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例会案例分享 | 京剧这样“唱响”,《传承中国》让“经典”找到今天的传播样貌
为观众展现学习京剧的苦与乐,探索京剧文化大众传播的《传承中国》播出以来表现亮眼。如何将传统文化电视表达?《传承中国》在京剧“传播”与“继承”方面的尝试值得关注。6月8日,在总局例会上,《传承中国》节目总制片人、小家传媒首席执行官田川女士,从模式创作、立意表达、传播路径等方面,向全国广电同行分享了经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8283kl6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传承中国》是北京卫视今年第一季度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京剧文化节目,也是北京卫视文化品牌——“传承者”系列的第三季。
“传承者”品牌自2016年推出以来,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意象加以关注。2018年,“传承者”品牌将创作焦点对准“国粹”京剧艺术。
然而,如何将京剧艺术进行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呈现?
节目组一开始便面临着几个高门槛:首先,欣赏门槛高。京剧艺术内涵深厚,与普通受众有着一定审美壁垒;其次,参与门槛高。京剧表演有着较强的专业性,非专业演员参演的难度很大;最后,表现门槛高,京剧是舞台程式化表演的经典艺术,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有章可循,虽然保证了京剧传承的严谨性,但也给电视呈现带来难度。
经过反复研究和策划,《传承中国》创作团队从京剧传统中寻找到了突破口,在“传统”和“流行”中找到平衡。
从京剧中“取经”
京剧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表演范式,这些“程式化”的内容恰恰蕴含着京剧的魅力,也是人们走进京剧的重要入口。《传承中国》在节目模式的创作上,充分尊重并借鉴了传统京剧的班社文化,把京剧艺术的“程式”创新成节目模式。
空间格局上,节目借鉴了京剧班社的布置。《传承中国》成立京剧“传承社”,将演播区进行统一规划,开辟出戏台、化妆间、排练厅等功能性区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京剧艺术社区”。在布景上,节目组还原了传统戏楼的老式海报水牌,打造沉浸式的京剧班社氛围,通道当中是历代京剧大师的演出照,化妆间里码放的是剧团必备的服装箱,墙上挂着的则是京剧行头。
节目还参考了京剧班社的身份设定。《传承中国》的舞台上包括五类人:一是由京剧演员王珮瑜和谭正岩担任的传承社社长,负责帮助跨界嘉宾讲戏、挑戏、邀请老师、协助组织公演等工作;二是由明星嘉宾担任每一期的“挑班班主”,学习体验一出经典剧目,并组织和参与公演,用实际行动宣传推广京剧;三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担任老师,负责为“挑班班主”开蒙授课;四是在公演现场邀请京剧名家点评和解读;五是集结大量中青年京剧演员与班主共同演出。
最后,节目对京剧演出标准流程进行还原。节目环节严格按照京剧排练和演出的程式,设计了选戏、讲戏、学戏、响排、化妆、开戏等固定环节,让观众感受原汁原味的京剧文化。
求“真”也求“新”
作为一档志在传播京剧文化的电视节目,《传承中国》有着明确的定位:不是要做京剧的展示,而是要做京剧的解读;不是让京剧变得更高级,而是让京剧变得更普及。“真实”与“新颖”是节目需要平衡的关系。因此,《传承中国》选择采用“真实体验+真实记录”的节目形态,引入跨界明星,以京剧表演者和推广者的身份,展示京剧台前幕后的魅力。
《传承中国》对所有挑班班主的基本要求是真学、真唱、真演。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却让很多明星知难而退,正如京剧名家迟小秋先生所说:“京剧就是一分功夫一分戏,骗不了人。”
这一季,节目组邀请刘晓庆、徐帆、任贤齐等十位明星担任“挑班班主”,他们从“外行”到“角儿”的一路蜕变,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荀派经典《红娘》时,京剧零基础的金巧巧为了攻克唱腔难关,深夜拍摄结束后还坚持留在练功房加练;任贤齐在登台表演《定军山》时唱错了戏词,不仅当场向老师和观众鞠躬致歉,更是在录制后发微博表达歉意,充满了对京剧艺术的尊敬。
在表演求真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也努力做到在表现上求新。
镜头语言方面,节目利用特写、升格、多角度回放等方式,凸显了京剧表演中的水袖、云步、指法、眼神等“四功五法”,以及京剧的脸谱、服饰、道具的精美。
节目后期适时地插入花字和历史影像,为观众普及相关的京剧术语和专业知识,通过回顾经典的演出片段,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京剧大师们的风采。
《传承中国》在呈现京剧表演时,既保留了传统精华,例如舞台布局、服装道具、乐队场面等方面的原汁原味,同时也利用现代舞台技术,做出了合理化的创新。
从传承到传播
策划推出《传承中国》,创作团队不仅希望传承发扬京剧艺术的文化价值,更希望传承发扬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艺术修为。
《传承中国》从策划到录制,参与其中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将近一百人,他们用自己的艺术修养证明了什么叫做“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节目中,已经90岁高龄的谭元寿先生把自己当年用过的面牌亲手交给任贤齐,鼓励他唱好谭派名戏《定军山》;83岁高龄的荀派名家宋长荣先生,从江苏乘火车来到北京,在语言沟通困难的情况下,亲自示范《红娘》表演,这出戏老先生唱了一千多次;78岁的孙毓敏先生多次来到现场点评,并将自己多年研究的发声方法倾囊相授。
在这些京剧表演艺术家身上,还展现着传承创新的艺术情怀。比如,在《白蛇传》公演当天,节目组特意请到了京剧表演家谢锐青先生、李玉芙先生、马玉琪,他们都曾是《白蛇传》家喻户晓的名角儿。此次录制,不仅80岁的李玉芙老师亲自教徒,三位大师更是在现场重现了这段经典表演,令人动容。
在《传承中国》的收官之作《定军山》中,节目组不仅让观众欣赏了谭家父子联袂上演的大戏,还请到了九位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小朋友,一起登台跟大师合唱了经典唱段。看到这些精神矍铄的大师,以及这些学戏的孩子,相信京剧的魅力从未淡去,京剧精神将永远传承。
《传承中国》收官公演
节目组不仅在内容上注重文化的传承,在传播方式上也做出了诸多新尝试。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传承中国》,节目组策划了在首都机场服务总台区域的京剧快闪活动。该活动也在一直播、虎牙直播等6个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200万人次,覆盖粉丝量超560万;同时节目组联合梨视频、秒拍、华数、有象、播视网5个短视频平台全站推送,使得微博话题#京剧机场快闪#阅读量破亿,引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之后在中华万年历、激萌等24家合作媒体的联合扩散下,首都机场快闪活动覆盖粉丝量超2788万,成为线上线下联动的热门事件,使得《传承中国》取得不俗的传播效果。
作为电视生产者,我们同样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电视的精彩就是文化的精彩,电视的自信就是文化的自信,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创作出更好的文化节目,为文化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田川
编辑:王海婷 夏晓茜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