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细节雕琢接地气的英模形象丨《一诺无悔》 视频研讨会

饶文渊 广电时评 2021-07-20

除了展现廖俊波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电视剧《一诺无悔》还用“个性”和“细节”刻画了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与温情,为该剧增添了情感温度。



作者:饶文渊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入选央视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4月19日,以廖俊波为原型创作的31集电视剧《一诺无悔》迎来收官。该剧讲述了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故事。播出期间,廖俊波的故事感染和打动着众多观众。



4月2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福建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电视剧《一诺无悔》视频研讨会举办。总局相关负责人,制作、出品方以及学界等代表,就《一诺无悔》的创作历程、主题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在发言中指出,主创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作品;该剧用艺术方式呈现廖俊波的高尚品格,为英模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带来很好的启示。她同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党员干部只有像廖俊波那样,扑下身子,冲在一线,一心为民,才能更好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稳步运行发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打破固化思维,找到“镜子”

以英雄英模为人物原型进行创作,是电视剧创作的一方厚土,在寻找与观众的精神契合和情感共鸣中,《一诺无悔》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实现了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统一,不仅用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一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鲜活形象,同时也着力刻画了廖俊波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细腻情感,为本剧增添了情感温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从“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如何变成文艺创作的大IP”话题展开,以《一诺无悔》《谷文昌》两部影视作品为例,分析了主旋律作品、现实题材作品、时代英模作品如何找寻角度、选取素材的方法。他说,“在文艺创作中要打破固化思维,写(拍)党员领导干部时,一定要写好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改变,因为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那面镜子”。


在福建南平地区,廖俊波先后历任镇长、县长、副市长等职,职务虽然一再变迁,但他立党为公造福于民的初心不变。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生命就此被迫画下休止符。

 


在前往廖俊波工作、生活的地方进行实地采风后,《一诺无悔》导演欧阳奋强与编剧们提出两个“不要”:这部作品不要流水账,要突出中心和典型,突出廖俊波的典型事迹;不要浮夸,要朴素平实。

 

从帮助上屯村村民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到查处小企业偷偷排污的违法行为,再到给县医院引进国际一流医疗设备……一集剧解决一个问题,让廖俊波工作上的“雷厉风行”和他创造了“政和速度”得以具像化呈现。

 


曾因工作与廖俊波有过接触和交流的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强表示,该剧真实鲜活地还原了廖俊波的形象,弘扬了廖俊波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戏里戏外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映照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

 

“行业需要把时代英模搬上舞台,搬上银幕、屏幕,使廖俊波这样的英模人物和时代楷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一种思想能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走近人物,用“真实”雕琢典型

时代英模作品如何打破“传统思路”,让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被更多人了解?是《一诺无悔》在创作中面对的首要难题。



欧阳奋强等主创结合实际,确定以廖俊波在政和期间提出的“四大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旅游经济、回归经济)作为故事背景展开,主要讲述廖俊波在政和县的感人故事。剧中,在政和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廖俊波掷地有声,“政和一定会大变样,今天我可许下了诺言,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用了四年时间,廖俊波兑现了政和大变样的承诺。


该剧编剧之一何艾霖坦言,将一个真实人物变为艺术典型并非易事,通过此次创作,她总结出两点:首先,要向人物的真实经历讨教,以及与人物展开心灵交流;其次,题材的突破很关键,“只有处理好‘双我’的真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才能把真实人物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   


正式开机前,该剧主演郭广平也到往廖俊波工作过的地方体验生活,为的就是感受现实世界里的廖俊波而非剧本里的廖俊波。

 


这是郭广平第二次饰演廖俊波。为了与电影《樵夫·廖俊波》中的角色有所“区分”,在电视剧拍摄的87天里,郭广平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只有3、4个小时睡眠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廖俊波的人物性格。在生活体验阶段,郭广平从民众的印象里把握住了廖俊波的一大特点:“招牌式”的微笑,“他的微笑灿烂、阳光、坚韧、精神,是留给人世间最美好、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正是这一“招牌式”微笑让廖俊波的积极、阳光、主动,充满温暖和深情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夏晓辉表示,这部剧形象丰满生动,并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主旋律英模剧创作要真实感人,引人共鸣。



在“细节”中完成创作转化

回溯该剧创作启示和经历的同时,多位专家学者还从真实与艺术创作转化、时代英模艺术典型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谈到了《一诺无悔》中的两种重要转化:一是由共性向个性化的转化,一是真实生活人物向艺术典型人物的转化。他认为这种转化在剧中最典型的体现就是细节展示,包括语言细节、生活细节、剧情细节等,“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汽车里随时装着被子、雨靴、手电筒、雨伞”等,这些细节都是把共性转化成个性最好的艺术处理。



从艺术形象入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一川总结了该剧的特点:借实写虚、以实为主,正剧为主、喜剧为辅。这样的结合既让剧作有英模事迹的严肃性,又可以有效地拉近观众与主角的距离。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剧中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使剧中人物不仅有灵魂、有血肉,而且有个性、有筋骨,立体、鲜活的艺术形象因此脱颖而出。


以小切口平视英雄楷模,《一诺无悔》借用一个个平实的小故事和细节还原了众多鲜活的人物,描摹出一幕幕火热的奋斗实景,与观众达成广泛共鸣。脚下沾泥土,心中装百姓,剧中廖俊波的“一诺无悔”也鼓舞和激励着为人民服务一线更多的人。


编辑 | 佘博睿 王海婷

>>收视率弄虚作假,追责到人!

丨政策

>>战疫前线,军事节目彰显人民子弟兵硬核担当

专论

>>一季度现实题材电视剧质优暖心

丨剧集

>>《养生堂》开启疫情防控知识图鉴

丨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