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文杰 || 游记:啊!太白山

2017-07-03 朱文杰 老西安记忆


啊!太白山

文/朱文杰

  一


  在秦岭山脉千山万峰的绝世巍然中,太白山以“六月积雪”的奇幻和“离天三百尺”的标高,独领风骚。

  太白极顶的拔仙台,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为三界仰望的姜子牙封神的所在。

  一部《封神榜》神话了中国,更是神话了太白山。

  姜子牙封了那么多的神,拔了那么多的仙,可以说,中国近一半的神与仙都是从太白山走出的。所以当你走近太白山,就仿佛走进了缥缈的仙宫瑶池一般。

  太白山之名,空灵而圣洁,《灵异记》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覆之,故名。”金星是指启明、长庚星,二星实为一星,是地球上人类肉眼中最亮的星。“金”指西方,金星意指西方之星,《天官占》中有“太白者,西方金之精”。太白金星,代表了人们对光明的向往。

  太白金星也是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玉皇大帝的巡游使,地位在“三清”之下。在中国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中被塑造成一位慈祥的好老头,穿梭于玉皇大帝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之间充当使者。太白金星自然也就成了太白山最具典型意义的太白神。

  有谪仙、诗仙之誉的唐代诗人李白,他在《登太白峰》诗中的“太白与我语”,应该是指太白金星。



  以太白山为依托的神灵众多。除过太白金星,太白山在汉代称为太乙山,那么仙界中的太乙真人,也应该是太白神之一。

  而姜子牙所封的太白神,则是耻食周粟、躲入首阳山采药为食的伯夷、叔齐,还有周武王灭商之后派人上山劝伯夷、叔齐归顺西周的周贲。谁知周贲上山劝说不成,反而为他们二人的如玉品质、潇洒风神所感染,也留在了山上。这三位被后人认为是至仁至义的贤人。太白山上有太白庙,正殿为太白殿,供奉的就是伯夷、叔齐、周贲。

  当笔者撰写此文时,欣闻太白山东麓周至县集贤镇的太白庙中,发现了明代的伯夷、叔齐、周贲三位太白神的铁像,为研究太白山历史上的神仙崇拜,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实证。让你在冥冥之中,似有灵异感应一般。

  民国时,书法家先生认为三位太白神为尧、舜、禹。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楼观台的主持任法融道长,则认为三位太白神是伯夷、叔齐和李白。

  历代以来在太白山修建过许多太白庙。明清时,从西安到宝鸡就有300余座,现存近40座。所敬奉的太白神有所不同实属一大特点。

  太白众神之中还有个叫谷春的,《水经注》记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列仙传》载:“谷春,栎阳(今西安阎良)人。”

   而太白山的山神,却是白虎。《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卷》记载:“有神,人面虎身,有头有尾,皆白处之。”就是指白虎神,白虎在古代为战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方位,位列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四神之中。汉代瓦当中最为珍罕的就是有四神形象的四神瓦当。

   据《马通志》记载:“虎出南山”,也就是虎出秦岭。民间有传说,虎活五百年变白,而白虎为神。

  额头上顶着“王”字,活过500年的白虎为太白之山神,就使得太白山有了雄壮威猛的王者之气。

  


  二

  说到神,其实太白山中被称为“神”的物事,还有几种。那就是神泉、神功石、神鸟。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6325公顷,跨越眉县、太白、周至三个县。从隋唐至今,太白山形成了五条登顶朝拜的路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眉县汤峪口至拔仙台,应为历史上形成的最主要的路线。

  被称为神泉的就是汤峪口的温泉,相传周文王时,有凤鸣于此,故名凤泉。唐时建有“凤泉汤”,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多次携妃子幸游,应该可以和临潼华清池闻名天下的贵妃池,也叫芙蓉汤相媲美吧。

  北魏元苌的《温泉赋》曰:“温泉乃自然之径方,天地之元医”。疗苦于水,浴之祛寒、锢疾,自古以来,这绝佳的皇家御汤就成为人们喜爱的疗养胜地。明代太白山下的武功出了个状元叫康海,曾有诗赞此泉“浴过神泉骨自香”。

