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北京到武汉,电影人写下一笺笺“两地书”

江勇 广电时评 2021-07-20

疫情面前,诸多品牌节目纷纷推出特别节目,这些特殊时期诞生的作品,既有着节目自身的标识,也有着当下的印记,它们集中传达着视听内容的“抗疫”力量。广电时评(ID:GDSP360)推出“特殊时期·特别制作”系列报道,旨在追述这些节目背后的创制路径、主创思考,为特别节目留存一份“特别”的文字影像。

 

系列报道第三篇,记者专访《今日影评》栏目特别节目《两地书》制片人崔菲,探寻节目搭建背后的“一砖一瓦”,也寻觅封封书信中那些动人的“一笔一画”。



作者:江勇


“哎哟!五天没洗脸,没漱口”“我能吃能睡,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活下去”“我这么潇洒,我这么可爱,我‘死’了,多可惜呀”……


身穿病号服,鼻插氧气管,在镜头面前对网友不断说着俏皮话的,不是直播平台的某位主播,而是连日奋战在一线不幸被感染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余昌平。


余昌平直播短视频。


从2月2日开始,由医生变为患者的余昌平,也将战斗阵线从临床转到网络,通过短视频向人们分享治疗过程,用乐观幽默的态度传递防疫信心。


众多网友“围观”了视频并留言打气,电影人董成鹏(大鹏)便是其中一位。他说,“看了余医生的视频,笑着笑着就哭了”。


2月13日,大鹏通过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特别节目《两地书》给余昌平写了一封信,信中提道:“您的乐观鼓舞了太多像我一样陷入恐慌的人,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你们;‘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也是你们。”


电影人大鹏通过《两地书》给余昌平写了一封信。


风雨如梦来,落墨一笺笺。


这个春冬之交,有太多的故事值得铭记,也有太多的人物值得关注。


2月3日至2月28日,由CCTV-6电影频道和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今日影评》栏目制作的特别节目《两地书》播出,节目中,郭晓东、林永健、大鹏等电影人亲笔写下信件,跨过隔离屏障,从北京到武汉为抗疫一线的各行工作者寄去关怀与祝愿,也传递着电影人的问候与温暖。


“你好吗,你在哪?”

《两地书》片头是武汉籍青年电影人朱一龙的一段方言念白:“你在哪里?你好吗?看不见,听不见你的我,忐忑、牵挂……”


《两地书》片头。


这段画外音,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填词,音乐人常石磊作曲,朱一龙、李现、常石磊、黄嘉琪(豆豆)共同演唱的抗疫歌曲《武汉,你好吗》的歌词。这其中,王平久、朱一龙、李现都是湖北人。


探究起这首公益歌曲与《两地书》的“渊源”,还不止这些。1月27日,大年初三。在录制《武汉,你好吗》间歇,朱一龙用家乡话给大家念了一段歌词。


“他(朱一龙)用浓浓乡音发出的一声声问候,就像在向武汉的父老乡亲们问好,现场非常有感触。”崔菲回忆。


在此情景下,王平久也产生了一个新念头——组织电影人来为武汉写一封信,收信对象就是那些冲在防疫一线的普通人。


由此,《两地书》的节目雏形随之产生。


特别节目《两地书》。


作为《今日影评》栏目制片人的王程和崔菲,开始集结留京的团队人员,迅速投入制作:大年初四,团队开始在线上讨论执行方案;初五,全栏目组开启邀约嘉宾、组稿、寻找案例、重新设计包装,以及联系拍摄团队、灯光团队等工作;初七,节目开始录制;初十,第一期节目正式上线。


七天,一档特别节目诞生。


快速制作、上线,让王平久、王程、崔菲及团队人员感到欣慰。然而这次“速度战”背后,还藏着诸多“捉襟见肘”:因为疫情原因,能邀请到棚内录制的电影人数额有限。同时,栏目组在京可投入工作的人员太少。崔菲坦言:“刚接到这个任务时,也是很发愁。”


不过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困难,并没有难住这支经过“锤炼”的队伍。人少,就所有人熬夜赶制,轮轴转。“因为是日播节目,我们不能开天窗,所有流程都需要人来支撑。”让崔菲感动的,是因为熬夜过多,一些团队成员开始出现眼睛不停流眼泪的状况,“但他们仍一直在坚持工作”。


读信嘉宾选择少的难题,也因为受邀对象的异常配合而迎刃而解。李光洁、丁晟、郭帆、王宝强等不仅自愿来到现场,回到家后还帮忙参与了部分后期的调整工作,“他们都特别配合,无怨无悔,让中间环节执行得非常通畅”,崔菲说。 


电影人丁晟写信致敬基层警务工作者。


特殊时期,节目为什么不采取“云录制”的方式?


