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还没决定晚上吃什么

多抓鱼之哈 多抓鱼 2023-06-15

你记忆里最挥之不去的味道是什么?

在我的家乡潮汕,饭桌上有味道的菜都叫做“咸”。大多数潮汕家常菜的确都透着一股新鲜的咸味,新鲜是食材的功劳,把家乡和其他地方区分开的咸味则来自各种腌制的佐料:鱼露把青菜炒出了海鲜的味道;普宁豆酱把巴浪鱼和白粥变成一对夜宵搭档;沙茶酱把很多很多的牛留在了潮汕,牛肉火锅我大概会吃一辈子。

从小吃到大,也会从大吃到老的味道

后来到处旅行,尝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味道:川渝麻辣、江浙鲜甜、云贵怪得有滋有味。不过味道其实带不走,就留在那块土地上。到头来,我在学校宿舍尝到的味道反倒是最多的:爸妈想给在外读书的孩子改善伙食,把一罐罐装着家乡味道的腌菜寄到学校,配上二两米饭,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好多人最早的味觉记忆里,肯定都有腌菜和米饭的组合。

最近在读一本专门讲腌菜的书,就叫《一碟腌菜》。作者张家荣是云南人,跑到全国各地吃腌菜,按照酱、豉、腐、腌、渍五个类别整理了腌菜家谱。书里的腌菜图片也是他多年的积累,完全没有美食摄影的意思,就跟家里端上饭桌的腌菜一模一样。图片朴实,文字也扎实。读着读着,发现这还真不是一本单纯的美食书。比如说,作者做了详实的考据,在古籍里找到了许多现在渐渐失传的腌菜制法,例如北魏《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鱼肠酱、各种肉类的剁生等等。
其实,时代越发展,腌菜就越濒危。腌菜的本意是保存食物,在保鲜技术不发达、收成基本靠天的古代,腌制能显著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那个时候太需要保存食物了,所以任何食材都能拿来做成腌菜。后来保鲜技术、农业技术都进步了,大家不愁温饱,很多食物就不必腌制了。没有人做,手艺就渐渐失传,只留下一张张语焉不详的菜谱。想想挺可惜的,动物、植物灭绝了,后人还能通过图片来想象。味道灭绝了,能靠什么想象呢?

《一碟腌菜》的目录。这本书就像是腌菜的史记,记录了许多早已失传的味道

我觉得腌菜其实就是对味道的执念,类似于西餐里的“煮一只完美的鸡蛋”。把对味道的坚持用在最简单的食材上,耐心等待发酵,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味道,就是腌菜的要义。翻看《一碟腌菜》的两百多张图片,还挺惊讶的,食材就是黄豆、辣椒、白菜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味道却有百般变化。

边读《一碟腌菜》边煮了一锅白粥,配上新鲜的油橄榄,好像回到潮汕的夜粥摊。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所以这次直接从读库采购了一批,点击下面的链接就可以购买。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熟悉的味道,或者喜欢上从没尝过的味道。

借着推荐这本书的机会,还想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出版方——读库(公众号:dukubook)。去年,多抓鱼的鱼编们不约而同地在读一套叫做「14岁懂社会」的丛书,它里面的书是这样的:《不努力好像也没关系》《歧视也没什么错》《虽然人人都说暴力不好》……看起来三观不正,其实是不设限的课堂,用孩子也能理解的语言探讨成人世界的问题。它的出版方就是读库。成年人也适合阅读这套书,切换成孩子的视角,重新打量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

鱼编的全套读库·14岁懂社会,摄于多抓鱼办公室

更多的人知道读库应该还是从那本同名的杂志开始的。《读库》杂志 2006年创刊,两个月出版一期,刊载评论、传记、历史纪实等非虚构类文章,一直出到现在。这么多年了,《读库》还是那个老样子,品质上乘,价格实在。如果你对非虚构写作感兴趣,买一期《读库》应该不会有错。
去年读库还出过一本书,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叫《红白机视觉史》。多抓鱼办公室里也有一本,我拿起来翻看,发现这竟然也是一个系列,叫做「御宅学」,出版各种游戏和动漫的艺术设定集,口碑相当不错,推荐给各位阿宅。
读库大概是我见过最低调的出版方了。主编张立宪说过读库做书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不增加读者财力的负担”,因为定价已经很实在了,所以读库的书几乎从不参加各种满减活动,就是默默地在自己的直营店卖。他们的 slogan 也很朴素:我们把书做好,等待您来发现。现在,读库已经把前半部分做得很好了,所以在让更多人发现这件事上,多抓鱼想郑重地做一次推荐。

这次推荐了好多书,为了让大家可以从容抓鱼,我们决定送出一些包邮券。现在到公众号后台回复「我要抓鱼」,就可以获得一张多抓鱼买书包邮券(还有包邮券未使用的用户无法领取)。包邮券 48 小时内有效,每人限领一张。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祝你抓鱼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