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報》刊登周勇董事長專訪文章

中海集团 2020-08-30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香港,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海外。”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认为,集团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以及香港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密不可分。他又透露,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教晓集团要防范风险、控制负债及提升营商管理能力,更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管治理念。



大公报 记者 林靜文

改革开放40年之企业家說

中国海外集团(下称:中海集团)是隶属於世界500强第23位的中国建筑集团的驻港中资企业。经过39年的发展,从一家以20万元开办费起家的小商号,发展到总市值超过35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周勇介绍,年初至今,集团业务发展平稳,预计今年利润超过300亿元。


从承包工程项目做起,中海集团逐步在港拓展地产项目和物业管理业务。周勇接受《大公报》专访时透露,八十年代社会认为做地产就是投机倒卖,当时在总公司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讨论,但集团老一辈领导把握了这次改革开放的机会,果断作出决定。


 严格管理造就良好口碑

1985年,中海集团斥资4850万元购入了大埔4号地块,命名为海宝花园,成为地产业务发展的转折点。周勇说,在吸收了香港成熟的地产经验後,又开始向内地重点城市投资地产项目。成熟经验,加上严格的管理,让集团在内地有了“工科中海”的口碑。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海外发展(00688)怎会有上市的机会?”周勇感慨地说。他介绍,中国海外发展自1992年上市至今,从资本市场至少得到200亿元至300亿元资金,过程中又通过分拆收购,目前旗下拥有五间上市公司,皆因集团把握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


续参与本港民生发展

 “每15个香港人,就有一个住在我们建的房子里面。”周勇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海集团对香港民生工程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多年来,中海集团累计建造各类住房16多万套,其中兴建公屋超过11万个单位。集团未来会继续在港投放资源,参与更多民生发展。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周勇印象最深刻。他于1996年获派驻香港,翌年便遇上了亚洲金融风暴,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


他回忆说,当时不少企业因此倒闭,剩下的公司苦苦经营,“高峰时一套房子的钱,到03年沙士时可以买三至五套”。当时集团的物业投资业务压力也很大,但幸好建筑业务表现平稳,助力集团成功渡过那次难关。他认为,这次经历,给香港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也让集团了解到“现金为王”,并在未来发展中,做好严格的底线管理,增强对风险的防范及负债率的控制,同时不断提升营商管理能力,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


 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

未来,中海集团将进一步把握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他介绍,目前集团已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和方案,其中包括引入职业经理人、发挥集团的管控作用以及让更多年轻人晋升领导层等。旗下中国海外发展今年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对外进行高管市场化招聘,“以奋斗者为本,让有为者有力,让有为者有位。”未来,中海集团、中国建筑国际、中海物业都将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提升人才队伍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中海集团还会对旗下五家上市平台有更清晰的发展目标,提升协同效应。此外,让更多香港年轻人融入国家的发展浪潮中,也是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香港人有狮子山下精神,也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还很敬业。”他期望有更多港人融入大湾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当中。

推动“二次创业”实现高质可持续发展

22年前,周勇获派驻香港,从地盘助理工程师一路做到现时的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他谦虚地说,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事和领导的帮助,他又向记者分享了三点体会,这也是他多年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个人的管理哲学。

 

首先,在任何投资之前,一定要作最坏打算。周勇提及,在作出投资决定前,要考虑当最坏情况出现,公司能否承受后果,“不能有钱就闭起眼睛去投资。”

 

其次,要派驻最好的团队到每一个项目。他认为,好的团队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保障,要在过程中防控风险,而不是问题出现时才去补救。

 

最后,监察管理非常重要。周勇对香港的廉政管理尤为赞扬,他说:“我来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廉政公署上课,了解香港营商需要注意的地方、廉政发展的历史、何为利益输送,以及与公职人员打交道时要注意的事宜等等。”此外,集团每年对高管也会定期进行廉政培训,确保不触碰红线。

 

今年三月,周勇出任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一职。在他看来,一名好的企业高管,不仅是战略的制定者,也是企业品牌的推广者、重点人才的培养者,更是重大风险的化解者,“这里面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幸好身边有很多的师傅。”

