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宗烈:用镜头留下西藏过往

2017-07-03 格桑拉 铁军文化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陈宗烈:用镜头留下西藏过往



  1956年的陈宗烈

 1951年在北京参加工作,前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制片厂作摄影助理。1954年9月入北京电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调到西藏日报社作摄影记者。在藏25年,采访各地农村、牧区、城镇,参加了平叛战斗、民主改革、经济建设,拍摄报道过中国健儿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等重大新闻。


1956年,拉萨之晨


1956年,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原名“红山宫堡”(藏语称“颇章玛尔巴赤孜”)。由于历经风、雨、雷电和战乱毁坏,旧宫早已不复存在。直到清代初年,五世达赖和第巴.桑结嘉措主持扩建,终于形成如今的宏伟规模。清初扩建时,康熙皇帝下令从全国各地挑选一批能工巧匠进藏参与扩建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规模空前的维修工程,更是有众多民族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布达拉宫凝聚着我国古代多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1956年,紫殿高耸


1956年 ,那曲孝登寺附近的佛塔群


 1956年,阿沛·阿旺晋美

1956年,朵噶·彭措饶杰

 

朵噶.彭措饶杰,又名饶噶厦.彭措饶杰。在拉萨,人们都称他“饶噶厦”。这是对大贵族的一种称谓。原来西藏贵族常把庄园名作为自已的“姓”或将宅邸冠于自已的名字之前。“朵噶”是他家的庄园名,“饶噶厦”是他家在拉萨的房宅名。他的官邸位于大昭寺南面,是一幢藏式的三层碉楼。

朵噶家族在旧西藏的地位非常显赫。据考证,他是吐蕃王朝大相禄东赞的后裔,他的先祖们曾相继在拉萨北部的达隆、澎多、林周等地执掌政教大权。

他是西藏著名的爱国人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平解放前他曾担任西藏地方政府四大噶伦之一、藏军总司令;和平解放后,1956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军衔中将。


  1956年,噶雪·顿珠。原“噶厦”四品官。1956年《西藏日报》创刊时,“噶厦”派噶雪·顿珠到报社任副总编辑。人们称呼顿珠为“噶雪赛”,意为噶雪家的少爷。他少年时曾在印度上学,懂英文(曾任达赖的英文秘书),藏文功底也很好,但不会汉语。

      按“门当户对”传统,他娶了擦绒家三小姐索朗卓玛为妻。1956年,他曾以西藏爱国青年联谊会副主任委员的身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布达佩斯,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1959年3月,他不顾叛乱分子扬言威胁,毅然搬出原住的官邸,偕家眷住入报社大院,在叛乱分子密集的枪炮声中,和报社职工应对动乱局面,在烛光下坚持编译藏文版《西藏日报》。噶雪.顿珠于1969年病故。


1956年时,曲巴·钦绕罗布虽已双目失明,但仍不遗余力地工作。图为“门则康”工作人员在认真听取他的口述,将其藏医临床经验和理论记录下来,分类编纂为藏医学著作。


1956年,宫廷乐队。

 藏族的宫廷音乐,在吐蕃之前已有流传,但乐器和乐曲大都比较简单。进入唐代,吐蕃宫廷音乐发展很快,一方面继承了古代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还吸收了近邻汉族宫廷音乐,以及来自印度、于阗、龟兹乐的影响。史书中提到的《吉祥歌》、《菩萨曲》、《长调回还曲》,都是吐蕃王宫内较为流行的声乐套曲。这是罗布林卡宫廷乐队在演奏皮鼓与唢呐。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西藏岁月:摄影大师蓝志贵的作品

军中老照片:毛主席视察南泥湾

历史老照片:刘峰摄影作品介绍

震撼人心:抗战老照片!

经典老照片:二战中令全世界肃然起敬的一张照片,强烈震撼!

经典老照片:延安,朱德总司令骑自行车

经典老照片:1943年,太行山区裹脚女自卫队员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铁军文化(公众号)》转自《格桑拉(微信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