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遵义会议精神与毛泽东思想(1)

徐静 铁军文化 2022-12-04

请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遵义会议精神与毛泽东思想(1)


徐静


作者简介:徐静──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贵州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省份,是重要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193412月至19353月,党中央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包括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其中,黎平会议否定了原定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作出了向遵义方向前进的战略决定,是遵义会议的奠基;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精神,并加强了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是遵义会议的前夜;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鸡鸣三省会议继续巩固和扩大遵义会议成果,完成了中央最高层的组织调整任务;苟坝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使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这一系列会议,从广义上都可以被理解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更深层次的价值,还在于它开启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全新历程,它所彰显出的革命精神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生动呈现。此外,这种革命精神的现实深化也是释放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重要途径。



油画: 遵义会议 作者:沈尧伊


  一、遵义会议为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而遵义会议无疑是这段历史的一个重大节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是以俄为师,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虽然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部分共产党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但始终没有成为主流。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在贵州期间,召开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之后,肯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正确地位,全党才开启了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新起点,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讲,遵义会议为毛泽东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历程。


()遵义会议开启了毛泽东思想由个人思想到组织指导思想的历程


  在遵义会议之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倾错误思想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毛泽东本人没有进入中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层,导致他个人的思想只能在中国革命的局部地区发挥作用,而不可能成为整个党和红军的指导思想。而且,在倾路线的统治下,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还经常受到质疑、排斥甚至打击。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采取巧妙的斗争艺术,避开了大多数领导干部有不同意见的政治路线问题,集中阐述了当时亟待解决的牵涉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毛泽东从当时中央领导同志觉悟程度的实际和战争环境的具体状况出发,先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作战的错误,得到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与会者的明确支持。会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从此进入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


  随后,19352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毕节县鸡鸣三省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上,明确了毛泽东作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4日,中革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委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312日,在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新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完成了遵义会议改组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央红军一反以前的行军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无疑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地位。


  随着毛泽东个人政治地位的不断变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也逐渐由个体到组织,由非主流到主流转化,并最终为全党所接受,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而回溯历史,启动这个转化的重大事件就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启了毛泽东思想由部分探索到系统形成的完善历程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始了局部的探索,并论述了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就是这种探索的理论表达。但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探索仅限于局部地区,主要还是立足于党和红军在农村如何求生存、求发展的问题,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很多想法还处于萌芽甚至孕育状态,既不系统,也不完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毛泽东文章合编本。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政治地位上的变化,为他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全面、完整地思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也正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及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这“三大法宝”的提出,使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具有了完整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认识走向成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也得到总结和提炼,毛泽东思想也才真正实现了系统化的理论表达。


  历史地看,毛泽东思想由部分探索到系统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节点也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共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极大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并最终把党的指导思想由倾教条主义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轨道上。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未注明拍摄者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


转载时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