 

谈及担任集团董事长的感想,周勇直言,这个职务给他带来更大的是责任,“要承担起中国海外集团的管理责任,让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强调,未来会为香港民生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周勇的带领下,中国海外集团还在积极推动“二次创业”战略布局。他指出,集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行内也有一定名气,“但我们不能骄傲,要不忘初心,继续用老一辈当年来香港创业时对市场的敬畏和饥渴状态,通过改革实现更高质、更可持续的发展。”


外闯策略选择市场重于选择机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谈及,中资企业海外拓展面临三大挑战,分别是市场选择、人才派驻和员工本地化。

 

周勇认为,在选择外拓市场时,要选择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蓬勃、员工愿意去的地方,“要选择适合自己公司定位的市场,而不是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他举例说,公司有97%为香港本地员工,故选择以英文为主,与英国法律体系相近的市场较有把握。

 

人才派驻是中资企业海外拓展的一大挑战。周勇直言,“海外营商环境更复杂,要派驻更强大的人才队伍到当地。”他进一步指出,要让赴海外拓展市场的同事无后顾之忧,除了提供更多个人发展机会,还要对其家庭提供保障支援,“人才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是企业长远的人力资源政策。”

 

此外,中资企业“走出去”要重视当地化经营,包括聘请当地员工、寻找当地合作伙伴等。周勇称,要敢于用当地人,融入当地文化,通过一两个项目,培育自己的团队,用打“持久战”的想法拓展新市场。他以香港市场为例,“若不是在港深耕39年,哪里有今天的中国海外?凡是发展好的市场和企业,都是通过长时间经营得来的。”

 

周勇还提及,未来会按要求落实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他指出,在地产业务中,会探索教育地产、养老地产和商业物业的投资。建筑业务方面,也会循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深度参与香港公屋、内地保障房的建设。

 

另方面,中国海外集团还积极响应三大攻坚战。周勇介绍,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集团一直将负债率保持在健康水平,同时密切留意金融市场的波动。目前,集团负债率约68%。在精准扶贫方面,中国海外集团围绕捐赠希望小学、产业扶贫及就业扶贫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至於污染防治,集团正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公司取名灵感源自香港好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周勇指出,“在这个重大变化中间,也包含了我们的集团。”在访问中,周勇还谈起了中国海外名字的由来,原来当时国家建工总局决定进入香港建筑承包市场,并获得了时任加拿大海外发展董事长黄振辉等香港朋友的支持,故从「加拿大海外」得到灵感,取名中国海外。

 

周勇介绍,1978年,国家建工总局决定来港设立窗口公司,翌年以萧桐局长为首的领导集团来港视察,并获包括黄振辉、香港兴业董事总经理查懋成等香港朋友接待,经过短时间的筹组之後,中国海外集团於1979年6月在港注册成立。

 

1982年,国家建工总局改组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现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但中海的名字就一直没改变,有不少人以为我们是中海运还是中海油的,但其实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才有了我们(中国海外集团)。”周勇说。

中国海外建筑一九八二年承建大榄涌输水道政府工程,获颁锦旗

▲中国海外建筑一九八五年收购大埔地皮,建成海宝花园


中国海外集团主要发展历程




1979年前身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港注册成立,同年开始在港拓展承建业务



1985年投资发展香港海宝花园,房地产业务起步



1988年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深圳公司成立



1992年旗下中国海外发展(00688)在港上市,成为首家以香港本地业务资产直接上市的中资企业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转型以中国房地产开发和基础投资为业务重心



2005年旗下中国建筑国际(03311)在港上市



2009年中国海外发展收购蚬壳电器,并更名为中海宏洋(00081)



2012年中国建筑国际收购建筑物外墙解决方案供应商远东环球(00830)



2015年中国海外发展分拆中海物业(02669)在港上市



2016年中国海外发展收购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公司及中信泰富持有的绝大部分住宅地产业务



2018年提出“二次创业”战略布局





猜你喜欢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一行到访中海集团

>周勇董事长参加山西省与香港中资企业座谈会

>中海物业正式进驻香港司法机构开展物业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