  这被称为神泉的凤泉汤,水温有72℃,让人奇异。有神话故事,《二郎担山赶太阳》为之佐证。说的是远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上寸草不生,二郎杨戬是个神箭手,担着山赶太阳,用箭射落了九个太阳,射落一个就用山压埋住一个。其中一个压埋于汤峪凤凰山下,所以这里流出的水是热的。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二郎神,在温泉旁建有“二郎阁”,在太白山下还修了“太阳庙”。这神话故事简直就是《后羿射日》异中有同的另一个版本。神泉、神话、二郎神,那可真是神乎其神、神异非常了。

  神功石,指的是离 “神泉”数里的一块巨石。相传此石神异,“一夫撼则动,数人上去摇则不动”。我曾一人亲自尝试推摇此石,确感到微微颤动,大家不信一呼而上,此石显出神功,任尔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我自岿然不动”。一下把我心目中尊崇的“人多干劲大” 给颠覆了。大自然造化此石,这中间暗示着什么呢?莫非在告诉你,特殊情况下,一个人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来。不是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嘛!而寻找支点,时势造英雄,以及过去批判的英雄史观,肯定有着合乎客观存在的价值。

  还有就是太白神鸟。太白山顶的高山湖泊,大爷海、二爷海、玉皇池,常有一种似燕子大小的鸟儿在湖面上低飞盘旋,其鸣啾啾,飞动敏捷。发现水上有树叶、杂草,便立即飞掠衔走。其奇异举动,被称作“净水童子”。

  其实这鸟学名叫白顶溪鸲,以水中浮生物种和小草细叶为食,史料记载:“池有片叶寸荑,鸟必衔去”。唐代诗人韩愈有《神鸟》诗赞之:“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蘖,欲坠鸟惊救。”

  这被称作神的鸟儿,在太白山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湖泊上,千百年来演绎着神话般的故事,让人暗暗惊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我想到民间童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赞颂一位化身为鸟的姑娘,衔石填海所表现的毅力与意志的超凡。而这衔落叶被誉为神鸟的净水童子,则不知是谁的化身了,其背后又有什么神奇的童话需要我们去追索呢。

  神泉、神功石、神鸟,神化了太白山,而太白山也被称为“神山”。太白山有关神的物事也绝不至这三件,还有大太白池、二太白池被称为太白神池。太白山东麓还有几棵神树,如厚畛子的铁甲树,也叫刺叶栎,此树胸径一米多,树冠遮天,树龄据说超过两千年。还有三河村一棵野梨树,胸径3.2米,高约7米,树龄也超过300多年,这两棵树被当地老百姓敬若神明,挂红焚香,年年拜谒。还有太白山特有的孑遗物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独叶草,亦被称为神草。

  这些被称为神的物事,印证了《水经注》中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的评价。让你感悟太白山的神威、神韵,以及深不可测的神奥,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

  

  三


  太白山在周以前名为惇物山,《尚书·禹贡》有载,《说文解字》则有“惇者,物之厚也”。意指太白山“此山万物尽有”,上天赐予,宝藏取之不尽。

  太白山还被誉为中草药的宝库,太白山上无闲草嘛!上古传说的神农尝百草,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在太白山。被称为神农的炎帝,就诞生于紧邻太白山之西宝鸡的姜水,因而炎帝姓姜。

  传说神农一次深入太白山尝草之时中了毒,靠一种块茎状植物解毒而得救,于是神农就把此块茎状植物称作“生姜”。其意为:给了我姜氏生路。这就是生姜之名的来历,太白山则是生姜的原生地之一。

  数千年来,不但郎中配制药膏药丸需要入山寻找原料,太白山中那些奇卉异草、肉芝石蜜自然成为炼制丹药最为珍奇的原料。精于岐黄之道的高人名士,都乐于入山寻道修炼,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中医药理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同样适用于神仙道家所追求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诸理论。

  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就曾隐身太白山几十年。太白山遗留有药王采药的“药王栈道”,捣药的碓窝坪,得道飞升的“升仙石”和数不清的传说。其中最为传奇生动、脍炙人口的有三则。

  其一说的是,太白山有只吊睛白额巨虎,喉咙中卡了一块骨头,疼痛难忍,食不下咽。它找到了药王,跪下前腿哀鸣求治。药王给手上套上铜环,撑开虎嘴,拔出了卡在虎口中的骨头。这铜环亦被称作“虎箍”,为后世行医者手握的医铃,成为医者的标志。

