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观点】贺岁档电影:题材维度拓展,故事仍需锤炼

2018-01-09 罗群 广电时评

2017年年末的贺岁档依旧热闹非凡。一方面影片类型更加丰富,不再是喜剧片一家独大;另一方面冯小刚、徐克、陈凯歌、成龙、吴君如等资深电影人的回归,也让观众们多了一份期待。


2017年的年终岁尾,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其中不乏《芳华》《妖猫传》等引发大量热议的话题影片,亦不乏《前任3:再见前任》等票房黑马。这些电影不仅共同参与铸就了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559亿元的里程碑,也代表着国产影片在题材领域、故事构建、电影语言运用、审美追求等多方面的成果和未来发力的方向。当然,这些电影在创作上暴露的问题,也是众多国产电影的软肋,值得业界深思。


题材、类型进一步拓展

2017年底上映的国产电影,在题材、类型的探索与丰富上令人欣喜。题材厚重者如《芳华》,故事时间跨度很大,影片试图以一群人的芳华折射一段历史。与《芳华》的回望历史相比,一经上映就取得惊人票房成绩的《前任3:再见前任》则把镜头对准当下,许多都市青年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对这类故事很有共鸣。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用好像玩笑的口吻说,最近的“中国电影貌似‘妖气’有点重”,这是从《妖猫传》开始的。为一部电影而修建一座唐城,陈凯歌花费数年心血打造的魔幻巨制,把国产电影在此类型上的创作提升到一个可观的高度,画面中店铺林立的街市、巍峨壮观的宫殿无不向观众呈现着大唐气象的壮美。同样沾一点“妖气”的《妖铃铃》《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则聚焦现代生活,并把魔幻元素与喜剧、都市爱情等元素相嫁接,使题材类型得到拓展。


科幻电影《机器之血》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此类影片大多关注科技进步所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社会隐患,而在《机器之血》中,人工心脏植入令人死而复生的技术,守护的是一份亲情与人性的温暖,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更耐人寻味的伦理问题,颇具新意与思想力。



同样于2017年底上映的《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解忧杂货店》等或改编自相声作品、或来源于日本推理小说,虽然这些影片口碑平平,但是作为一种尝试,仍为国产影片的题材丰富做出了贡献。


电影语言运用更加娴熟

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不仅在于其选择了怎样的题材,更加在于如何充分运用电影特有的艺术语言驾驭这一题材。在电影语言的娴熟运用上,《妖猫传》的表现可圈可点。


随着影片主人公白居易与空海的脚步,长安城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镜头走位驾轻就熟,既不错过细节,又不在某一细节上过度停留、以特写打断流畅。“《妖猫传》叙事桥段的安排和镜头的剪辑组接非常精准,影片人物谈到某一事件,视听语言就马上跟进,使得影片的节奏感很好,代入感很强,‘魔幻’因而显得真实可信。”影评人金小照说。而相比之下,《前任3:再见前任》的电影语言使用就略显匮乏,人物的心理、感情大多靠台词表现,戏剧冲突是“说”出来的而非“演”出来的,令人感到仿佛在大银幕上看了一场话剧。



比《妖猫传》早些上映、同样具有魔幻色彩的《奇门遁甲》,其特效制作相当用心,视听效果很震撼,从中可以感受到徐克式的浪漫与飞扬的想象力。可惜的是,《奇门遁甲》的故事构建出现严重的问题,叙事拖沓甚至错乱,一些桥段几乎纯为展现特效而存在,这种为特效而特效的做法影响了电影总体的艺术水准。


故事、人物的锤炼仍需用功

故事与人物是一部电影的基础,然而往往越是基础性的工作,越不容易做好。


电影语言运用娴熟的《妖猫传》,仍在故事层面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感到不满足,“人的故事还是缺憾”。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的《芳华》,也存在类似问题。《芳华》中,一个群体不愿接受新人加入,喜欢的人却不喜欢自己这类故事,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发生的事,不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性。谈到大时代中的典型人物、事件,2017年夏天上映的、与《芳华》一样具有文艺气质且试图折射历史大时代的影片《明月几时有》就处理得更好,投身革命的女教师明知母亲被敌人俘虏却不能去营救,在撕心裂肺中实现个人成长、成熟,这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会发生的事,影片以特定的极端体验表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而《芳华》缺乏独特的人物和事件作为支撑,缺乏内在动力推动叙事向前发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的把握也因而难以走向深刻。



影片《妖铃铃》的故事建构同样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影片关键转折点的处理相当生硬。不过幸好,影片成功营造的夸张、搞笑、无厘头的港片氛围让人原谅了故事上的不足,电影的人物塑造还是比较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在于全面深刻,而在于特点突出,每个人物都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


相比之下,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前任3:再见前任》,其人物塑造就存在扁平化、个性不足的问题,人物在长达几个月的故事时间中,经历了情感的变故却缺乏成长、变化,他们的爱情不是精于算计,就是如同小孩子玩过家家。倒是《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纵然也有爱情线索和人物情感逻辑不清晰的问题,但影片最终裁定“人、妖通婚”合法所表现出的反歧视意味,使得该片比一般的喜剧片、剧情片更具格局。


作者:罗群

来源:中国文化报(原文有删减)


编辑:王海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