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性平教育审查的难题 莫让校园师生成为代俎之肉

2016-12-18 赖丽芳 苦劳网 苦劳网

【编按/陈逸婷】从这届立委尤美女再度提案修改民法亲属编,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后,挺同婚与反同婚两方阵营便开始针对自身立场所拥护的观点动员、叫阵。12月3日由反对方下一代幸福联盟发起,号称聚集20万人上凯道表达反对同婚修法的诉求;一周后,12月10日,则有挺同婚方的性别团体主办,号称25万人上凯道表达支持同婚的诉求。而这波论战中,双方的不同诉求也延伸到对于校园中“性别平等”教育的不同见解,12月9日,由性别团体开了一场记者会便要求十二年国教应在“课程总纲”内纳入性别平等与人权教育议题,挹注资源以增能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反同婚团体与家长则于稍后在公共政策平台上发起连署,要求“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同志教育”、“由家长监督性教育”、“废除性平教育法对于考题提到一夫一妻之处罚条文”的三项提案,并皆获超过5,000人连署附议,要求有关部门作出回应。


本文便是在这个辩论的脉络下,针对民间团体各自把持对性平教育的立场与意识型态,要求对性平教育做出“审查”,却忽略了教学现场中师生的性实践经验,所提出的警醒。


同性婚姻引发宗教保守团体与挺同婚团体之间的热战,宗教保守团体宣称他们对同志个人的身分认同深表尊重,显示同性婚姻最为保守宗教团体忌惮的并非同志身分认同,他们反对的也不是同志之间的普世爱。那么,他们反对什么?从论战过程中,平权团体极力辟谣,坚称同性婚姻仍维持异性恋单偶与其忌性禁色的一贯价值不难看出,宗教团体真正反对、因此同婚团体极力撇清的,其实是与同志身分连带相关的“情欲和性实践”。同时,同性婚姻从修民法的法治论战,一路蔓延至校园内,从政治上双方的尖锐对立,下放至政策上互相检查敌对阵营的性别平等课纲、师资、教材甚或是行为(检验同志教育团体的约炮行为),诸如此类的政治检验,使得如今校园内谈论性/别成为敏感话题,动辄得咎。



反同婚阵营,也对校园性别教育有所批评。(摄影:王颢中)


双方沦入政治检验,而不是真正做些有益校园环境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两造阵营对“学校教育如何可能”毫无了解,错误以为只要设计出最正确的教材,就可以毫无错误的教育出价值观最正确的学生与下一代。首先,当校园逐渐改革开放,许多措施都逐渐改得贴近学生多元主体,并企图培养学生自主可能的时候,课程也逐渐开放,鼓励老师开发多元教材并跨领域教学,整体大环境不再趋向一个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去多开发学校教育的其他多种可能。相形之下,在性(或性平)教育的部分却是回头去教导最正确的观念,不管是宗教保守团体认为的两性平等教育,或是同婚团体宣称的多元性别教育,皆是异口而同声地试图灌输两方阵营认为最正确的价值理念,大声要求检查老师上课的言行和教材,这种检查,对教育改革来说,简直是在开倒车。


双方阵营的另个错误,是低估解严以来教育改革在学生身上的作用力。身为教师,在校园中最常听到家长抱怨并表达无力的是,小孩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使得亲权逐渐低落,如何监控小孩行踪并适时管教成为一大难题。教师在课堂上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不再是传统“讲光抄”的听训类型,现在的学生对教师权威有所警觉,时而挑战,时而依附,这些在课堂上层出不穷,教师面对的挑战更多,既往按表操课照国定课纲上完进度的老师难以生存。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下,不管性平教育是两性教育也好,约炮教育也罢,学生都不必然精准无误地且毫无质疑地全盘接受课纲与教材所欲传达的内容,期望国定版本那“最正确”的课纲与教材,能如实达到毫无误差的“程式灌输”效果,实为天方夜谭和不切实际的运动策略。


然而,若双方交战的焦点继续汇流于性别平等教材与教师言行的审查上,将使得教育部性别平等委员会中的专家学者地位获得空前抬升,这对学校推行多元性别友善的环境是弊多于利的。一旦国家的性平专业权责与位置高度确立后,校园事件是否为性平事件?非婚的边缘性实践是否触法?教材是否合法?…等攸关“性”、且常常在第一线必须由教师端付出时间并挪出空间来进行细致判断的事件,在如此社会舆论压力下,预计国家部门做出的回应将“顺应民意”,例如保守派要求审查教材里的非婚性行为、性平进步派也要求国家出面审查保守言论...,届时判断权责上移至教育部,委由列席性平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处理,如此一来,如何列席于教育部性平专家学者席位,并从中获取判断、掌握并监控校园性教材与性互动的权力,势必成为各派民间团体权力角逐的觊觎之地。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没有谁“最正确”,只有哪个民间团体“掌握最正确的裁决权”,在如今国家与民间团体共同治理人民的时代里,民间团体总是轮流做庄,今天是婚姻平权与多元性别教育的团体进入政府决策中心,明天就换成是宗教保守团体,其中一方作主的同时,另一方的意见必然获得打压与排除。


除此之外,此刻激烈对立与争战的同时,为台面上政治对立付出代价的,永远不是交火的民间团体,而是此刻校园里生活的师生。通过检验言行来进行的斗争,令民间团体在政治上争夺代理权,使得校园里的师生与他们的性,沦为民间团体各派系之间斗争砧板上代俎的鱼肉,这才是目前对立辩论的双方团体此刻皆应警醒之事。


--

苦劳网是一个仰赖读者捐款的独立媒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用Wechat扫一扫打赏,支持我们的工作能持续下去。



View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