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印度,这群华人不愿离开

2017-08-15 米宅海外


作者 |   Alice Carfrae

来源 | 在人间living(ID:zairenjian11) 已获授权


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结果虽以中方胜利告终,但印度境内大量华人却成了政治牺牲品。从那时起,盛极一时的印度中国城逐渐凋零,从3万多人到如今的不到5千人。位于加尔各答东部的中国城经历百年风雨仍静静地矗立,为当地华人提供遮蔽风雨的港湾。


Alice Carfrae是一名旅居印度的加拿大摄影师。她跟随当地向导的指引,来到了加尔各答的塔坝中国城,记录下了这些久在异乡的华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塔坝中国城内。



01


在看到“Namaska”(印度语意为你好)一词后,我意识到自己终于抵达了慕名已久的塔坝中国城。


印度风情逐渐褪去,旧中国的情调沿街一点点铺陈开来。走进中国城,路边坐满了许多中国面孔。他们大多为老年人,面容和善。


▲塔坝中国城内沿街而坐的老年人。


这次旅行,我的第一站是一家茶馆。


茶馆主人刘先生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中国商人。在缭绕的茶香之中,我们谈起了塔坝中国城的前世今生。


▲刘先生经营的茶馆规模很大,是当地一般餐馆的两倍大。


和世界上其他中国城一样,旅居于此的华人华侨大多出于经济或者政治等多方面的考量最终选择漂泊异乡。


刘先生的祖父母从广东逃亡香港又辗转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在这里他们开了一家面馆,主打客家面条,最终在这里安家立业。


与刘先生的祖父母一样,上个世纪来印度的华人多为广东人,客家人。除了开餐馆,很多华人还在制糖厂、皮革厂里工作。他们在加尔各答东部站稳脚跟,塔坝中国城渐成规模。


▲中国城内一景。


▲诚昌酱园,印度华人最大的酱油厂。这里生产的调料在印度十分有名,基本供应了整个在印中餐馆。



02


从茶馆出来以后,刘先生带我来到了中国城里最繁华的集市。


每周日,很多印度人都不顾旅途劳顿,专门来这里的集市品尝中式美食。直到夜幕降临,食物售空,集市才渐渐散去。


刘先生和集市的小贩们十分熟识,他们亲切地打着招呼,问候彼此。小贩中不乏印度人和孟加拉人。


▲在塔坝的一间餐馆内。


实际上,如今这座中国城居住的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由于地处郊区,离印度的贫民窟较为接近,中国城内如今也生活着许多困顿的印度人、孟加拉人。


▲集市上正在制作食物的印度商贩。


▲烹制中的油条。


▲正在制作手打面条的一位印度师傅。

▲等待出售的凤爪。


▲集市上的水果摊。

▲塔坝中国城内如今随处可见印度人和孟加拉人,他们和在印度的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型社区内。


在集市上,我遇到了一位陈先生,他是塔坝中国城里最年长的第四代印度华人。如今的他经营着一家面馆,儿子们都已经离开印度去国外发展。


▲侃侃而谈的陈先生。


▲路边长椅上的老人们。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机会,年轻人们应该去看一看。”刘先生这样说。他的两个孩子也已经离开了印度。其中一个去加拿大开了中国餐馆。



03


在中国城里,除了中餐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皮革厂了。


由于皮革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政府计划将中国城内的皮革厂搬迁到20公里外的新工业园区。只有少数皮革厂还坚持在这里。


▲在皮革厂旧址前玩耍的孩子们。


▲中国城内一景,远处是正在作业的工厂。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工厂都慢慢转型成了中餐馆,日益萧条的塔坝中国城也渐渐成了印度较为知名的中式美食城。但这一切对于年轻人来说仍然不够有吸引力。


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经济仍处在发展中的印度令许多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青华人选择出国寻找机会。


Philip,77岁,在中国城开了一家餐馆。这些年,他和餐馆一起见证着在印华人的来来去去,他的儿子如今已经定居在了台湾。“他在外面生活得很好,我们当年不也是为了追求梦想中的生活吗?”


