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5秒540字,机器人首发九寨沟地震报道

2017-08-10 广电时评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仅用25秒出稿,540字并配发了4张图片。“机器人写作把新闻从业者从简单的、重复的事件性报道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度报道、话题设计、文化创意等其他内容。”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仅用25秒出稿,540字并配发了4张图片。“机器人写作把新闻从业者从简单的、重复的事件性报道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度报道、话题设计、文化创意等其他内容。”


25秒能做什么?人类或许还处在惊愕中,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自动写稿的全过程,并通过各个平台发送给亿万人。



8月8日21时40分左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文末注明:“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自动编写,用时25秒。”这条消息共540字配发4张图片,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消息后不久,新华社在官方微信援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于8月8日21时43分发布消息。这说明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消息真实准确。


此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关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3.0级以上余震情况发布13次,官方微信消息生产者均为机器人。



8月9日,早晨7时27分52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测定,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微信再次发布此次地震速报,消息生产者依然为机器人。据观察,对于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地震3.1级余震以及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3.0级地震的速报中,机器人写作用时仅仅8秒。


速报非一日之功

地震发生以后,地震台网要对震级大小进行快速测算,把结果进行上报。以便快速启动应急救援行动,这个过程称之为地震速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地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心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就对传统意义上的地震速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其他区域都布有地震台站,24小时密切观测全国和全世界的地震活动。这些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心,成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重要信息源泉。机器人系统运行在互联网上(云计算平台),写稿所需的背景内容同样来自互联网。机器人会根据本地数据网络和接口调用、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在几秒内自动“写”好综合的地震速报信息。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机器人入驻推送平台,在地震信息报告完成之后,几秒内就可以覆盖大量民众。高效推送使当地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震源地相关资讯,为赢得黄金避险时间争分夺秒。


“机器+人类”或是未来新闻主流?

在地震报道领域,机器人早有所作为。由《洛杉矶时报》内部员工肯恩•斯昆克开发,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的Quakebot是地震领域自动化新闻的鼻祖和标杆。2013年3月,Quakebot因为第一个报道南加州发生的4.4震级的地震而迅速引起关注。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Quakebot用3分钟完成了相关报道的写作和发布。而在国内,机器人写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地震新闻一般具备以下三方面特点:其一,数据繁多,程序复杂,工作繁琐,需要花很多精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二,有相对固定的新闻模板,较为程式化,题材重复性高;其三,这类文章大多不需要大量采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机器人,运用目前该中心建立的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数据抓取、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的流程,其写作与播报的速度用秒来计算,迅速而准确。



面对机器人的高效,有人质疑记者这个职业还有未来吗?


“快笔小新”发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熊立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机器人写稿流程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现阶段制定算法、提前撰写新闻模板(语句、段落或是整篇报道)、最终核实环节等仍需人工。这也意味着,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干预和核实,机器人新闻的准确性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对于地震报道来说,一旦失实,则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也认为,通过软件对相关的数字进行设置,机器人的反应速度确实比人迅速。但是,陈力丹认为,机器人参与写作只是新闻写作中最基础的,新闻从业者不能因为机器能够写作就丢弃基本功,毕竟操作机器写作的是人,如果人类不会自己写作了,机器也没有模板可供参考了。同时,新闻从业者从简单的、重复的事件性报道中解放出来后,可以进行深度报道、话题设计、文化创意等其他内容。所以,在未来,机器人和记者相互协作,或许才是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科技日报等综合编辑


编辑:张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