  这吊睛白额巨虎为感恩,自愿充当药王孙思邈的坐骑,驮着药王驰骋于秦岭太白山、长安和耀州五台山之间。耀州药王故里的五台山也叫药王山,山上有被药王救治的贫苦乡亲栽下的一片杏林。因为药王不收贫苦患者的医费,为感谢药王,才你栽一棵,我栽一棵,形成了一片象征医者大德的杏林。每当杏花开放,一直到杏儿熟时,这只白额巨虎都来守护这片杏林。而杏林最后被称为医家的代称,医术高明者亦被称为杏林高手。这吊睛白额巨虎在药王孙思邈的点化下,修得功德圆满,成了太白山的白虎山神。

  建在拔仙台悬崖转折处最高点上的太白庙,背临危崖,势若悬空,面向南坡宽暢平缓的高山草甸。这庙中除过塑有三位太白神和一手执打神鞭,一手握“封神榜”的姜太公,再有就是骑着老虎的药王孙思邈神像了。看来这奇异的传说,也成了建神庙立神像的依据。

  其二是“手儿参的故事”。当年药王行医配药时,缺人参一味,于是派太白山的白虎山神远赴东北的长白山,把参仙拘到太白山,要他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可参仙不忘家乡,几次逃跑,都被追回。看守参仙的白虎没办法,就捆起参仙的双手,吊在一棵冷杉树上。没想到这参仙不甘屈服,以壮土断臂之气慨,竟扭断双臂逃回长白山。药王见此亦很无奈,从心底赞赏参仙的义勇,遂阻止了白虎的追赶,把参仙留下的这一双手种在土里。从此后,太白山产的人参就形如手掌,俗称手儿参。而长白山的人参须根皆全,就是没有手。

  其实太白山的手儿参也叫凹舌兰,肉质块茎呈指状分裂,酷似手掌而得名,和人参一样都有大补之效。



  其三是“升仙石”的故事。话说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悬线诊脉,治好了她久治不愈的病,唐太宗特别高兴和惊奇,于是封孙思邈为药王。可是这引起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不满,“一个草医凭什么封王?”他追赶孙思邈至太白山,见孙思邈正逍遥地躺在一块石头上小憩,身上穿的正是黄色的王袍。于是大怒,一鞭打去,只听一声巨响如霹雳,腾飞起一阵烟雾。尉迟敬德本以为这小小草医早已粉身碎骨,谁知巨石上只留下那件大黄袍,而药王已驾祥云,升至半空。这下该尉迟敬德目瞪口呆了,他知道这药王孙思邈已是神仙中人,忙双膝跪下叩头谢罪。于是在耀州药王山上的药王庙孙思邈座像前,就有了尉迟敬德站班听令的塑像,而留在太白山上的这块巨石则成了升仙石。

  这故事在长安灞桥还有一个版本叫“药王袍”。是说孙思邈辞谢了唐太宗所封之王,太宗过意不去就赐给他一件象征王侯身份的大黄袍。正当他离开长安走到灞桥边时,尉迟敬德连喊带吼追赶来了,他是来问罪的。“你孙思邈不接受王号,却穿着王袍,那不是欺君嘛!”

  谁知赶到桥边才发现药王反穿王袍,袍子里边是红色,就成了大红袍。尉迟敬德很是尴尬,孙思邈问他为何追来,敬德只能涨红着脸,改口说是请孙思邈为他看病。他的胳膊因长年征战受了伤,现在抬不起来。孙思邈说:“我给你扎上一银针,即刻就好。”此时尉迟敬德现出一脸地不屑,说:“那咱们就赌上一把,如果你给我治好,我就为你站班听用,如果治不好,这件大黄袍就归我了。”

  果然孙思邈一针下去,立马让尉迟敬德的胳膊抬了起来,神奇高超的医术,让敬德又惊又喜,又羞又愧,忙跪下谢药王不记前嫌、救治之恩。这才有了药王神像前敬德站班的塑像。而药王孙思邈谦虚大度,慈悲之心,正像太白山药王殿对联所撰写的“垂百世医家师表,启太白草药宝藏”,深获后世赞颂。

   在秦岭、在太白山、在长安,有一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就叫“药王袍”因为它的花瓣是金背大红,象征着药王反穿大黄袍。而秦岭太白山正是牡丹的原产地。金背大红牡丹被称为“药王袍”,传为花卉界一段佳话,流芳千古。

  

  四


  太白山,孤峰高耸,势若天柱,高擎秦岭最高峰。雄浑神奇,深邃博大,汇聚着秦岭所有之精华,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经典,堆垒支撑起华中第一山的美名,享誉天下。

