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话《加油!向未来》主创丨电视版“新十万个为什么”何以养成?

2017-07-17 章炜 广电时评


《加油!向未来》步入第二季,作为一档具有复合价值的科学节目,《加油!向未来》的主创希望通过节目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展现近年来我国尖端科技成果及科技创新的脚步。

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第二季《加油!向未来》,于7月16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被称为电视版“新十万个为什么”的这档节目,再度开启“央视科普之夜”。


《新闻联播》报道《加油!向未来》节目开播


与上一季相比,新一季节目从多个维度对节目形态进行了升级:邀请更多科学精英登台,展现科学的迷人魅力;面向大众征集问题,令科学传播真正步入民间、走向年轻人;注重素人嘉宾的参与和互动,搭建起科学和生活的桥梁……


在诸种变化的背后,既反映着一档节目对于普及科学知识、触发观众共鸣的初衷,更传达出一个优质平台对于内容创新、价值引领的社会担当。


科学,应当时常温热

科学节目,向来是电视界公认的“难题”。科学理论的支持、科学装置的测试、场面调度的复杂……这类节目的制作难度显见。相比更多轻松、谐趣的电视娱乐节目而言,令观众饶有兴致地打量科学这件“严肃”的事,自然不易。


平衡大师韩遂宁搭建“木板平衡塔”


“我们经常触碰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可能会低估国家平台本身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第二个容易有的误区,就是低估观众的审美能力和精神需求。”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和记者从两个“误区”聊起,而这样的“误区”恰恰是《加油!向未来》这档科学节目的创作缘起。“我们的观众并不缺少对人文及科学领域的精神诉求,而真正缺少的是与此相对应高质量的满足需求的精神产品。电视节目需要承载这方面的使命,过去受限于技术水平,有的事情想到却做不到;如今技术环境愈发成熟,我们理所应当地要在这样的好环境里领风气之先、为观众考虑。”


撒贝宁尼格买提组成“撒贝尼”最强科学兄弟组合


正因如此,《加油!向未来》才有了茁壮生长的坚实土壤。在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过彤看来,科学节目不该是被遗忘于角落的速食品,只有饥肠辘辘时才被拿出来一解燃眉之需,它应当时常温热,并且陪伴人们日常生活的左右。“中国的电视节目在过去几年走过一段‘弯路’——我们太过看重明星和娱乐效果了。如果资源有了单一的偏向与倾斜,调整就势在必行。科普类节目虽然是小众题材,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其实又有着大众化的必要性。我国大众的文化素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科学素养却在世界排名靠后。至少,提升科学素养这一点,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秉持这样的初衷,《加油!向未来》在2016年暑期推出了第一季的节目。当时适逢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央视总编室主任兼央视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


这与《加油!向未来》的节目诉求相一致,央视总编室主任兼央视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表示:“央视综合频道是宣传的主阵地,我们希望通过《加油!向未来》这样一档科普节目来反映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精神追求。同时,这也是央视积极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第一季播出后,节目获得不俗的反响,也基本达成了科普和创新的双重目标。


“第一季是‘摸着石头过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成科学实验以及实验的电视呈现方式。”过彤坦言,刚开始做《加油!向未来》时,有太多的不确定。好在节目最终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承袭第一季的基础上,第二季《加油!向未来》则会寻求更多突破。“例如在选题方面,除了要考虑可看性的问题,我们也会兼顾到更多的维度:与百姓生活相关、与国家核心前沿科技相关……十八大之后的科技成果都会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过彤向记者介绍,第二季《加油!向未来》将呈现出更丰富的科学形式,能够展现中国科技实力的高精尖项目,有不少会被吸收进节目的内容设计中,从生物科技到人工智能,从粒子到宇宙等,一个个科技奇观纷至沓来。


不要小觑“好奇心”的力量

与第一季节目相比,全民共同参与是本季节目的最大亮点。突破明星效应的光环,本季节目以18岁为界分组为加油队和未来队,同时,现场也会有60位科学爱好者组成科学猜想团,多元主体升级节目的对抗机制。从“星素结合”到“全面素人”,《加油!向未来》把节目的“话语权”完全下放,令科普真正能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摆在眼前:明星“离席”,节目能否延续第一季的收视表现?


