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边关哨所,戍边人守望万家灯火......

军报记者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他们守卫在祖国边防,他们守望着万家灯火,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对戍边人而言,坚守战位是神圣使命,边关虽然寒冷孤寂,但他们的内心却热烈滚烫。


向子弟兵致敬!祝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平安吉祥!


致敬!边关哨所,戍边人守望万家灯火......



原文标题:《戍边人的新年心声:边防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新年的钟声敲响,在雪山、海岛、大漠上,巍然屹立的边关哨所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紧盯祖国的边海空情,守望万家灯火,呵护祥和安宁。官兵们舍小家、为大家,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







对戍边人而言,坚守战位是神圣使命,边关虽然寒冷孤寂,但他们的内心却滚烫热烈。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来自东西南北边关哨卡的新年寄语,传递思念,表达祝福。愿这些祝福,像一缕缕朝阳,洒满祖国河山每一个村落、每一户人家;像一帧帧岁月书签,镶嵌在边防军人家国天下的戍边岁月,见证他们的勇毅和担当、执着与坚守。




东方第一哨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庄严地向军旗敬礼!新的一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做新时代扎根边疆的“四有”革命军人。



三角山哨所


新年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过去的一年我们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新年到,戍边责任重如山,我们共同的心声是:边防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甘巴拉雷达站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海拔高境界更高,缺氧不缺精神,永远是甘巴拉官兵的价值追求。我们要用青春和热血在“世界第三极”高擎英雄旗帜,永远做对党忠诚的“高原卫士”。



边防钢七连


“钉”是一种态度,亦是一份决心,今年全连官兵在年终军事考核中名列前茅。边防无言,军人有梦,我们将不辱使命,砥砺奋进,忠诚守卫南疆边防线。值此新年到来之际,向全军战友致以崇高的敬礼!



扎西岗边防连


站在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高原,我们向全国人民报喜:连队官兵住上了第五代新营房,氧气通到床头,网络覆盖班排,喝上了纯净水……戍边责任重大,我们将把忠诚镌刻在雪域高原!



玉树骑兵连


新年的脚步近了,我们正踏着厚厚的积雪在任务区巡逻。一路上,官兵和战马顶着凛冽寒风和漫天飞雪艰难前进。为万家团圆奉献,我们苦中有甜!



驻刘公岛某海防连


新的一年,全体官兵将牢记肩上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为祖国打造更加坚固的海上堡垒!


(文字整理:赵坤、段青、姜雪伟、叶洪林、张亮、迟博、徐嘉宁、郭超英、胡树春、刘晓东、于俊楠)



一位边关战友赋诗言志: “家国天下男儿志,盛世中华寄祝愿。边疆海岛疾风劲,报春花开尽欢颜。采撷一朵送给你,满是祝福迎春天。”相信,读懂戍边战友的迎新故事,你的心头也会激荡满满的感动和温暖。



南沙岛礁, “太阳花”绽放别样美


△南沙女军人喜迎新春。乔宇飞摄


一轮旭日从天际徐徐升起,像火烧般映红了整个永暑礁。起床号吹响,南沙迎来了新的一天。


从12月3 日正式上礁,10名女军人已在礁上度过了近一个月时间。她们宛如一朵朵太阳花正在把根扎进礁盘,将青春韶华融入新时代“南沙卫士”的忠诚里。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回想起初上岛礁的场景,中尉周越直言“像是在做梦”。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南沙首批守礁女兵。登上礁盘的那一刻,她和姐妹们立下誓言:“一定要把礁盘守卫好,要在蓝色国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儿行千里母担忧。12月28日一大早,下士贺茜就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新年快到了,在岛上还吃得惯么?训练苦不苦?”


贺茜从小没离开过家。来到远离祖国大陆的永暑礁,她把对母亲的思念埋在心里:“妈,我挺好!岛礁有机场、有码头、有医院,碧海蓝天,鸥鸟翔集,南沙的美只有守卫在这里的人才知道!”


对于中士孙文欢来说,上岛前在海上漂泊的7 天是最难熬的。然而,第一眼看到岛礁的那一刻,她兴奋得像个孩子。分配到南沙守备部队已经3 年了,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孙文欢说:“梦想成真的感觉真好!”


