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境,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行动”

2016-12-01 铁军文化 铁军文化


边境,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行动”


铁军文化



2014年9月上旬,驻守祖国边疆的我军边防某部作战值班室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随即,刺耳的警报声穿透夜空。3分钟后,部队齐装满员待命。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行动”开始执行。

 

在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前,部队上下没人知道这次任务。部队在行进途中接到具体指令后,一边火速前进,一边安排各分队的任务。执行“飓风行动”,距离远、海拔高、温度低、道路条件差、属于无人区地域,重重困难摆在官兵面前。

 

近些年,某邻国在边境上重点配置山地打击部队,甚至不惜血本,从美国购买天价的M777A1超轻型榴弹炮和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不遗余力部署“国产货”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在人员上,某邻国征来的兵员,战斗力强悍,战斗意志也很值得称道。在与我国有争议的地区,一旦突发事件,某邻国有着更方便的后勤保障。



某邻国在边境上重点配置山地打击部队。



某邻国在边境上加紧军事部署。



某邻国不惜血本扩军备战。


某邻国部署在我国周边地区适合夜间作战的T-72型坦克。


而在海拔5700米的无人区,我军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生存困难。

 

为了提高部队执行应急作战任务的能力,上级领导要求我边防某部摩托化开赴6号地区某地域,执行“飓风行动”任务。

 


我军某部摩托化开进。


距离任务地域只有720公里,在平原几个小时就能到达。但是,阿里高原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公路绕行在云端之间,平均时速只能达到50公里,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途中的重重困难无法预料。



我军某部在高原进行军演。


俗语讲“不怕苦、不怕远,就怕达坂险”。 达坂,在维语当中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更何况16座达坂都在海拔4900米以上,像凶猛的拦路虎横亘在行军途中。既要在规定时间到达,又要确保非战斗减员,某部官兵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夕阳中,车辆来到香让拉达坂,当地老乡说“这是牦牛也翻不过的山”。公路要经过海拔5760米的鞍部,这也是世界上公路通过的最高点。车辆像负重的蜗牛,缓慢地在达坂上爬行。

 

希拉达坂,垂直落差近1500米,共有351道弯,驾驶员形容这段路“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路人闻之色变。寒风中,每一个急弯、每一座桥梁,都有一名骨干现场指挥。


一路奔袭,一路惊险,部队安全到达集结地域。




令驾驶员闻之色变的巴尔觉达坂,垂直落差达1100米。


   行动中,蓝军不断制造意想不到的麻烦,上级连续下达苛刻的指令,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还给部队带来重重障碍,无数次将官兵逼向绝境。

 

某营拉运生活物资的2台运输车被“蓝军”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侦察到,泄露了部队的行踪。上级下令所有车辆后撤20公里,隐蔽到后方深山峡谷之中。该营请示留下炊事车、水车保障生活,被指挥员坚决拒绝。官兵陷入断炊、断水的局面。

 

深夜,官兵刚刚入睡,蓝军无人飞机掠过营地,官兵宿营帐篷暴露无遗。前沿指挥所下令部队将帐篷全部拆除,所有人员迅速隐蔽。倾刻间,宿营地消失,官兵全部分散在山崖绝壁之间。



官兵全部分散在山崖绝壁之间。

 

次日,该营用对讲机通联部署任务时,被蓝军截获信息,行动遭到失败。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上级决定停用一切无线通信设备,改用有线电话、旗语指挥联络。有线电话开通之前,“鸡毛信”在阵地再现,通信兵在阵地上来回穿梭,靠双脚传递命令。

 

“飓风行动”刚刚拉开序幕,蓝军就动用所有先进手段侦察干扰,部队在山区里与敌军捉迷藏,被迫停止供水、供电,拆除所有行军帐篷。

 

此后的半个月,官兵在冰峰雪岭展开艰苦卓绝的训练,与天斗、与地斗、与“蓝军”斗……



官兵在冰峰雪岭之间与天斗、与地斗、与“蓝军”斗……。


上甘岭留下了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英雄足迹,也留下了像“一个苹果”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生活车辆撤离后,被迫停止供水的第六天,大家嘴唇开始干裂。每次醒来,一些官兵的嘴唇就粘在一起,不能开口说话。只能用舌尖带上唾液轻轻顶,经过反复地润湿,嘴唇才能慢慢张开。


后方送来矿泉水,一瓶水在战友手里传递几圈,水位几乎不会下降,大家都想让最困难的战友多喝一口。


一壶水没喝完,你说这是为什么?

