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字纪录片】文化类节目诞生记 | 从《喝彩中华》的10小时会议说起……

2017-07-02 张榆泽 广电时评

编者按

文化节目热潮来了,谁都能看到;而原创文化节目从创意生发到最终呈现,其所经历的煎熬、沉吟、迷茫、闪念、豁然……未必有太多人知晓。


我们关注每一个用心的内容作品,我们也关切作品背后已经发生的、正在行进的创意历程。因为,匠心之作令人激赏,匠心更值珍视。为此,《广电时评》计划做一个名为《文化类节目诞生记》的系列报道。我们将努力用丰富的细节、行进式的报道,伴随式记录原创节目的“养成”。


首个报道案例是东方卫视大型戏曲季播节目《喝彩中华》。节目7月开播在即,目前正处于研发选角阶段,《广电时评》记者阶段式融入东方卫视王昕轶团队,记录、讲述这档节目生长的声音。本期推出序列报道第一篇《从<喝彩中华>的10小时会议说起……》。


6月底,上海。已经连续几天强降雨了,但对于《喝彩中华》的导演团队来说,天气的糟糕并不是一件太大的事儿。这天他们在东视大厦15楼的会议室足足开了10个小时的会,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时间对他们来说,不是窗外的明暗变化,而是墙上闪过的一张张幻灯片的光影变化。


一共26页的幻灯片,记录着26个备选选手,标签、故事、怎样和嘉宾互动,都清楚地写在上面。导演们需要在这些天把26个选手的故事完整地梳理一遍,确定最终的选手和上场方式。


《喝彩中华》的节目筹备会议现场


导演现场唱起了昆曲

总导演王昕轶说,等节目播完之后会给所有编导出一份试卷,考他们对戏曲的了解程度,第一名会发个大奖。


对第一次做戏曲类节目的综艺导演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从选角开始,他们都得面临对戏曲不熟悉的难题:怎样的戏曲演员是唱得好的?如何选角更能符合电视艺术呈现?节目导演组的陈煜很庆幸自己找的选手有三个都进入了最终名单。他刚从山西洪洞县回来,带来了一批蒲剧候选选手,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有会靴子功的武生、有踩跷挂画的女人、有耍大刀的姐弟……


每一个候选选手的甄选都要经过导演阐述、视频观摩、集体讨论等一系列环节。第一个争论出现了。选手中有一个秦腔爱好者,有人说选手在节目中唱40秒就够了,有人说40秒太短,至少要唱90秒。大多数人认为唱40秒就够了……“她不是秦腔专业演员,只是爱好者”“太粗犷了,南方人根本接受不了吼这种唱法”“我从来没听女生吼过秦腔,好像都是男人的事儿”……争论不下,他们决定先看一段表演的视频。


《喝彩中华》总导演王昕轶


导演拿着手机,声音越过会议室的头两排。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只剩那压抑的喇叭里传来的腔调,一呼三叹,像烈酒一样灌进每个人的耳朵。秦腔里的女声突然高昂有劲起来,至高潮处,导演们都惊呼起来:“哎呀,妈呀”“一激动就上去了”“两个八度呢!”


“好了,一分半钟。”争论戛然而止。一段戏曲在此刻竟有了跨越地域、跨越性别的功力。


说得兴起,王昕轶表示要亮一嗓子。秦腔来不了,是昆曲。周围的导演们用手帮他打节拍,有两个人没跟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样有趣的细节充满了本来枯燥无味的开会现场。有的人不慌不忙地引经据典;有的人慷慨激昂地讲着故事。



“你要跟他聊生活,不要跟他聊艺术”

“他有故事吗?”选角导演陈煜正在说选手如何身怀绝技,突然被王昕轶打断了。


陈煜试着说,但故事讲述似乎不够精炼,王昕轶接过话:“应该这样提炼:十年前唱戏时,有一次翻吊毛,不小心头着了地,醒来后半身瘫痪了。但还是想唱戏,心里就是‘不舍’,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刚刚半分钟,和电视上最后需要剪辑成的时间丝毫不差。“讲故事的关键是集中在转折节点,他的人生经历一定要体现出对戏曲的热爱。”


“起码挖到三个故事,我们选一个。”一个十六岁的京剧演员唱得很好,但没有好的故事,让现场的导演们都面露难色,时间也一度停滞。王昕轶说:“所有的故事都太表面,没有具体的细节。”在总导演看来,人物与戏曲之间的内核是最重要的,他为什么在大家都在上学的花季年龄成了一个天天练功的京剧演员?“你要跟他聊生活,不要跟他聊艺术。”在一阵嘱托之后,这个选手进入了待定名单。


讨论的过程时常喧闹,又时常陷入沉默


除了故事,导演也力图在每个人身上找到鲜明生动的标签。“很无奈,但这又是电视传播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于是幻灯片上的26个人都被讨论出相应的标签,从“耍大刀的姐弟”到“最会说上海话的小女孩”,从“半路出家的摇滚人”到“锡剧F4”,一个节目的样貌渐渐被勾勒出来。


唱歌还是唱戏?

“不用再说这个了。”时间已经晚上十点,总导演王昕轶暂停了大家近乎争执地讨论。导演姚勇刚激动的手势还悬在半空。


五分钟前——

“只有跟流行歌曲搭上边了,才能更好传播。”

“我非常不认同,即使把京剧全唱成周杰伦,然后呢?”

“我们能打开年轻人与戏曲的通道,把他们记忆中的东西连接起来。”

“我们绝不能迎合观众。”

……



他们的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半个小时,选手王梦婷长得很漂亮,一部分导演认为她应该用京剧的旋律改编流行歌曲,一部分导演则坚持她应该唱传统京剧的内容。导演的分歧与他们的背景关系密切,他们以前一半是做综艺节目,一半是做戏曲节目的,各自秉持着自己的节目创作法则,无法退让。


就在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时候,因为王昕轶的一声暂停,所有人在悬停的空气中沉默了五秒。


沉默的五秒让王昕轶接下来的话充满了一种调和的魔力。“京剧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死板。京剧人也很时尚,普通人做的他们也会做。”以前做综艺的导演总是想方设法制造吸引力,以前做戏曲的导演目的是如何推广我们的京剧。“大家都没错。”



其中一个导演也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分析开来:“你们是站在京剧的角度看”,她转过头冲向另一边:“你们又是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大家都有点偏执了。”


于是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综艺导演许乐说:“我们确实应该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京剧,不然京剧在大多数人眼里,就只有两个字而已。”


戏曲导演姚勇也举了个例,很多青年的戏曲演员,在网络上做直播、在唱吧里唱戏歌,引来了无数青年人得关注,但他们回到舞台,还是那个肩负传承的戏曲演员。


王昕轶拍板:“我觉得任何形式都可以,我们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更多人“触摸”到戏曲吗?节目里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过了一个小时,这张幻灯片终于翻页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