“真没想到,永暑医院医疗设施这么完善……”上礁后,在大学期间学习临床专业的孙文欢,被分配到永暑医院门诊科工作。 “从清洗器械、打包消毒灭菌,到高温高湿环境下快速作业……我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新的一年,我要学习掌握更多医疗技能、提高诊疗技术,练精守护‘南沙卫士’健康的本领。”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通信机房内,贺茜全神贯注。相似的机房、相似的环境、熟悉的机上业务,但首次走上岛礁战位的她却分明感到,肩上的担子更沉了。“在南沙,岗位就是战位,值勤就是战斗!”贺茜说。


下士谭潇丽的家在海南,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她,对岛礁生活适应得很快。平日里,除了在通信机房值班,她还兼职军史馆的讲解员。为了胜任工作,她连续多日加班,硬是把十几页的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


前些日子,姐妹们中有人因水土不服闹肚子,开朗的谭潇丽用一个“偏方”,药到病除。一天,孙文欢问她: “丽丽,有没有防晒‘偏方’?”谭潇丽爽朗地笑了:“南沙的阳光很热情,一如驻守南沙的兵!晒黑了也是一种美,那是健康的美!晒出一身‘南沙黑’,这是我们南沙女兵的别样风采!”


临近新年,曾是海军陆战队队员的中土夏静除了完成每天的医护工作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以前每天跑障碍、练战术、练擒拿格斗,似乎都没这么累。”性格腼腆的夏静坦言,既然选择了南沙,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新的一,我最渴望走上训练场,像男兵一样接受锤炼。”


(苏梦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周启青)



无人区的“灯塔”



年终岁尾,巴丹吉林沙漠滴水成冰。在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边防官兵眼中,这片远离都市的无人区,是他们砥砺斗志、磨炼意志的天然练兵场。


12月26日晚,一场沙尘暴席卷大漠,雷达站成了“信息孤岛”。二级军士长、通信技师王恩赏一头钻进沙暴中,沿着装备线缆一根一根仔细检修。狂风夹杂着沙砾打得脸上生疼,他全然不顾,迅速将松动的线头固定好、用胶带缠好破皮的电线……随后,他又在雷达阵地和指挥室之间巡检了好几趟,这才放心地长舒了一口气。


“只有保证线路通畅,边防线上的空情才能尽在掌控。”眼看着一批批空情传向指挥所,王恩赏抖了抖身上的沙尘说:“冬季沙尘肆虐,越是恶劣的气象条件,我们越要提高警惕!”


狂风尚未平息,一等战备警报骤然响起。雷达站战勤“1 号班”官兵迅速集结,顶着风沙直奔雷达阵地,增开另一部雷达装备。


四级军士长、操纵员梁聪是连队驻守大漠时间最长的兵。每当遇到紧急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奔向战位。他端坐雷达方舱,双眼紧盯雷达屏幕,在大量目标回波中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几番变换雷达显示方式,调整装备性能参数,目标出现在方寸荧屏,他迅速敲击键盘,编批上报。


防风罩内,雷达电波不断传向远方,“每天这样坚守战位,是连队官兵的常态。”指导员蒋阳说。他还说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是2012年夏天,他返回广东老家探亲,身上长满湿疹,多方问诊无果。那年休假结束,当他乘坐30个小时火车、跋涉3200多公里返回雷达站时,身上的湿疹竟“不治而愈”了。“不见边关想边关,不见雷达想雷达。雷达站早已成为我们日夜牵挂的‘家’。”


“雷达故障!目标信号缺失,需立即维修!”当天任务中,担负战备值班的装备突然“趴窝”。“故障不解决,雷达就成了‘睁眼瞎’。”技师李鹏迅疾带领抢修小组冲上雷达阵地,测参数、量电压、查线路……10分钟过去了,故障位置依然无法定位。


李鹏心急如焚,他再次拿着手电筒、万用表,对复杂的装备线路进行仔细排查。此时,巴丹吉林沙漠气温为- 23℃,李鹏蜷缩着身子,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凛冽的寒风吹得他嘴唇发紫。最终,他检测出了线路不通的原因。


沙海孤岛,艰苦锤炼战斗作风。当天的空情保障任务一直持续到深夜,雷达兵们始终坚守战位,挺拔的身姿仿佛大漠中的胡杨。


凌晨时分,大学生士兵袁烁走下阵地返回宿舍,他一笔一画地在日记本上写道:“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砾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


夜深沉,雷达屏幕上的航迹点悄然移动,数架民航班机载着返乡的旅客飞行在大漠上空。他们或许正在飞机上读报,或许正畅想着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画面……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在飞机匆匆掠过的沙漠深处,有这样一群雷达兵。


(贾 冲)



雪海前哨,网络连通“幸福线”



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一夜寒气,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别尔克乌哨所里暖意融融。


12月27日中午,中士张天祥走下哨楼,掏出手机拨通了女友杨甜鑫的电话。“如今网络信号覆盖哨所的角角落落,以后我再也不会‘失联’了!”手握电话,张天祥的语气中透出幸福。


一年难见几面,对于热恋中的年轻男女来说的确难以接受。对于张天祥来说,连与女友通电话也是一种奢望——别尔克乌哨所位于阿克库姆沙漠深处,驻地人烟稀少,手机信号一格难求,过去数十年间,哨所官兵与外界联系全靠一部军线电话。


