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顾海良:新时代中国特色“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主题

顾海良 i文化软实力 2021-09-22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季刊)是我国第一种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16年3月28日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创刊以来得到学界业界的鼎力支持和热切关注,现已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超星、博看网等文献数据库收录。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软实力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着力推出文化软实力研究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前瞻性成果,倾力打造一个文化软实力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阵地,为文化软实力专家发挥党和国家智库作用提供服务平台,为交流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成果提供园地。


名家文章,扫码带走!

赐稿邮箱

whrsl@hnu.edu.cn

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编辑部电话:

0731-88823372


【作者简介】顾海良,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历史视界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突出表现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强起来”,不仅是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识,也是研究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的要旨。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学主题的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的这三次转换,在根本上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根据和前提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32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转换和理论内涵、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基础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

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伊始,党的八大就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8.]。这一主要矛盾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必然是建立基本的国民经济体系,确立“站起来”的经济基础。围绕这一主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体系和结构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等重要的理论,构成了“站起来”政治经济学主题的核心要义。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12.]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凸显了“富起来”的强烈意向。

在“富起来”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和发展引发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必然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系列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理念、“三个有利于”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先富”和“共富”理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以及关于对外开放理论等等,写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稿”。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与“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判断。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接续发展的结果。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也就是说,“美好生活”的实现,除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的需要,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的需要。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的基础上,更显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各个方面的新要求。与“强起来”的主题相适应,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强起来”的整体战略和战略步骤。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上,到建党一百年时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分两个阶段,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阶段,一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立场、根本指导和发展目标


以“强起来”为主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显著发展和创新。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发展来说,理解和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就要着力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强起来”为主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起来”政治经济学主题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新发展理念,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和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为解决和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是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立场和根本指导。

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联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想,确立了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战略支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根本途径,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基础,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必由之路。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新课题。要在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入探索中,着力推进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升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境界。


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学说


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涵盖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在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相应的经济关系问题上,以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为重要原则,发展了坚持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公有制经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和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的经济基础和关键的经济力量。同时,还丰富了坚持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理论,提出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坚持以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

在新时代“强起来”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问题上,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基本理论:一是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发展路向。二是经济新常态理论,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为根本导向,更加自觉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理论,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五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理论,提出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六是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理论,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任务,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七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理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空间,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谋划“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互融的开放系统。八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新时代“强起来”政治经济学主题的“时间—空间”视界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既有时间上的继起性,也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强起来”是以“站起来”为基础,是以“富起来”为条件的;“强起来”也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夯实“站起来”的坚实基础、拓宽“富起来”的现实条件。以“强起来”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站起来”和“富起来”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赓续,也是“站起来”和“富起来”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

文章原载于《文化软实力》2017年第4期

网络编辑整理 | 邓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