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前,在老山前线,接到妈妈的来信
请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这是一封30年前妈妈写给战场上儿子的信,这是一次30年后大校儿子对母亲的亲情诉说。
时光荏苒,情感历久弥新。它如同每一对军人母子的感情,“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因为战火的洗礼,更加醇厚长久。
曾经千里之隔,而今天人两地。母亲的呼喊始终在耳畔回荡,“儿啊,我已把你交给国家,你一定要为国建功,不要牵挂妈妈。”“妈妈,请您放心,待儿把功立,还家再把孝心尽。”
三十一年前,在老山前线,接到妈妈的来信
胡国桥
1985年8月,我从石家庄陆军学校毕业后赴云南老山前线,来到了战区最前沿那拉口的某部三连参加防御作战。我们连共坚守着四个高地,其中三个与敌人各占一半,有的哨位离敌人只有八、九米远,有的哨位只能躺一个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英雄三连的干部战士英勇善战,顽强坚守阵地108个昼夜,顶住了敌人上万发炮弹的攻击,打退了敌人上百次进攻和偷袭。战后,三连被成都军区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时通讯很不发达,与家人联系只能靠书信。我们在前线最高兴的事就是收到后方来信,战斗间隙,大家都会把收到的信件在阵地上相互传看。
在战区最前沿的那拉口166高地上,我曾收到一封妈妈的来信,妈妈的信给我和战友们很大的鼓励。
三十一年前,在老山前线收到妈妈的来信,原件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我一直保留着复印件。前不久,国家博物馆(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当年征集文物的同志通过微信给我传来了信的影印件。
当时,阵地上正在开展“读家信,写家信”活动,连里把妈妈这封信复写多份在各个哨位传看,战友们都说这封信不是写给我一个人的,是写给所有参战官兵的。
妈妈的这封信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祖国在我心中——云南广西边防部队英模事迹展览”中展出。爸爸妈妈还应邀到北京参观了展览。
当年,我从战场下来时,只带了妈妈的四页信纸,信封不知在哪里,一直以为是丢了。让我惊喜不已的是,去年在我们老山“坚守英雄连”战友纪念会上,时任三连指导员姚庆和把他保存了三十年的这个信封亲手交给了我。
指导员保存了三十年信封。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儿子更加思念已经离开多年的妈妈,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是中国一位又一位英雄母亲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无比信任。
让我们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以崇高敬礼!
养育之恩不能忘,天高地厚永不忘。
胡国桥母亲。
胡国桥(左)和时任指导员合影。
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证明。
胡国桥: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荣立者、陆军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军事专家。
本文图片未注明拍摄者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
《铁军文化(公众号)》转载《中国陆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