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史觅踪:五位开国元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的历史渊源初探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军史觅踪:五位开国元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的历史渊源初探


共和国开国元帅(油画) 李明峰作


作者:赵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是一支历史悠久、传统厚重、战功卓著、将星璀璨的英雄部队。在共和国的史册上,5名元帅、7名大将、700余名将军及地方省部级以上领导先后在集团军部队战斗和工作过。中央军委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中,有15位出自集团军部队。今天,《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刊发《军史觅踪:五位开国元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的历史渊源初探》一文,与军史爱好者一起探讨并敬请斧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名开国元帅中,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五位元帅直接领导和指挥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所属部队的前身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28团、第31团。现将五位元帅直接领导和指挥过的原第54集团军部队历史发展沿革简介分述如下: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位元帅的简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本文五位元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的历史渊源,其简历仅列至1930年底,特作说明。  


1、朱德元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二万余人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1月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成立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任政治部主任。4月下旬,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在江西宁冈碧市胜利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5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随后,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 

1929年7月代理红军第4军前委书记。 

1930年2月任红4军党团书记。6月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将红4军,红6军(后改称红3军)、红12军整编为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全军团共两万余人。8月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共三万余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成立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陈毅等17人为委员。



朱德元帅


2、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领导平江起义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12月,率红5军经三湾、古城到达宁冈县城,与红4军胜利会师。在碧市、茨坪先后会见了红4军朱德军长和党代表毛泽东。 

1929年1月,取消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番号,将红5军1、2纵队暂编为红4军30团,彭德怀任第30团团长兼红4军副军长。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和第三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彭德怀为军团总指挥和前委书记,滕代远为政治委员。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后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全军共三万余人,彭德怀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军团长。


彭德怀元帅


3、林彪元帅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9岁入私塾,13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15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改名为林彪。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3团任见习排长、排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2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73团3营7连连长。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改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1营2连连长。同年4月随湘南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8年5月红4军成立后,林彪先后任第10师第28团一营营长、团长。

1929年3月任红4军第1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


林彪元帅


4、陈毅元帅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

1928年1月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成立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任政治部主任。

1928年4月下旬和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在江西宁冈碧市胜利会师。

1928年4月底,按湘南特委的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按党中央规定,改称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2个师和1个教导大队。第10师师长朱德兼,第1师师长毛泽东代兼(本任张子清为师长,因他负伤),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

1928年5月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委书记,7月任前委书记。11月,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陈毅任前委秘书长。前委统辖湘赣边界特委和红4军军委。11月,朱德接替陈毅担任军委书记,陈毅改任红4军士兵委员会主席。

1929年3月中旬,陈毅和毛泽东、朱德在长汀对红4军进行整编,以原第28团、特务营、第31团为基础,分别编为第1、2、3纵队。每纵队辖两个支队(相当于营),每支队辖3个大队(相当于连),大队下仍设排和班。陈毅兼第1纵队党代表,纵队长是林彪。6月,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不久,红4军前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陈毅代理前委书记,其担任的政治部主任一职改由李任予担任。

1930年2月调任第6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军长黄公略。6月,任红军第22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委员。12月中下旬,红22军缩编为第64师,师长陈毅,政委罗寿南。



陈毅元帅


5、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1902-1963),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1927年4月到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就读,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委组织干事。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鄂南通城县从事农民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20日组织通城秋收暴动,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8月底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100余人到达江西修水县,与没赶上南昌起义而来修水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合编,不久该团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9月29日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成为我军第一批七名连党代表之一。12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3营9连党代表。

1928年4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5月工农革命军改称为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第31团3营党代表,营长伍中豪。

1929年3月任红4军第3纵队第9支队党代表,支队长张宗逊。

1930年1月下旬任红4军第2纵队党代表,纵队司令曾士峨,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将红4军、红6军、红12军组成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3军(原赣西南的红6军,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红4军(军长林彪、政委彭清泉),红12军(军长伍中豪、政委谭震林)。6月底,由于彭清泉不能到红4军任职,朱德、毛泽东指定罗荣桓暂时代理他的工作。8月起任红4军政治委员、红4军军委书记


罗荣桓元帅



二、五位元帅直接领导和指挥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原第54集团军部队发展简介


叶挺独立团 (网络图片)


1.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54集团军第127师

其前身为1924年11月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在广东省肇庆市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团,即叶挺独立团。

