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记忆3︱寻访父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周建平/图,申向平/文)

2016-10-05 原创.红色记忆 朱祖阳文集




 

色记忆3寻访父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2014年5月12日至15日)

申向平/文   周建平/图



红色记忆


寻访父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

—— 京沪新四军研究会“重走淮南抗日路”寻访纪实

       

申向平/文   周建平/图


(本文内容来源:宁静的博客)  



  云淡风轻,灼灼艳阳,2014年5月12日至15日,京沪新四军研究会“重走淮南抗日路寻访团”一行70余人,风尘仆仆来到江淮大地,缅怀先烈英灵,寻访父辈足迹,以实际行动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希望。为追寻父辈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英雄足迹,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二师分会会长汪江淮、副会长赵金川、李捍东、方小榕、周东延、彭华等率40余名会员与上海新四军研究会30余名会员汇合并开展寻访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之孙张小龙,著名抗日将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原华东局书记魏文伯之女魏小路、之子魏小台,开国少将朱云谦之子朱秋野,华野副参谋长张元寿之女、上海新四军拂晓剧团团长张晓卫等。

     

  一路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短短三天时间,京沪寻访团参观了江苏盱眙黄花塘军部旧址纪念馆、来安皖东革命纪念馆、半塔保卫战旧址、定远藕塘革命纪念馆、中原局旧址、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等。寻访期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抗敌艺术团和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拂晓剧团、还在天长市和定远县举办了两场慰问演出,在炳辉中学和师生们进行座谈和联欢并向当地中小学赠送电脑、书籍等物品。

寻访活动

一、 饱含热泪,我们回家了


  此次寻访活动,团员的平均年龄在61.1岁,最大年龄81岁,往返总行程2600多公里,一路奔波,时间紧,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大家不畏艰辛,就要回家看望亲人了,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艰险能够阻挡大家回家的迫切脚步。




  那是怎样的父一辈子一辈的传承和接力,“想起黄花塘,水那么甜,米那么香,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我很多的乳娘……..我在你的怀里长大,如今已满头白霜,我想起了你,想起你,我热泪盈眶”。脚下这块土地记载着父辈们的英雄业绩,当地百姓对这块儿土地融入的深情,流淌了整整半个世纪。 


  张云逸之孙张小龙怀抱着爷爷的三尊雕像,受父亲委托千里迢迢回家,回到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要把这三尊雕像赠送给当地的纪念馆,把父亲留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罗炳辉之子罗新安杵着拐杖,回家看望父亲。在天长罗炳辉纪念馆,他用手指着一张老照片,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小时侯和父亲在一起的照片。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眼睛里噙满泪水,那父子深情,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每到一个地方, 每每看到父亲的塑像和斑驳发黄的照片,二代的孩子们都会驻足凝望,或用手轻轻抚摸父亲的脸庞,在心里小声呼唤父亲的名字,“父亲,孩子来看望你啦”!
  寻访团团员林陆生在新四军军部卫生部、父亲曾工作过的地方留影,他在简陋你的卫生部旧址前,细细体味父亲当年在这里战斗工作的情景,久久不愿离去。

  英雄赞歌唱不尽,黄花年年为谁开,江苏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长卞龙,听说我们要来,心情十分激动,他管理着一个纪念馆,管理着先辈们曾经的家,他熟悉这里每一位新四军的前辈,甚至前辈的孩子他都不陌生,他一见面就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问老人问孩子,就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亲切又温暖。参观结束,他硬要留大家在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大食堂吃一顿粗茶淡饭,告别时,他还准备了厚重的礼物,送给每人三本书,一本《新四军》一本《黄花塘长歌》一本《抗大在龙岗》。

     

  参观王小庙无名烈士墓时,寻访团女成员张朝停,一直情绪激动,以泪洗面,从北京出发前,当父亲得知女儿要去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祭奠,特意叮嘱并希望女儿拍些照片回来,这位新四军老前辈心里一直惦念当年他亲自安排掩埋的10位烈士遗体,由于部队马上要撤离,战斗中负伤抢救无效的大批伤员需要安置,张朝停的父亲(张则扬)奉命负责此事,撤离时,还有10位烈士的遗体没有掩埋,他找来附近村里的老乡,想把10位烈士托付给他们,可老乡们很为难,仅有的土地只能用来种粮食养活自己,朝停的父亲反复给老乡们做工作,直到老乡们被感动,同意将遗体深埋,既安置了烈士,又不影响种地,从此,老人一直惦念着10位烈士,他们是否也进了烈士陵园,是否安息?敬爱的前辈,我们现在就站在高耸入云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前,敬仰和缅怀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们,朝停可以告诉父亲:这里,七百多位烈士已安葬于一百七十四座坟茔内,10位烈士也一定在其中,朝停的父亲,家里这边一切安好,您老可以放心了。

    

 

二、 寻访路,助推地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此次寻访活动,本着俭约不扰民,尽量不麻烦地方政府的原则,出发前,只是出于礼貌只知会当地政府有这么一个活动,结果,一市两县听说大家要来,高度重视,他们把此次活动纳入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内容,在全市县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借力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每到一地,市委县委一把手亲自陪同,天长市的杨书记向寻访团的团员们介绍了天长市党的路线教育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大家听了很受鼓舞。席间大家用歌声把新四军后代弘扬革命精神的坚定意愿传达给当地政府,杨书记被深深打动,情不自禁,上台献歌一首:“小白杨,小白杨,他长我也长,咱们一起守边防.....深情的歌声,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来安县金书记等领导,陪同抗敌艺术团全体团员共同参观了半塔保卫战纪念馆,皖东革命纪念馆并为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定远县委书记郑斌马上要上北京开会,利用仅有的一点时间陪同大家参观了王小庙无名烈士墓,在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仪式结束后,发表了激情有力的讲话,他感谢并欢迎大家到定远这个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来瞻仰,他特别讲到定远的发展前景,定远县打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长远规划,全体团员听后很受鼓舞。

  在王小庙无名烈士墓前,当地一位曾在路西军分区卫生部医疗机构、抢救过无数重伤员的护士郭开英大姐为大家讲述了当时的情况,郭大姐86岁高龄,记得当年每一个重伤员的名字,当讲到她亲自包扎照看的伤员忍受巨大痛苦最终牺牲时,几次泣不成声,说不出一句话......