 

没有生活车辆,官兵只能依靠单兵自热食品、压缩饼干为食。每当饥饿时,官兵看见压缩饼干就头痛。没有饮水,压缩饼干嚼在嘴里与木屑、棉花没有什么区别,实在难以下咽。但是,官兵硬是把啃压缩饼干当作任务来完成。每当后方送来方便面、新疆馕饼时,大家总是互相谦让,让给生病的官兵吃,让新兵多吃。泡了一桶方便面,这是阵地上最好的病号饭。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不敢相信,高原官兵在在执行任务中,竟然半个月不洗碗。 



官兵硬是把吃饭当作任务来完成。

 

世界屋脊的九月,已是严冬的节奏,山顶白雪皑皑,谷底河水封冻。冰峰雪岭之上,除了战士们的血是热的,万事万物都是冷冰冰的。


天当房、地当床,铺一张羊皮或一个棕垫,在零下20度的环境里露天休息。起床时,睡袋、皮大衣都会凝结厚厚一层霜。由于温度太低,只是在非常疲倦的情况下才能迷糊两三个小时。每次醒来,睡袋、皮大衣上凝结薄薄一层冰,头发、胡须都是一层霜,活脱脱的一群刺猬。


后来,一些官兵在千年冻土上挖地窝子,用石块在四周垒一圈挡风墙,改善了住宿条件。那是高地上最“豪华”的标准间。


只有千年化石而无人类炊烟的无人区,海拔5500多米,温度零下20多度,战士们依然在坚守……



官兵们睡在世界屋脊上最“豪华”的标准间,枕戈待旦。

 

无人区冰凉冰凉的感觉,不仅是气候寒冷,更因为环境的冷酷。沉睡千年的世界屋脊,没有一样柔软的事物,风似刀,山如铁,样样都穿心刺骨。


在荒无人烟的生命禁区,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通讯信号没有网络,官兵完全与世隔绝。长时间处于这种极度封闭的环境,天天面对死气沉沉的雪山戈壁,仰头望着寂静无语的天空,在如此枯燥的环境里,这群坚毅的男人与寂寞为伍,与风霜相伴,在雪山之巅横眉冷对恶劣的环境。



浑身尘土、蓬头垢面、嘴唇干裂、皮肤粗糙。在那里,最重要的事只有三件:战斗、吃饭、睡觉。


“缺氧咱就吸口烟,寂寞咱就使劲喊,想家咱就爬高山,月圆看到月牙儿弯……”那是发自心底的歇斯底里地吼叫,那是他们最喜欢唱的《当兵走阿里》的歌声。


在那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狂风,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雨雪。小蚂蚱是可爱的宠物,乌云流动是一道风景,狂风呼啸是动听的音乐,星空闪耀是美丽的画卷……




新时期的解放军,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在常人的想像中,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是长空利剑、铁甲雄风的场面,飞机、战舰、装甲车才能成为主角。意想不到,这次无人区对抗中,古老的骑兵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红蓝军对抗到最激烈的时候,对抗某高地地势险恶,所有车辆装备无法通行,均在20公里以外待命。一场检验体力、耐力的比赛正式拉开。


   蓝军对某高地发起大规模攻击,阵地即将失守。前沿指挥员接到求援的报告,而最近的支援分队距离高地还有6公里,以最快的速度增援也要50多分钟。


   此时,骑兵分队主动请缨,“20分钟可以赶到。”随即,一匹匹战马如离弦之箭,冲向指定高地。16分钟!阵地上突然出现威风的骑兵,让蓝军始料未及。蓝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策划十分周密的偷袭,精心选择了兵力最弱、距离较远的高地,十拿九稳的胜局却因遭到我军骑兵的突然支援而失败。


在高海拔地区徒步行走,相当于平原负重25公斤。官兵背上武器装备,行进速度只有平原的一半。因此,骑兵这时候就成了“快速机动部队”,屡建奇功。通信中断,骑兵穿梭在各阵地,传递“鸡毛信”;药品短缺,骑兵迅速送达;哪里告急,总能看到骑兵分队的身影。在我军坚守的阵地上,骑兵分队被大家称为“飞虎队”。



被大家称为“飞虎队”的骑兵分队。

 

飓风行动”-- 720公里的应急演练,我军在断水、断炊,不能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甚至连帐篷都没有的“实战条件”下,完成了相应“演练”科目。我军在模拟边境突发事件爆发冲突,解放军在实战环境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相对于轻装的某邻国山地打击部队,解放军形成了完整的战斗力。


随着我军“飓风行动”-- 720公里的应急演练的进行,某邻国态度发生变化,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中,开始撤军……。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祖国,就是他们脚下的这每一寸土地。




本文部分文稿摘自解放军报兰州分社记者罗乐、程振峰的《无人区日记》。


本文图片:罗乐、程振峰,未注明拍摄者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


转载时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