1927年3月,团主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

1927年8月1日,师主力离开九江马回岭驻地赴南昌,次日参加南昌起义,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兼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3、74、75团。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最早革命武装之一。10月底,南昌起义武装第25师余部于江西大庾(今大余)县境整编为第5纵队,司令员朱德,党代表陈毅,辖三个支队共八百余人。11月21日,第5纵队暂称国民革命军第16军47师140团。

1928年1月12日,脱离第16军参加湘南起义。1月13日,改编为湘南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2团。1928年4月,湘南工农革命军第1师上井冈山,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随后,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辖第10、11师和教导大队。第10师师长朱德(兼),第11师师长毛泽东(代兼,本任张子清为师长,因其负伤),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一说工农革命军第4军下辖三个师,见陈毅年谱)。5月下旬取消师的建制,改编为28团(以参加南昌起义第73团余部为主)、29团、30团、31团(以参加秋收起义部队为主)、32团、33团共六个团由军直辖。同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工农革命军的名义”。随后,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红4军)。8月,红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王尔琢被叛变革命的2营营长袁崇全杀害,1营营长林彪升任团长。其时,第4军只剩南昌起义的28团和秋收起义的31团。

1929年1月,红4军与红5军混编,红5军名义上取消,原属红5军所部1、2纵队编为红5军30团,彭德怀任团长(兼红4军副军长),滕代远任团党代表(兼红4军副党代表)。3月,在福建长,毛泽东、朱德陈毅对红4军进行改编,以原第28团、特务营、第31团等为基础,分别编为第1、2、3纵队。28团为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陈毅兼第1纵队党代表。

1930年6月,红4军第3纵队编进红12军,红12军第2纵队编为红4军第3纵队,同时,红3军、红4军、红12军宣布成立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委。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任红4军军长,罗荣桓任政委。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

1932年12月,红军第4军军部撤销(番号保留),所属部队合编为第10、11师,直属第一军团。

1933年6月,以红第10、11师为基础,组建工农红军第一军团2师,辖第4、5、6团。其中第4、5团依次由原第10、11师缩编组建,第6团由其他部队合编而成。

1935年7月,改称工农红军第1军2师;8月,第2师番号撤销,部队改编为第4、5团,归军直接指挥;9月,在甘肃省哈达铺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4、5大队;11月,在陕西省吴起镇恢复红军第2师番号,辖第4、5团,另有其他部队改编为第2师2团。

1937年8月,红军第2师在陕西省韩城县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

1938年12月,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1940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10月,在江苏盐城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1旅。

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7旅,辖第19、20、21团。

抗战结束后,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

1946年10月5日,在黑龙江省阿城县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辖第46、47、48团。

1948年11月,在辽宁省黑山县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下辖各团依次改编为步兵第379、380、381团。

1952年12月,在海南岛组建炮兵第507团。

1960年4月,步兵第127师改称陆军第127师;10月,该师在海南岛列入广州军区独立师,番号不变。

1968年9月,在广西桂林再次编入陆军第43军建制。

1985年10月,改编为步兵第127师,划归济南军区陆军第54集团军建制。

1994年7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127师列编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1998年12月,改编为“轻型机械化部队”。


三湾改编(油画) 作者:徐宝中、李泽浩


2.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时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

步兵第162师师机关和直属队警卫调整连、通信营通信连、侦察营2连、486团1营前身,分别是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1团的机关和部分部队。该团由秋收起义部队和原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警卫团各一部组成。

1928年5月,1师1团在江西省井冈山改编为工农红军第4军31团。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

(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中,1928年5月工农红军第4军31团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09、10卷(组织沿革和成员)》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7师军史》中,1928年5月工农红军第4军31团团长是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

1929年3月15日至20日,31团在福建省长汀被整编为红军第4军第3纵队。

1930年1月,第3纵队抽出骨干和江西独立红2团、红4团合编为红7师; 5月,第3纵队编为红12军。

1931年11月,红12军35师103团和104团编入红7师20团。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江西省永丰县滕田镇统一整编,取消军、师变为团,红7师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1师1团。

1935年9月,1团在甘肃省崛山县哈达镇被改编为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1大队;12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团又在陕西省宜川县临镇改称为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1师1团。

1937年8月,1团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营;10月,在察哈尔尉县改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1团;l l月,在河河北涞源县北石佛村与地方抗日游击支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1团。