崔菲解释,一开始也有考虑,但看到疫情发生,太多人不顾危险冲上了一线,“我们在严格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尽量邀请嘉宾来棚内录制,也是想传递出一份电影人的决心,让大家看到在即使疫情期间,电影人愿意站在电影频道这个平台上,跟大家一起交流、鼓劲”。


“做着做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大年三十晚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胡世颉随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


凌晨4:50,他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爸,我被抽调抗病毒去了。”


清晨7:36,父亲回复了四个字:“不辱使命。”


得知将随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后,胡世颉向父亲发了一条微信。


过了一会,父亲又发来一条消息,“毛毛,你能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这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也是你与全家人的骄傲,爸期待你平安归来。”


在《两地书》2月18日播出的“牵挂”一期中,电影人王庆祥给胡世颉写了一封信,与胡世颉父亲年纪相仿的他,在信中聊起“不辱使命”这四个字作为长辈的真实感受:“我看着他们给你留下的这些话,心里真是既心疼你们,又心疼他们,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就能懂,说出这四个字,需要多大的担当,心里又有多大的委屈。”


电影人王庆祥通过《两地书》用书信致敬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

文字的分量仿佛穿透了屏幕。这一期节目审片时,与胡世颉同龄的崔菲“哭得稀里哗啦”。


“胡世颉和我一样,都是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看到王庆祥老师以父亲的角度,说,‘你别担心,我们知道你常常报喜不报忧,我们都很好’之类的,我就瞬间憋不住了。”


身处抗疫一线的胡世颉。


不止崔菲,其他团队人员在工作期间也常常处于感动的状态,因为在这场举国上下的抗疫战斗中,有太多的人物、事迹让人泪目:有看到火神山医院招工就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的5名建筑工人;有身患渐冻症,在生命的倒计时里,争取在病毒手中抢下更多生命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有在空无一人的武汉晴川桥声泪俱下的记者詹松……


“我们编导和剪辑人员,经常在工位上做着做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一点都不假,一点都不假。”崔菲重复。


呈现感动与温暖,是《两地书》的旨归,但又不仅如此。在一期节目中,有一个充满趣味的片段:一位小朋友因为居家隔离太久,哭着对妈妈说:“我想出门,想去跟‘病毒’玩,我想吃‘病毒’。”让不少观众在感动之余又会心一笑。


《两地书》趣味片段素材。


这个素材,是王平久亲自挑选的内容,并要求一定要放在节目中。“这些画面主要是想突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他们这样天真可爱,也在提醒大人们更要加义无反顾地保护好自己和孩子们。” 


信,寄出去之后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信,不仅是笔端的黑白,还凝聚着欲说还休的情感。通过《两地书》节目,一共20封信件跨越山海,传递到医生、护士、民工等一线抗疫群体代表的手中,成为疫情期间的一份温暖慰藉。


20期节目中,“砥柱”一期颇为特殊。因为写给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辉的信,并不是电影人执笔,而是他的女儿童瑶所作。


其实这并不是童瑶第一次给父亲写信,2003年,在抗击非典期间。她就在信中给父亲写道:“打完胜仗,我将用双臂,迎接我那劳苦功高的爸爸。”


17年后,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辉再度出征。


17年后,童朝辉再次出征。已长大成人的童瑶又写道:“长夜漫漫,总有明灯为你点亮;世界再大,总有亲人等你回家。”


在节目中,这样真挚动人的信件还有很多。


例如,电影人李光洁写给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的信中这样说道:“倒计时”这个词非常残酷,但您坦然使用了这个词,是因为您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生命的倒计时,无一例外,只是大多数人没法足够知情。您知情了。您将继续奋斗,为了爱您的人和您爱的人,您一定可以让自己人生的遗憾降到最低;


电影人李光洁将信写给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


电影人王宝强为“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及其抗疫护士妹妹杜富佳遥寄的信中,写道:“战疫成功之日,我希望能去看看弟弟妹妹,把我当成你们的家人,咱一起吃个团圆饭。”并在落款时写下——“王宝强、许三多,2020年,2月”;


电影人王宝强为“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及其抗疫护士妹妹杜富佳遥寄书信。


节目尾声,多次饰演周恩来总理的电影人刘劲将信献给同心抗疫的最美群体——中国人。刘劲说,“大家的姓氏名字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在一封封信件寄出之后,《两地书》也迎来了收官。


如今,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春天也在人们的期盼中缓缓到来,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也开辟了新的特别节目《在春天》,真实呈现疫情发展态势下的电影行业现状,共同盼望电影行业的“春天”。


新开辟的特别节目《在春天》呈现疫情下的电影行业的努力。


  

后记


在大鹏写给余昌平的信发出3天后(2月16日),余昌平通过微博给大鹏回信:


“大鹏你好,谢谢你给我,给医护人员写的信,也感谢给疫区捐款又捐物。今天湖北第一次没有出现疑似,武汉也放晴,一切都在好转,等到疫情散了,我和夫人一起,去看你的新电影。”


大鹏随即回信:“余医生,等我去武汉请您看电影。”


2月23日,余昌平达到出院标准,转移到医院隔离点。


2月28日,出院的余昌平在微博称:“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发现压力更小了,因为周围人对我没有要求了,只希望我活着。如果真成了网红,我会去做公益,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编辑 | 曾宇衡 薛腾飞

>>总局启动抗“疫“时代报告剧创作

丨剧集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助力战“疫”宣传

丨专论

>>广电力量:江苏、广西战“疫”记

丨案例

>>《见字如面·特别制作》刚好也有范

丨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