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访林彪同志(3)

苏 康•西蒙洛夫 铁军文化 2022-12-04

采访林彪同志(3)


(苏)康·西蒙洛夫 著  蒋元椿 译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1953年版


 

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对他说。

什么问题?”

我想请您谈点关于您自己本人的事。”


这次林彪显得是一个极不爱多讲话的人了,而且,显然,选择着适当措辞来精确地应付我的要求。无论如何,他关于自己的确只讲了几句话。


他四十三岁,生于湖北省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中学毕业,进了黄埔军校。一九二五年在该校求学时参加了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军校毕业后担任大队长。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国共分裂之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在朱德所指挥的团转战湘东湘南各地。学会了游击战术,更正确些说是和旁人创造了之一战术的最初的实战经验。


一九二八年他在井冈山地区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同年任团长。一九三四到三五年他指挥一个军,参加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南方由江西经过九个省而到达陕北。在陕北延安——解放区的中心——他被任为当时创办起来的军事学校的校长。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编成之后,任该军三个师之一——一一五师师长。一九三八年在前方第四次负伤,回到延安后,重任军事学校校长。以后两年中患重病,在苏联的医院和疗养院中治疗痊愈。一九四一年回到延安。一九四二年被党中央派往重庆,去谈判关于停止国民党封锁共产党军队的事情。和蒋介石谈判了三次,但如所预料,毫无结果。




一九四五年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其余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因为以后几年中部队作战经过他已经经过,而他的生活和这些经过是分不开的。现在他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我想,就是这些吧。”林彪与其说是探询地,不如说是肯定地结束了话语,马上毫不间歇地转入另一个话题:他建议我首先最好到哪一个师去,然后到哪一个师去,并在攻势发动的时候,随同怎样的一个部队前进。


经过半个小时,我已经重又坐在政治部里,在衡阳县银行顶层上的小房间里。但我还有点惊异于林彪怎样迅速地、客气地、同时又很明确地,在五分钟之内,回答完了我所提出的关于他二十五年以上的军人生活史的问题。而这种惊异是在他四个小时之久的时间安详而细微地谈了即将到来的作战、和他指挥下的军队的历史之后发生的。可是我记忆里搜索着他所讲的关于他自己的这几句话时,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这就是关于这个人,我还是知道某些关于他自己今天没有和我谈起的事情。



我努力回忆这是怎么一回事,一面翻阅我最近一个半月来的记录笔记本。找到了:就是这份记录,我和在列车中遇到的一位团长杨西民(音译)同志谈话的记录。在这份记录中有一处地方就是谈到林彪的:


一九三三年我任林彪同志的警卫员,并和他一起参加了历经九省的长征。战斗频繁,生活艰苦。我们一月一月地日夜在风霜雨雪中步行。林彪同志总是在前卫部队里,紧跟在先头营的搜索部队之后走。这是一个危险的位置,可是行军中从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情况,并且可以迅速地下决心。林彪同志对于自己的部下总是像一个诲人不倦的导师。如果我们之中谁犯了错误,他就说明犯错误的原因,帮助纠正错误,改造教育人们。每次战斗以后,林彪同志首先就努力整理部队,总结战斗经验,特别注意批评所犯的错误。我们在全军的前头部队中走,和派出在先头行进的小部队一到渡过河流,这些小部队首先登上敌岸,赶走国民党军而抢占桥头堡。紧跟在我们后面,全军有时就用小船,有时就从半毁了的桥上渡过河去。林彪同志总是正确地判断军事情况,并且勇敢作战的。因此战士们都很尊敬他,信任他。当我们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他知道我想去学习做指挥员,就亲自叫了我去,建议我进军事学校去。这样,两年之后,我就不再当他的警卫员了。”


这就是在这一小页纸上,我还在一个月之前——那时还不会预想到什么时候会见林彪——所记下来的他的一个老部下所讲的话。显然,关于林彪,如果要把他从前的或现在的其他部下的话都记下来,那可能再记一百页纸也记不完的。可是当然,这位将军实在是对的:他的生活与军队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正如中国共丅产党的所有著名的将领们的生活是和军队生活分不开的一样,他们在二十年战争的严酷考验之中,被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用伟大的革命事业谦逊地忘我服务的精神所培养教育出来的。




(未完待续)


转载本文请注明:《铁军文化》。本文图片采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