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才上一堂课我就换掉了这位钢琴老师?

心妈 认真陪你长大 2022-05-06

 

关注心妈的亲们都知道,心妞虽然53个月了,但之前一直没有学钢琴,直到这个月初。


但是,我们找来的老师上了一次课,我就果断换掉了,为什么呢?

 

终于买琴了


其实,我和心爸对心妞学琴这件事情不上心,一是我俩都觉得心妞没什么音乐天分,二是心妞自己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喜好来,4岁半的时候带她去音乐学校体验,娃一路哭兮兮地极不情愿。

 

但是,国庆我们去美国就发现心妞流露出对钢琴的各种渴望。她看到钢琴都很想去摸一摸弹一弹,视频上听到其他小朋友弹奏《野蜂飞舞》,她非常羡慕,还信誓旦旦跟我们说要自己弹《野蜂飞舞》,一直拜托我回上海一定要给她买钢琴。

 

呃,娃都自己请求了,看来是得买琴学学看了。心妈自己也有小私心。因为从小心妈五音不全,没学过任何乐器,这下趁开心学琴,也可以跟着学一下啦,也算弥补心妈小时候的遗憾。于是,心妈狠了狠心,买了一架挺不错的德国进口琴。

 

按心妈的原则,小朋友学琴专业上的事情是一定信任老师的,心妈的角色就是做好家庭辅助工作。所以心妈和之前朋友介绍的钢琴老师约好了时间,也按照老师的要求买好了教材,就等老师上门啦。朋友介绍说这位老师非常耐心,专业也不错,心妈蛮期待的,心妞也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样子。

 

母女同懵的第一节课

 

老师如约上门了,嗯,第一堂课我和心妞就懵了。老师挺漂亮的,看起来也很和蔼,但是大家先来感受老师第一堂课给开心,一个不到53个月,钢琴零基础的小朋友的上课内容。

 


老师先帮助心妞调整了一下座椅高度,让心妞坐下,教了心妞手型。然后就直接拿纸画了五线谱,告诉心妞然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再告诉心妞一个圆圈是全音符,四拍。接着,老师教心妞认识了中央C键,告诉孩子找中央C键的方法是看到钢琴的中间有钢琴品牌的LOGO,然后LOGO前面的两个一组的黑键左前的白键就是中央C键(这个找法反正我是不同意的哈)。最后老师讲了下加一线,在教材里选了几首曲子让心妞找出哪些是下加一线。(插一句,心妈也真是没有听懂这些乐理知识。)

 

过程中老师问了几次心妞,全音符是几拍,心妞能记住答案,回答出是4拍。老师又强调了一下手型,下课的时候交代心妞继续练习手型,每天练习几次,下次上课来检查。

 

下课后,我明显感觉心妞的学琴热情降低了很多。晚一些时候我尝试地问心妞要不要练习一下,她这么回答我:“妈妈,我非常诚实地告诉你,我不能坚持练琴。我是说我想听《野蜂飞舞》的曲子,并不是说我要自己弹《野蜂飞舞》,你弄错了。”

 

这个小朋友,明显反悔了拜托我买琴之前跟我说的话。

 

我感觉心妞其实遇到了困难,虽然她仍告诉我觉得老师不错,但以我对心妞的了解,她虽然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也找对了老师要求她找的下加一线,但我猜测她并没有理解很多教学内容(其实,心妈也不了解,呜呜呜),然后小妞就直接接触到了枯燥的练习手型环节。这一对一个53个月,刚开始学琴的小朋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可是,才上一堂课就出现这个状况,这是心妞的理解能力或者接受能力问题吗?我自己觉得是老师的教学有一些问题。

 

坦白讲,即便是完全不懂钢琴的心妈看来,这位老师的教学似乎没有考虑到一个钢琴零基础5岁孩子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打个比方,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我就像心妞连数学的基本概念还没搞明白,也没有明白如何举一反三地理解基本概念,就开始让心妞上手刷题了。

 

我为什么反对这样的钢琴教学?

 

讲真,钢琴对现在的心妞来说只是一个陌生的大玩具。

 

心妞只知道钢琴有黑键白键,还没听过高音、中音、低音,她如何去理解乐理知识层面的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呢?

 

心妞也还没听过钢琴弹出的声音有长音和短音,长音和短音按照一定规律的组合就是节奏。换句话说,心妞还不知道长音和短音就是因为节拍不同,也还不会数节拍,也不知道四分音符是1拍,二分音符是2拍,她如何能去理解老师突然抛出来的一个全音符的概念,然后全音符还是4拍?

 

更别说五线谱忽上忽下,忽线忽间、忽快忽慢的音符,几乎需要孩子同时动用思考力、判断力、推断力、数字概念、空间概念、时间概念、方位概念一起去理解。真的并不容易。

 

记得心妈之前看过的书籍里讲到,女孩子大致满5岁,男孩子在5岁半以上视神经系统才发展至“尚可理解的阶段,到这个阶段,加以有趣并类化的教学方式才可能让孩子学会认五线谱,而且也是最好在5岁才开始用游戏的方式学习五线谱。如果系统基础很薄弱就开始五线谱学习,很容易造成孩子心情慌乱,失去信心。

 

对低龄儿童来说,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怎么启蒙孩子的基础认知,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自己对这位钢琴老师的判断是:也许老师自己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对学生也很耐心,但是她可能并太不懂教育学,尤其不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她没有按照幼儿的特点设计教学思路,进而调整教学方法。

 

当然,必须要说,这些都是心妈从孩子母亲的角度出发和观察得出的个人判断,未必专业和准确。因为不排除有的孩子可能4岁甚至更早就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很好地认识五线谱。

 

心妈只能说,心妞是个普通的孩子,我希望老师的教学可以更适合这个普通幼儿的认识特点和学习方式哈。

 

一点相关的教学理论

 

虽然是从心妞学琴说起,倒是想起来了之前听过的一个概念“支架式教学”。我查询了一下资料,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资料还显示,这种教学思想正式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其实,这些概念在盖兆泉老师和其他很多专业老师有关英语教学的讲座和书籍里都有提到过。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基于这些思考,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心妈还是果断地在第一堂课结束后换掉了心妞的钢琴老师。

 

现在,心妞的新钢琴老师非常不错,虽然我们只上了四次课,但是心妞兴趣高涨,每天积极主动练琴。

 

这位新老师确实有去学习和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钢琴教学中注重给孩子搭脚手架,一步一步地为心妞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支架,让心妞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攀升,不仅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主动地学习,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心妞的兴趣也被很好地激发出来。

 

下次再和大家分享心妞的新钢琴老师非常靠谱的教学方法哦。我们现在的共同目标就是尽量鼓励心妞,帮助她保持兴趣,希望小妞开开心心地坚持学下去。

 

作为一个女儿刚开始学琴的资浅妈妈,心妈对学琴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所以分享都非常个人,也欢迎琴童妈妈们一起多交流。

 

嗯,我们的小目标,认真陪孩子长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