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娱乐业不缺老戏骨,但达叔一代启蒙过我这80后

放心赏 孔师傅的杂货铺 2023-07-04
我不是港片爱好者,近年也分不清究竟是达叔还是大傻成奎安几年前已经不在了。直到最近看到香港影星吴孟达病危和去世的消息。因为朋友圈的朋友们都在怀念,于是提醒我想了想,达叔,尤其达叔那一代人带给过我什么?
整个90年代是我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也是我开始认识社会,形成世界观的年岁。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要学着提炼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得有一个中心思想。我时常在想,当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就有个中心思想吗?即便有想法,就和参考书中规定的答案一样吗?
语文课是我们最初接受政治教育的载体,上了初中,又安排了更多历史课和政治课。我们学了唯物主义和革命史观,矛盾论,经济决定论,阶级分析法。上完了高中的文史政,自然油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轻浮感,所有东西都能装进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决定论这个套子。每个事件都能找出事件背后简单的逻辑。
达叔和星爷,以及众多港片影响我的是什么?其实是港台娱乐业对我们一本正经的文化环境的冲击,冲击我们的不是演技高超不高超,敬业不敬业,而是星爷和达叔的那种无厘头,那种百分百放得开的、贱得不能再贱的样子。90年代末期看胡瓜、吴宗宪和阿雅等主持的娱乐节目,嘴更是一个比一个贱,就像后来持续时间也很长《康熙来了》。现在想想,这些综艺节目后来娱乐,最初接触的时候其实是冲击。这种冲击有启蒙作用,让我知道,文艺作品不需要都有什么社会意义。这个问题在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看来当然不成问题,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并不是这样。
直到世纪之交,央视的唱跳的文艺节目还都承载着浓厚的社会责任,标准的正能量,并且有着不错的观众基础,如“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公益演唱会为主《同一首歌》节目。在这之前,伴随我们成长的娱乐节目都承载着宣传和教育意义。以相声小品为例,侯宝林的相声主要批判旧社会,马季的相声歌颂新社会,姜昆的《如此照相》批判过文革,《祖爷爷的烦恼》宣传过计划生育;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批判官僚主义;赵本山的《我想有个家》反应农村中年人的再婚问题,《三鞭子》反应干群关系;赵丽蓉的《打工奇遇》倡导诚信经营。
内地的职业明星都是奔着人民艺术家去的,或者可以说,在很长时间里,除了成为人民艺术家,艺人没有别的生存路径可以选。 
 2001年5月,周星驰莅临北大百年讲堂宣传新影片,大概同期,不知谁给星爷封了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名号。很多年之后我才大概懂点儿后现代和解构主义的本意。这个名头给星爷恰当与否难以定论,但对我来讲,达叔那一代娱乐明星带给我们的无脑的娱乐,娱乐的无脑,对我价值观的冲击很大的。无形的对意义的消解,是我对各种意义进行怀疑和抵抗的最大资本。

作者:孔师傅

延伸阅读:
“瓜”正在成为刚需,疫情与金融资本是推手
严控返乡:精准防疫还是歧视?
石家庄疫情下的“农村非法宗教” 
书记自杀,无关学术和社会正义
孔德继:意义超载的中产和靠不住的精英


如您喜欢,请点右下角的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