1944年3月,1团在陕西省甘泉县改编为陕甘宁边区教导2旅1团。

1945年11月,陕甘宁边区教导2旅1团在辽宁省朝阳市扩编为冀热辽军区27旅,该团团部扩编为旅部.部队编为27旅70团;部队和冀热辽军区特务1团、冀中军区挺进东北的31团分别编为27旅71团、31团。特务1团前身是1945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组建的冀热辽军区特务团,31团前身是1937年9月在河北省高阳县组建的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特务营。

1946年1月,冀热辽军区27旅在辽宁省朝阳市改为热辽纵队第27旅。70团除2营营部和4连、5连外,其余调归30旅建制。原辖31团、71团仍属该旅建制。

1946年4月,热辽纵队第27旅在辽宁省建昌县叨尔登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8分区,又称热东分区;31团缩编为4个步兵连,与70团2营二个连合编为辽西支队。71团缩编为五个步兵连,与热东分区独立营三个步兵连合编为热东分区独立团;旅直与原分区直属队合编为分区直属队;原热东分区独立团改为独立支队。18分区辖热东分区独立团、辽西支队、热东分区独立支队及平泉、凌源、朝阳、义县、锦义铁路西、锦承路以南地区、建昌、绥中、兴城、锦西等县支队。同年7月,原70团2营调出辽西支队,改编为分区独立营。

1946年12月,第18分区扩编为三个团。辽西支队编为独立1团。分区独立团编为独立2团;以热东分区独立营为基础,与凌源支队、青(龙)、建(昌)、绥(中)大队合编为独立3团。

1947年5月,第18分区在辽宁省建昌县改编为冀热辽军区第18旅、原辖独立1、2、3团依次改为冀热辽军区第18旅独立1、2、_3团.

1947年8月1日,18旅在辽宁省凌源县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4师,原辖独立1、2、3团,依次改称第70团、71团、72团。

1948年11月1日,按军委统一编制,24师在辽宁省海城县改称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5师,原辖70团、71团、72团依次改称403团、404团、405团。

1952年11月,按军委统一编制,45军与44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5师在广东省佛山市改称为第54军第135师。

1953年1月,54军第135师在辽宁省本溪市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编制整编,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第135师。同年5月,按军委编制命令,以师属山炮营为基础组建炮兵团,番号为炮兵第542团,仍隶属135师。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回国,135师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5师。

1969年12月15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35师在河南安阳市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62师。原辖第403团、404团、405团、炮兵第542团依次改称484团、485团、486团、师炮团。

1985年8月至10月,根据中央军委批准的精简整编方案和集团军发布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命令”,陆军第162师在河南安阳市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2师,师在原辖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团的基础上,接收原54军直属坦克团和高炮团为师属坦克团、高炮团。

1989年4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162师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三、红军第4军(至1930年10月)时的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该资料大部分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09、10卷(组织沿革和成员),并依据其他资料作了少部分补充。》


古田会议(油画) 作者:何孔德


1.工农革命军改称为工农红军时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28年5一8月)

红军第4军( 1928年5月取消了各师番号,工农革命军改称为工农红军,全军共六千人。)

军委书记:陈毅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王尔琢

政治部主任:陈毅

第28团团长:王尔琢(兼);党代表:何长工;参谋长:王展诚(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第29团(8月湖南失败)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

第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中,1928年5月工农红军第4军31团团长为张子清。

第32团团长:袁文才;党代表:陈东日;副团长:王佐

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兼)

 

2.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时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28年底一l929年1月上旬)

前委书记:毛泽东

军委书记:朱德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副军长:彭德怀

副党代表:滕代远

政治部主任:陈毅、毛泽东(后兼)

(下辖第28、30、31、32团)

第28团团长:林彪;党代表:何挺颖(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第30团(1928年12月初,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1.2两个纵队到井冈山后,编为红4军第30团,有材料讲编为第33团) 团长:彭德怀(兼);党代表:滕代远(兼)

第31团团长:朱云卿、伍中豪(后);党代表:蔡协民(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第32团团长:袁文才;党代表:何长工;副团长:王佐

 

3.红军第4军在福建长汀时序列及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29年3月)

前委书记:毛泽东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袁文才、朱云卿(后)

政治部主任:陈毅

(下辖随营学校和第1、2、3纵队)