▲Philip在自家餐馆门前交谈。


Konchai先生也是中国城内的印度华人。他直言对印度很失望。


“我们就像被这个社会遗忘了一样,没什么用处。没有工作,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政府不愿意为我们解决工作。这样的理由实在很荒唐,但我无力改变什么。”


▲在长椅上休息的老人。


04


如果说中餐馆是当地华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那么他们的精神支柱则主要来自培梅中学。


这是印度唯一一所华文学校,它的存在令塔坝的华人十分自豪。


▲在学校操场运动的人们。


刘先生对我讲,在这所学校里,人们可以学习英语、客家话、普通话和印度话四种语言。塔坝20岁以上华人基本都在这里读过书。但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去读英文学校了。


即便如此,当地人不愿意放弃这所学校,视其为中国城文化存续的重要场所。


▲学校内玩耍的孩子们。


教室翻新尚未结束,课桌稀疏地摆放在教室内。空荡的教室与热闹的操场俨然构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培梅中学操场前。



05


“刘先生,你认为自己是哪里人?”在行程过半的时候,我终于问到了自己十分好奇的问题。


▲在路上,刘先生为我们表演转手帕。


“我认为我是华裔印度人,就像非裔美国人那样。从小我就在加尔各答长大,这里就像我的故乡一样。”刘先生稍作思考,这样答道。


对于很多生活在印度的华人来说,即使这里的生活并不如意,但年少时的记忆仍然根植在记忆中。


Peter,在中国城一家十分受欢迎的京菜馆内工作。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棒的国家,这些年看着中国的发展,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但我们一家应该不会回去祖国。我们从出生以来就在印度,在这里参与选举,在这里工作生活。


中国城内的印度孩子们。


对于回不去的故乡,很多华人有自己坚守传统的方式。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坚持着春节的传统,笃信佛教,习惯每天早上抽出固定的时间读报。


▲中国城的早餐时间。


▲塔坝中国城内的一处佛教寺庙。


“我去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时候,其实也遭遇了很多文化的冲突感,这是我从前没有想到的。比如,我对心心念念的中国食物竟充满陌生感。这些地道的中国美食和我从小在加尔各答吃的“家乡菜”不同。辣子鸡,客家面条,咖喱鱼饭这些食物是童年的记忆。所以在吃其他中国菜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完全适应。” Dominic是一个四代人都生活在印度的中国小伙儿,他操着熟练的印度语和我交谈。



▲中国城内的一家小餐馆。


▲塔坝中国城内的居民。


突然,我有些明白,他们用印度语交谈却在华文学校学习中文,这不也是对自身身份认同的体现吗?


在这个日渐衰落的中国城里,留守于此的老人坚守着已经是故乡的异乡,而那些去外面世界探索的年轻人们,如同父辈一样,正在离开自己生长于斯的“故乡”,去往“异乡”。



▲在塔坝中国城的一间中餐馆内。


转载自凤凰网《在人间》栏目(微信号:zairenjian11)


米宅海外历史文章推荐:



全球资产:华人海外置业国家各国房产限制政策澳洲置业AIRBNB公寓 |墨尔本公寓|澳洲公寓验房加拿大房价温哥华房价美国保险越南房产报告东南亚五国中国投资移民最爱美国写字楼租金多伦多房价


移民海外:移民要趁早移居墨尔本 |宜居墨尔本爱上墨尔本澳洲找工作澳洲幼儿园1 2不建议移民欧洲 |加拿大移民移民魁北克移民美加澳新34个国际大都市地铁美国移民政策大变样


留学教育 :国内外教育环境英美加澳留学成本美国留学生活中美大学差异美澳学英语澳洲中学教育 |布里斯班留学悉尼大学新西兰留学新加坡留学华侨生联考|考雅思秘籍 2017留学大数据 澳洲留学

   EN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

联系米宅:155 3710 3715(电话同微信)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米宅海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