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慈禧太后写真集

2016-12-11 丹青说史

前几日给大家推荐了套中国历史书,《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从外国的角度看中国,往往有不一样的新鲜感,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套伦敦新闻画报上的中国史,近代中国去古未远,许多史料尤其是西人遗留的史料,因为历史原因,积聚很少,翻译出版的更少。这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大卖的根本原因。


西方人对慈禧太后特别有兴趣,有不少书籍和文章将慈禧描绘成手段毒辣、生活靡费、权欲熏心的末代女王。西方的报纸也对慈禧太后非常关注,在此书中收录了一大波前所未见的慈禧彩色写真画像,大家看看哪一张最像慈禧?


西太后(中国的亡夫太后)《小日报》(插图附加版)1900年7月8日

清朝太后殿下《笑报》(周六版幽默报刊)1900年7月14日

法国香烟上的慈禧与溥仪《笑报》(周六版幽默报刊)1900年7月14日

清朝太后(斯蒂芬•里德绘)《小巴黎人报》(插图文学附加版)1900年12月23日

美国胡博·华士所绘慈禧像 《小巴黎人报》(插图文学附加版)1900年12月23日

中国的西奥多拉《画报》1908年6月20日

清太后和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遗体在万寿宫)《小日报》(插图附加版)1908年11月29日

下列这组才是真正的慈禧太后生活照!

慈禧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她坐在轿子里准备上朝的样子

过去一些书籍和文章往往只将慈禧太后描写成手段毒辣、生活靡费、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这只是由于政治权威湮没了她的女人特质。其实,这位讲究品位、追求时尚的晚清皇太后,率先接触并享受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物质文明,她享用电灯,乘坐奔驰车,最喜欢摄影和巴黎香水。

1903年,年轻美貌的德龄公主随担任外交使臣的父亲裕庚在法国居住四年以后回到北京,成为慈禧的第一女侍官。她为宫殿带来了许多新的气息,而那时的慈禧也变得开放起来,外部世界的变化,突然让她年高老迈的身体变得年轻起来。

慈禧太后的宫廷照


慈禧太后和后宫的嫔妃、以及太监、宫女合影

慈禧曾对德龄说:“只要是新鲜的我都愿意试试,尤其是这种外边人不会知道的事情。”


1924年前后,中华民国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六宫东北角的景福宫,意外地发现了一批慈禧太后的照片

慈禧太后的宫廷照

慈禧太后扮观音照,左起:四格格、慈禧、李莲英


左起:德龄、四格格(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慈禧、元大奶奶(慈禧内姪媳)、容龄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慈禧在颐和园的赏雪照


原价一套全四册398元,现华人政商特惠价368元!

★ 关于民国最完整、最系统的海外图文报道史料
★ 沈弘教授十年整理、翻译,原貌呈现《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
★ 图文并茂,近3000张珍贵照片 + 100万文字 + 特约记者现场报道
★ 记录军阀政治、社会事件、百姓生活、民风民俗,以及艰苦的抗日战争
★ 西方视角,他人眼睛,历史定格,呈现不一样的记忆
★ 马勇、雷颐、余世存、解玺璋等学者作序推荐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1926—1949》是沈弘教授“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的新作,近3000张珍贵照片+100万文字+特约记者现场报道,原貌呈现了《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民国。全书按时间顺序1926—1929、1930—1934、1935—1938、1939—1949分为四册,再现了民国这二十几年中的历史记忆。


《伦敦新闻画报》系统报道了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百姓社会生活,比如除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还有当时的社会状况、百姓生活,民风民俗,更重点的还是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当时有众多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从中国各地发出了报道,并且拍摄了照片,记录了抗战现场的刀光剑影,为21世纪的全中国人民保存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记忆。


这些珍贵的图文资料,大多是《伦敦新闻画报》的特约记者发自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观点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而且其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他人的眼睛,西方的视角,历史的定格,补充了我们的民国记忆。


你也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