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视角:金钱与抗日战争--为钱而舞的军刀

2017-10-05 戴建兵 铁军文化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新视角:金钱与抗日战争--为钱而舞的军刀 




西方有句俗语:战争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马克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经济战是抗日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幕,但它的来龙去脉却被烽火硝烟和隆隆炮声所掩盖。那时候,日本侵略者提出要“以战养战”“自活主义”;蒋介石提出“三分军事、七分经济”;毛泽东则发愤苦研经济学,撰写了长达十余万字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等,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真理在于,经济是军事的支柱

西方有句俗语:战争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

货币是近代经济的血液,商品赖其流通,人民依其生活,而国家政府凭借货币与民众发生经济联系。货币战是经济战的最高表现形式。抗日战争中,交战双方无不为此而运筹帷幄、浴血撕杀。这条战线很隐蔽,但却更为残酷。深入研究抗战时期的货币和货币战,必将有助于我们对抗日战争全貌的深刻了解。

背着制钱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金钱支撑了抗战,支持着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为此,全民族忍受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巨大的经济苦难。这种苦难,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发动战争的国家都知道战争是双面剑,被侵略的国家视战争为灾难;而殖民主义者却视战争为吉祥。近代亚洲,来自中国的战争赔款,在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甲午战后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赔偿3.5亿两白银,折合英镑38082884镑5先令6便士半。日本正是依靠这些资金,才在本土各地建立了新的小学,国民素质由此提高;同时,在货币制度上日本得以实现金本位,一下与世界主流货币体系同步,迅速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取之无道”——即通过战争繁荣自己,是日本近代崛起的一个重要方式。更为可悲的是,中国的赔款培养了日本的贪婪,崛起后的日本需要殖民地、需要更多的钱和市场。相应地,中国人民就承受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多年的战争苦难;面临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掠夺、搜刮,日军的军用票和伪银行钞票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除在华中、华南发行了大量的军用票,直接抢掠中国的资财、物资外,还先后在中国扶持设立了诸多伪银行,如伪满洲中央银行、伪蒙疆银行、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伪中央储备银行等,这些伪银行一方面大发伪币,变相搜刮。同时还操纵、控制了一批发钞的金融机构,如伪冀东银行、伪华兴商业银行、伪河北银钱局、伪河北省银行、伪山东民生银行、伪江苏财政厅、伪厦门劝业银行等等。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对中国经济的破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日本军用票

尤其使人气愤的是,日本在即将失败和宣布投降后的一段时间里,为转嫁战败后的处罚和布署遗害,日军仍操纵占领区伪银行大发纸币,遗害中国。本来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伪币已达吓人的80余亿元,但到11月13日国民政府派人接收该行时,其货币发行额竟扩张到了136亿元的天文数字。三个月几乎又增发了一半,可以想象这些货币对东北市场和人民生活的冲击以及对日后国家政府收回这些纸币的压力。

伪满洲中央银行纸币

伪察南银行纸币

日本投降后,台湾银行券8月底发行额为16.5亿元,一个月后竟增至22.85亿元,10月末再增至28.98亿元,较日本投降前增加了两倍 45 33712 45 15232 0 0 1130 0 0:00:29 0:00:13 0:00:16 2918,较“七七事变”前增加了38倍。这最后的掠夺,给中国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经济顽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为日后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打下了伏笔了。

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有人不承认其发动了侵略战争、掠夺了中国,甚至还辩称是为了帮助中国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放出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繁荣。其实只要看一看日本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进行的疯狂的经济战,就足以揭穿这些谎言。

中国银行法币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货币在与日伪货币对阵撕杀,一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敌后根据地发行的根据地货币。

抗战中,法币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对日伪货币而言,抗战初期的法币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侵略、与敌进行殊死搏斗的经济战、货币战的主力。法币在国统区担负着振兴后方经济的使命,是加强大后方建设、支持政府财政的重要经济武器,是大后方战时经济统治的重要工具。国民政府能在大后方建立西南、西北金融网,限制地方纸币发行,使大后方经济达到与战争需要的高度统一、集中,与法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法币还承担着支撑前方抗战的使命,不仅要保持汇率,外联英美经济;还要内控省地方银行纸币,在法币外沿与敌伪货币对阵,甚至天天在市场与其撕杀,在比价上拼刺刀。

虽然法币在皖南事变后、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益加强了对根据地货币的限制,并成为对根据地进行经济控制、封锁的工具,但我们绝不可因此低估法币在抗战初期对根据地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撑作用。法币在抗战初期是成功的。它的失败,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错误的货币整理政策及继续战时经济特有的通货膨胀所致。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在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法币的盟友,是沦陷区法币的护卫神。尤其是在1941年以后,根据地货币逐渐独自承担起在敌后抗击敌伪货币、发展根据地经济的任务。它是中日经济战中极为重要的力器,是插入敌伪心脏的钢刀,使得日本人不能在沦陷区经济上为所欲为,在市场上也是磕磕绊绊。

陕甘宁边区银行纸币

抗战中的货币战,在黄金、白银、纸币等方面都有充分展示,同时在外汇、物资、物价及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也都有表现。当然,在与日本侵略者的货币战中,中国金融界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教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日军就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搞“异民族统治中国史”之类的研究,对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汉族时每一个村庄居住几个少数民族都搞得一清二楚。在对中国货币的研究方面,日本也煞费苦心。抗战前和抗战期间,日本陆续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货币的调查和研究专著,这也是国民政府在中日货币战中屡屡被动的原因之一。

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不同,它的复杂性是后两者难以企及的,但三者关系又十分密切:一方面经济斗争如极强的暗流,冲击、影响、决定着政治、军事斗争的成败;另一方面政治和军事斗争又极有力地反作用于经济斗争。

本书想讲一讲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货币、货币战及货币运动的故事,并试图总结出一些战时货币运动的规律,并为看清有关金融、货币领域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但限于学力,金沙并俱,切望方家斧削,以求达治史之目的。


(本文为《金钱与抗日战争》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有句谚语:战争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抗日战争也不例外。在我们对抗战的每一次战役耳熟能详的时候,货币战却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货币战作为经济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抗日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幕。尽管它往往被烽火硝烟所掩盖,但造成的后果却更为残酷,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深受其害。

《金钱与抗日战争》作者戴建兵是一个金融史专家,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抗战期间中双方的货币战,有史实、有细节、有事件。货币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抗战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中日双方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厮杀较量,都在本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

本书为抗战史的书写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地!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抗日”中的四大战略作用

抗战票证凝聚太行记忆

今天,9.18,让我们翻开历史一一《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

NHK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中文字幕完整版视频)

二战时期,飞虎队员拍下的彩色中国

日本侵华战争,到底对中国造成多大的伤害

军史析鉴:七七事变中,铁血29军为何会遭遇惨败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铁军文化(公众号)》转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