晚我们聊建筑》聚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挖掘园林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平淡中有新意,在平和中见真功,精耕细作,温文尔雅,凸显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品格。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