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日光之城》主创:正在“缺氧不缺精神”地拍摄中
7月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赴拉萨调研电视剧《日光之城》拍摄工作。他表示,电视剧《日光之城》是总局主动出题、指导创作的重点项目,对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回应国际舆论关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日光之城》以当代拉萨青年索朗等六位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寻找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几户西藏人家的生活变迁和喜怒哀乐,折射新时代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开拍一个月之际,广电时评独家采访该剧导演黄伟、编剧于小千、制片人张筱玺,听一听“高海拔”的创作故事。
作者:广电时评编辑部
“我们现在正在布达拉宫对面,东边就是著名的大昭寺......”
拨通《日光之城》主创电话之时,北京已经天黑,拉萨尚未日落。导演黄伟口中的大昭寺,就位于拉萨市中心——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正是著名的“八廓街”。
《日光之城》的主要外景场地便是在八廓街,转经的藏族同胞、修行的僧侣、好奇的游客、忙碌的商人,这里也是拉萨生活的中心地带。
面对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黄伟说:“我们选择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去到的一些环境也是真实的,入镜的老百姓也是真实的,因此我们很少用群众演员,八廓街上来回走的人实在太多了,拍外景的时候基本上都采取隐蔽拍摄的方式。”
内景方面,距离市区不远处搭建的主场景拉萨大院也基本完工,真实复刻了八廓街里一个好看的藏族院子,房间内的柱子按照藏族风格进行绘画,努力让观众沉浸到更有烟火气的藏式场景中去。
真实、烟火气、青稞味,是主创团队对该剧定下的创作基调;展现藏族同胞身上特有的“至简、至真、至纯、至善”的生活态度,体现西藏大地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则是剧集的内核。
八廓街、甜茶馆、藏式大院......在拉萨,演员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该剧由周游、杨秀措、多布杰、洛桑群培、旺卓措、班玛加、卡毛吉、央金卓嘎、严晓频、陈奕龙、奚宇等主演,大量启用藏族演员让角色更原汁原味。剧中演员均提前至少半个月进组,在藏族顾问老师的指导下在拉萨老城体验生活,也根据不同角色的职业进行针对性学习。
主演周游虽不是藏族,但为了更贴近角色,他不仅学了很多藏语,每天还在八廓街、甜茶馆、藏式大院沉浸式体验生活,与藏族同胞同吃同行。“现在好多人还以为他是藏族,已经可以‘冒充’当地人了。”
周游在甜茶馆体验生活
黄伟说,其实演员身边就是真实的西藏生活,“我们在西藏最核心的地区拍摄,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当地日常了,比如去喝个甜茶、吃个藏面,他们还会用藏语熟练地打招呼。”
拍摄前,黄伟带领主创团队进行了两周的剧本围读,细致探讨拍摄细节,在真实的基础上挖掘艺术美学灵感。拍摄时,剧组有藏族的顾问老师,如台词顾问、表演顾问、美术顾问、造型顾问等。饰演社区书记许少杰的张桐,进组后便一头扎进了八廓社区居委会,体验原型人物刘少杰的日常工作,并与社区居民亲切交流,领悟一名基层社区书记的点点滴滴。
“剧组也有很多少数民族演员,整体的创作氛围就是一个民族大团结、很开心的工作状态”,制片人张筱玺说。
四上高原、走遍拉萨、百万字采访,这是一次漫长的破题过程。
秉持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日光之城》主创团队在高原上寻找创作灵感、笃定创作思路。
张筱玺介绍,《日光之城》是在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统筹指导下,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匠心打磨的一部电视剧,从2021年10月开始,主创团队在总局电视剧司的组织带领和指导下,四上高原走访采风,走遍了拉萨的三区五县,采访笔记超过100万字。
“第一次来,我们就制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要找到整个故事的根在哪里。为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拉萨,不是北京上海?这颗青稞种子在哪儿?一直追寻的藏味在哪儿?这是我们一直努力去追寻与解答的问题”,编剧于小千说。
“最难的就是破题。”在破题过程中,主创首先确定创作视角,即摒弃游客视角、猎奇心态,以平视的视角、平实的手法一点点进入故事——从一家人的生活,扩展到一个街区,再扩展到一座城市乃至整个高原,以小见大看到西藏当代的幸福生活,展现具有烟火气的日常。
破题之后,如何打磨出青稞味?
一方面,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有一个或数个原型,人物的立足点和“根”会扎得比较深,同时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写出更为原汁原味的西藏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感情又是相通的,以人与人之间感情入戏。为进一步打磨出台词的青稞味,编剧团队向西藏话剧团的资深编剧求教,了解藏族人民的语言习惯以及方言谚语,对台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修调整。
作为编剧,于小千认为这次创作过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他们在高原扎根一年多时间,采访了农民、牧民、公务员、社区书记、学生、小商贩,以及“组团式”援藏教师和医务人员,获得了很多好故事与大量的一手素材。这也给这部剧定了一个调性,不是靠跌宕起伏、激烈的情节取胜,而是靠浓浓的烟火气、人情味,以及鲜明的风土人情赢得观众。《日光之城》从人物出发而非剧情出发的创作手法,也拓展了他的创作思路。
这次“高海拔”的拍摄,正努力达成作品的“高海拔”。
在最开始接到这部剧的时候,黄伟最先得到的信息是“需要上高原”。
从2021年开始,《日光之城》的主创人员四上高原,跨越了西藏两个严寒的冬天。张筱玺回忆,开拍之后,他们碰到的困难比想象中的要艰难许多。首先是高原缺氧,导演需要一边吸氧一边导戏,演员初进组时也普遍出现了头晕缺氧症状,而强烈的紫外线,也让搭建场景的工作人员时常挥汗如雨。可以说,在高原上的工作效能是平常的0.5倍速,不得不慢下的脚步,对身体、心理都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但是,全组成员始终牢记“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直面挑战、攻坚克难。
“前期筹备时,也有人建议我们在内地拍内景、在拉萨拍外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但大家还是坚持在拉萨拍,虽然有很多困难和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但是拉萨这块土地的质感、颗粒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出来的片花质感非常好,独一无二,是内地棚里拍不出的效果。”于小千说。
采访过程中,于小千的信号时断时续,经常需要重新连接;与黄伟交流中,拉萨惬意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张筱玺的朋友圈里,可爱的小羊、湛蓝的天空,是剧组在拉萨拍摄的生活碎片......高原拍摄的苦与乐,或许就是在此。
目前,《日光之城》拍摄已过半,预计在8月底、9月初杀青,争取在2024年年初与观众见面。
丨关注
丨动画
丨专题
>>申报开启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中长期科技计划2023年度项目
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