 


  在和炳辉中学的座谈中,市领导讲话并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座谈中几代人围坐在一起,感怀先烈,畅谈理想。师生们对新四军的敬仰之情感人至深,先烈的革命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令人感到欣慰,座谈会结束,同学们围着81岁的21军老战士周荣鑫爷爷,让周老给他们签名并讲述当年新四军的故事。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我们听到看到了老百姓和政府对铁军精神的颂扬和对新四军卓著功绩的铭记。

  此次两县一市的寻访活动,共参观瞻仰七个红色基地,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是挥泪告别的感人场面,这个县送走,那个县迎接,每一个县都做了精美的小册子发给大家,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当地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的情况,用情之深,令人难忘。千里迎亲人,传递着一个鲜明主题“踏血,前进”,千里送亲人,就像一次伟大的接力,一次经久不息的传承,可以告慰先辈了,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将千古永垂。




三、用铁的意志,传承铁军精神


  北京新四军二师抗敌艺术团,一路追寻先辈足迹,从山东到江苏到安徽,马不停蹄,一路奔波,13日傍晚时分赶到天长,全体团员顾不上喝一口水,顾不上到宾馆放下行李,把车直接开进了炳辉中学,为了第二天的演出一直排练到深夜。大家克服长途跋涉,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觉,身体极度疲惫和不适的困难,连续作战一直到深夜。当和炳辉中学联谊活动拉开序幕,《悼罗炳辉副军长》的歌声响起时,所有人的脸上都挂满泪水......为了准备这首歌,北京出发前,抗敌艺术团姚老师连夜创作,一直到凌晨。当这首歌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时,大家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传承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升华。







    


  此次寻访活动,长途跋涉每到一地,马上进入排练到很晚。第二天六点又要起床赶路,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大家齐心协力,以铁的意志,钢的锤炼,成为了铁军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二师分会会长汪江淮,不顾年事已高,仍操心全团的每一项工作,嗓子哑了,还坚持和大家一起在排练现场直到排练结束。副会长李捍东为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他一市一县的联系,精心安排行程,核定每一个细节,电话不知打了多少,每到一地,鞍前马后地张罗,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艺术指导兼指挥姚老师,身患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由于劳累,血压增高不说,手和脚都肿的老高,每次组织排练、演出前的节目安排,音响和舞台灯光的调度,她都要一项项和当地有关人员协商落实,但为了完成演出,她一直咬牙坚持;团员白玲,由于劳累,膝关节和跟腱炎同时复发,她拖着一条腿,另一只胳膊被大家搀扶着,一瘸一拐坚持排练和演出;团员李军第一场演出后痛风复发,右胳膊肿得馒头那么大,剧烈的疼痛,致使夜夜不能入睡,他参演的小合唱《中国军魂》最后结束时要敬一个军礼,怎么办?为了演出的效果,胳膊抬不起来也要硬抬,就这样他咬着牙,抬起胳膊,完成了庄严的军礼。

铁军精神

  身体力行,弘扬铁军精神,是此次寻访团达成的共识,团员林惠为了大家每到一地的衣食住行,不辞幸劳,精心安排,谁病了,谁不舒服了,她都要亲自送医送药过问和关心,除此之外还兼任报幕,工作繁重,却没有一句怨言;手风琴手刘建国身体瘦弱,却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手风琴参加排练和演出,他话不多,却在默默地传递着一种坚韧的精神。抗敌艺术团团长林路生,70有余,身兼数职,既是艺术团团长、舞台监督,还是演员,他以老大哥的亲切和魅力领导着一个团队,以榜样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


  “金戈铁马千秋忆,北战南征万里忠,理想传承新一代 青蓝胜意写光荣”。此次寻访,全体团员追寻着先烈们的理想,踏着父辈的足迹,高唱着新四军的军歌,传承和发扬铁军的光荣传统,为圆满完成这次寻访活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大家将在“铁军”精神鼓舞下,身体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寻访途中分会为了配合总会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还传达了研究会有关会议精神,就贯彻落实做了布置安排。■






朱祖阳·读后感  《寻访父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周建平/图,申向平/文),作为新四军后代的一员,我看了这篇图文并茂的纪实,非常感动!向平的文笔生动传神,建平姐的摄影图非常出彩,用精湛的视角,把寻访活动的珍贵瞬间逐一拍摄下来,值得收藏!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年父辈们为了追求中华民族的自立解放,全副身心投入到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去,献出一切包括生命,终于取得成功。今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继续不忘初心,团结奋斗,在各行各业探索进取,再立新功。■


           朱祖阳 留言红色记忆︱寻访父辈足迹 读后感



本文美编制作:HL



■我们的歌:视频《咱当兵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61lraw53&width=500&height=375&auto=0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