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大事记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军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大事记


作者:赵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1945年9至11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新四军第三师、陕甘宁教导第1旅、冀东军区、冀热辽军区、晋绥军区等各抽调一部分部队,分别进至沈阳、长春、四平和辽北、吉西等地区。其中进至沈阳的冀东军区和晋绥军区的部队,于10月扩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其他部队分别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参加四平保卫战和开鲁、通辽、茂林等攻坚战。


   1947年2月至3月,以上述作战地区的地方武装团队合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1、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5月中旬至6月初,3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地。6月中、下旬,参加四平攻坚战,独立第1师师长马仁兴作战牺牲。8月,在吉林双辽县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第19、第20、第21师。全纵队2.1万余人。9月至11月参加东北秋季攻势。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


        1947年12月至1948年3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月至8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月至10月,参加辽沈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锦州,尔后将国民党军第9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地区,歼敌4万余人,俘国民党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和第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


  1948年11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原第19师改称第130师,徐绍华任师长,邓东哲任政治委员;第20师改称第131师,刘水源任师长,罗友容任政治委员;第21师改称第132师,李化民任师长,朱民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7师,曾敬凡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4.8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序列。


  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4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第157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该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月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缴匪任务。


  1950年5月至8月,第131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


    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44军之130师、131师391团和四十五军部队合编为54军。132师改归43军建制,编为43军132师。131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