“能够满足观众的真实需求,这是我们把握节目的首要条件。”


18岁以上的科学猜想团“加油队”


许文广说:“央视综合频道选择节目的标准,一定不是单一指标,而是多维度的考量。收视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但一档节目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不能反映当下的时代精神和观众的核心诉求,它的传播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朗读者》播出之后,最先在校园里引发强烈的反响。不少学校开始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比赛、读书交流会,这样的需求就是真实存在的。《加油!向未来》也如此。第一季节目播出之后,我的孩子正在上的幼儿班就有了与节目中实验相近的实验课。”在许文广看来,科普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对青少年兴趣、好奇心的培养和开发。“节目并非是想给学生上一堂课。知识的积累在校园,相反,兴趣的开发却通常在校外。我希望《加油!向未来》能让更多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好奇心,这才是节目‘面向未来’的现实意义。”


18岁以下的科学猜想团“未来队”


较之人们对诸种流行资讯的消费,科学家和科学新闻常常被遗忘在聚光灯之外,在人们的想象中,科学家时常“不食人间烟火”,距离大众的生活总是很远。过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大众的暑期尤其是孩子们的暑假再次有了新选择。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加油!向未来》,将科学和趣味融于一体,有文化有内容,伴随中国观众和孩子们的暑期。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影响了70后、80后等几代人,《加油!向未来》节目组缔造的“新十万个为什么”也将持续引领科学的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节目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十余家国家级专业科学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两位科研科普专家,作为本季节目的科学顾问,为观众解答科学原理。这档科学节目的“科学性”,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中科院曹则贤、张双南老师和“撒贝尼”一起做实验


过彤更指出节目的深度考量和不懈努力:“《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在科学实验的规模上,科学实验道具的复杂程度上,在科学实验的类型等维度上,到目前为止它都可称得上是世界最大型的科普节目之一。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多领域已经世界领先,我们的大型科普节目制作水准理应跻身世界电视工业的前列,因此我们力争成为在世界领域内电视科普类节目工业化标准的制定者。”


创新是逆流而上的动力

《加油!向未来》第二季依然选择在暑期档播出,许文广解释了如此编播的用意:“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的成功,都是主流价值的成功。我们一直致力于原创节目的创新,有挑战自我的《挑战不可能》,有文化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有展示优良家庭家教家风的《欢乐中国人》,还有讲述中国故事的《出彩中国人》。《加油!向未来》也有自己的独特定位,它是‘面向未来’的,所以我们希望吸引更多青少年和普通家庭能够一起‘加油!向未来’。”


黄绮珊现场震碎玻璃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关于“自己从哪里来的”,是要追溯中国人的精神资源、寻求文化自信,于是我们可以看《朗读者》《中国诗歌大会》;关于“自己是谁”,是要展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精神,《挑战不可能》《出彩中国人》《欢乐中国人》《等着我》应运而生;关于“要到哪里去”,是对未来的思考,于是就有了面向未来的《加油!向未来》。”


对于央视综合频道而言,选择节目的首要标准在于价值引领,这份坚守既是稳定的,也是不断在变化的。以《加油!向未来》为例,与国家战略实时共振、用现代电视手法助力科学普及,国家台的媒体责任一以贯之;而如何展示科学、如何传播科学,又成了这档节目强有力的创新注脚。



在采访的尾声,《加油!向未来》的主创们纷纷表达了一个共同期盼:“我们希望一到暑假大家都能想到《加油!向未来》,它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约会意识’。”一份不寻常的“约会”,一部电视版的“新十万个为什么”,它能释放出的能量或许还不止于此……

作者:章炜


编辑:刘鑫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