第1纵队(由原第28团主力组成,各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今官〕(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纵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兼)、熊寿祺(后);政治部主任:熊寿祺(兼)

第2纵队(由原第28团一部和特务营、独立营组成〕

纵队长:胡少海;党代表: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兼)

第3纵队(由原第31团改编〕 (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政治部主任:蔡协民(兼)

(随营学校,略)

 

4.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序列(一)

(1929年6一7月)(全军共7千余人)

特务大队

第1纵队(辖第1、2支队)(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第2纵队(辖第3、4支队)

第3纵队(辖第5、6支队)(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第4纵队(辖第7、8支队)

 

前委书记:陈毅、朱德(代)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政治部主任:陈毅

 

第1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熊寿祺

第1支队长:王良;党代表:李赐凡

第1支队长:萧克;党代表:粟裕

 

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其他纵队略)

 

5.红军第4军在闽西上杭时序列(二)

(1929年9月)(全军共7千余人)

特务大队

随营学校

第1纵队(辖第1、2、3支队)(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第2纵队(辖第4、5、6支队)

第3纵队(辖第7、8、9支队)(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第4纵队(辖第10、11、12支队)

 

前委书记:朱德

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潘心源(代)

副官处处长:杨至诚

 

第1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彭祜、熊寿祺(后);政治部主任:谢唯俊

第1支队长:王良;党代表:李赐凡

第1支队长:萧克;党代表:粟裕

 

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第9支队长:张宗逊;党代表:罗荣桓

(其他纵队略)

 

6.红军第4军由东江返回闽西时序列

(1929年11月一1930年2月)

特务大队

随营学校

第1纵队(辖第1、2支队)(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

第2纵队(辖第4、5支队)

第3纵队(辖第7、8、9支队)(第54集团军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第4纵队(辖第10、11支队)

 

前委书记:毛泽东

军委书记:潘心源、熊寿祺(代)

军长:朱德

政治委员:潘心源(兼)

政治部主任:李任予

第1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熊寿祺;参谋长:邓毅刚;政治部主任:谢唯俊

第1支队长:王良;政治委员:李赐凡

第1支队长:萧克;政治委员:粟裕

 

第2纵队纵队长谭震林;党代表:张恨秋 罗荣桓(后)

(支队略)

 

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第8支队长:刘亚楼

(其他纵队略)

 

7.红军第一军团序列

(1930年6月)

红军学校

红军第一军团

第4军(辖第1、2、3纵队)(第54集团军127师、162师部分部队前身)

第6军(辖第1、2、3纵队)

第12军(辖第1、2、3纵队)

 

前委书记:毛泽东

总指挥:朱德

政治委员:毛泽东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杨岳彬

 

红军第一军团第4军(辖第1、2、3纵队)

军长:林彪

政委:彭清泉

参谋处长:曾士峨

军需处长:吴汉杰

 

第2纵队:政治委员:罗瑞卿

第3纵队纵队长萧克;政治委员:张赤男

 

第6军(辖第1、2、3纵队)

军长:黄公略

政委:陈毅

政治部主任:毛泽覃

军需处长:范树德

 

第12军(辖第1、2、3纵队)

军长:伍中豪

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林楚

军需处长:杨立三

副官处长:杨至诚

 

8.红军第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1930年8月一10月)

(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后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全军共三万余人)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

总司令:朱德

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副总司令:彭德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原文标注。)

副政治委员:滕代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原文标注。)

参谋长: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杨岳彬

 

红1军团第4军(第54集团军127师、162师部队前身)

军长:林彪

政治委员:罗荣桓

军委书记:罗荣桓(依《罗荣桓年谱》补充)

参谋长:陈奇涵

政治部主任:彭祜

军需处长:吴汉杰

第2纵队:政治委员:罗瑞卿

第3纵队纵队长萧克;政治委员:张赤男

(其他略)

 


四、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09、10卷(组织沿革和成员)(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无敌的铁拳》(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2年4月)

3.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7师军史

4.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2师军史

5.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2006年11月新编本)

6.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7.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

8.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 2002年)

9.百度百科






谢谢阅读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第54集团军历史沿革简介


第54集团军编制内参加红军长征的部队战斗历程简介


第54集团军部队英雄谱:红军师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图片、插图、音乐、歌曲、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除向原作者表示谦意外,本微信公众号接到举报后,将删除涉及版权的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