今年初,上级协调驻地移动公司在哨所后山上建起两座信号塔,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现已全面开通投入使用。如今,哨所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官兵的手机告别了“飞行模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的一年能在执勤训练之余,与亲友视频通话,一想到这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张天祥笑容满面,愉快地讲起他和女友的相遇相知。


“我和女朋友是在去年返乡途中的火车上认识的,相距太远,我俩至今仅见过3 次面。”张天祥说,为了给女友打电话,信号塔建起前,每次他都要爬上距哨所不远的一座山坡,漫山搜寻来自几公里外县城飘来的微弱信号。


今年女朋友过生日那天,正赶上驻地暴雨倾盆,张天祥披着雨衣爬上山坡,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我扯着嗓子喊了十几分钟,电话那头隐约传来她的哭泣声……如今网络都通了,这样的日子已成为历史,我们有了‘幸福线’!”张天祥喜笑颜开。


“新年快到了,哨所官兵不仅能看上高清流畅的电视节目,还能给家乡亲人送上‘面对面’的祝福!”哨长李兴说,眼下,官兵正在筹办一场“新春祝福会”,要赶在新年的第一天,通过手机为每名官兵的家人送上一段“集体祝福视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


“哨所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官兵们扎根戈壁的决心坚如磐石。”李兴说, “这些年哨所接入了长明电,安装了热水器、净水设备,如今又实现了手机网络全覆盖,大伙儿双休日一有空闲就能与家人视频连线……虽然地处戈壁荒漠,但我们守防的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


雪海里又起了风,营区内热闹起来。官兵们正聚集在院里,排练“新春祝福会”。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次“幸福连线”,大家都充满了期待。


(王子冰)



云中哨所,争抢最苦一班岗


钟表滴答,新年将至。连日来,被称作“云中哨所”的詹娘舍官兵遇到一件“挠头事”:大家都抢着去“75号哨位”放哨,为伟大祖国守岁,而且,大家都提出要站倒数第二班岗。


哨所有句老话:“站岗不站‘二五’岗。”为啥?站倒数第二班岗是最累的,站完还有一个多小时天就亮了,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辞旧迎新之际,在“云中哨所”詹娘舍,这一班岗却成了“香饽饽”。


12月25日,哨所要对年末最后一周的上哨人员进行排班,可人人都想抢站“75号哨位”的倒数第二班岗。争执不下时,哨长只好采取公平竞争的办法,最终卫生员、上等兵丹珍尼玛如愿以偿。


他凭啥力压“群雄”?要知道,哨所的另外几位“功勋哨兵”的优势也很明显——上士詹华被战友亲切地称为“哨姓”人,是名副其实的“边防通”;上士马关敬坚守哨所10余年,处理边情得心应手;哨长李玉成是“排头兵”,由他值守也说得通……


人称“雪山牦牛”的藏族战士丹珍尼玛,不仅身材魁梧、身板健硕,还接受过专业卫生防护训练,能够熟练处置雪盲、高原反应等意外情况……新年前夕,驻地风狂雪大,边情较多,官兵们认为丹珍尼玛最合适。


“竞哨”成功,让丹珍尼玛倍感自豪。翌日凌晨,大雪纷飞,气温骤降,丹珍尼玛在脸部、手部涂抹了防冻膏,又把自己浑身上下裹了个严实,只剩眼睛、嘴巴露在外面。为让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他还带上清凉油,准备一有困意就往眼角涂抹……随后,他看表读秒,准时背起钢枪踏雪接岗,昂首走向风雪哨位。


“75号哨位”位于詹娘舍哨楼800 米开外的一个大风口,海拔4600多米,常年风雪不止,尤其是黎明前的风力更为猛烈。丹珍尼玛矗立在哨位上,不多时就变成了一个雪人,他警惕地注视着边境线上的风吹草动,不敢有半点懈怠。


天寒地冻,雪野茫茫。这一刻,一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他将以雪雕般的姿态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朝阳,为伟大祖国守岁,便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心里热乎乎的。


这次站岗,丹珍尼玛赢得了战友们赞许的目光。哨长李玉成提议:“新的一年,邀请丹珍尼玛当‘教员’,为官兵传授防冻提神、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大家规避暴风雪、雪崩、冰层断裂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晏 良)




本文刊于2017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3版






谢谢阅读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2017,与中国军人相关的“最”!


有人问:为什么在这里巡逻?一曲“我爱你,中国!”让人泪奔(视频 多图)


高原驻训:昆仑山上那灿烂的星空


祖国在哪里?---- 一个边防士兵的话语


伴着最美的迷彩绿,为祖国巡逻站岗!


家住路尽头:致敬,戍边老兵!


视频:巡逻在中印边境


组照:怒江戍边人,巡逻艰辛路


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好祖国的西南大门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铁军文化(公众号)》转自《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