   太白山又是如锦似绣,如诗如画,千山万峰仿佛徐徐展开的一扇扇绿色如碧的翠屏,最是景色殊异,美绝人寰。

  太白山的美,呈现出的是一种壮阔雄奇、浑然一体的大美,既具有灵性玄妙的诗意美,也具有纯朴敦厚的平凡美。

  在诗仙李白的眼里:“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而李白对太白山也是极其敬畏,他嗟叹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但李白也对太白山充满憧憬,寄以期望:“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李白的“天关”,无非是指上天安排阻拦他追求人生无限,“直出浮云端”的那一道道关隘。

  所以李白就以“太白”为号,与太白山灵魂相依,融为一体,开创一代诗名。



  他诗中的“横绝峨眉巅”、“六龙回日之高标”、“连峰去天不盈尺”、“去天三百尺”、“举手可近月”。表示着他对太白山的仰敬和太白山在他心中的神圣。

   从此,太白山赋于李白以智慧,李白则为太白山铸诗魂,这就是一座山与一位诗人结缘的传奇。

  在太白山下的周至县任过县尉的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他以太白山之圣洁,观照自己,在《病假中南亭闲望》一诗中:“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想来,诗人的“遥愧”是对自己的一种自省和鞭策,这种偶然之灵悟就来自太白山。可以说这影响了诗人的一生,因而才有了以后他的诗艺大成之境。

  白居易在太白山下的仙游寺,写下了千古不朽的《长恨歌》;还有他名扬天下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及那些冠绝古今的诗歌名篇《琵琶行》《卖炭翁》《霓裳羽衣歌》等。

  唐代诗人岑参在《太白胡僧歌》中写道:“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也是从太白山隐居的胡僧身上感悟到的。那种超然境界,惟有在灵异的太白山才能悟得。

  岑参有诗曰:“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这峰最高,也是境界最高。

  太白峰最高之处,也就是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六月积雪。这太白之雪被赋予了高洁圣灵的寓意。而历代诗人咏“太白雪”的佳句甚多,每当吟读,都启人灵智,如沐清风。

  杜甫有“犹瞻太白雪”;贾岛有“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白居易有“数峰太白雪”;宋代有韩琼的“积雪高连太白寒”;元代则有朱铎的“雪花点翠屏”;仇圣耦的“此山直上更无山,天外嶙峋带雪看”。

  太白积雪,是一种象征。正像于右任先生在《太白山记游歌》中称之的“名山博大高洁之精神”。这太白之雪,千年不化,上升为一种历史的精神层面的存在,因而才有了“雪留秦汉白”(清·张问陶《望太白山》);“太古已积雪”(清·洪亮吉《眉县道中望太白山积雪》);“遥知千岁雪”(清·李雪华《望太白》)。

  与太白山有过亲密接触的还有宋代的大诗人苏轼。他在与太白山相邻的凤翔府任签书判官,一任三年,曾二上太白山祷雨。他写下了《太白山祷雨》《迎送神祠五章》《宿邸阁蟠龙寺》《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四首诗。诗中的:“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山灵喜有湫”、“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雕锼”,以及“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都充溢着东坡先生对太白山的仰慕和欣赏,为诗之太白山的纯正文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我曾在1996年,与画家赵振川同赴太白山采风,并为振川兄创作的几幅描绘太白山的画作配诗。记得有《太白山鬼谷子洞》《升仙桥》《太白秀岭》等。



  我在为振川兄写的一篇评论文章中,题目就叫《太白有鸟道——记赵振川山水画创作之路》。意思就是指艺术创作之路,有如“鸟道”,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难。这种寻求艺术突破的难,是振川兄从诗仙李白的诗中感悟到的。

  有关“鸟道”,就是指山中小路的意思,也有人理解为是只有鸟才能飞过去的没有路的路。其实“鸟道”一词,在隋代诗人胡师耽《登终南山拟古诗》中就有“烟霞乱鸟道”一句,说明“鸟道”出在太白山。

  那年,是我第一次上太白山。我以诗,振川兄以画,与太白山结缘。也是我以诗画角度来观察、认识、探寻太白山之奥妙神秘的一道门径。

  我在一首《雨后太白山》诗中写道:“洗去一山晴翠/连接摇曳似烟的远芳/那点鲜红欲滴的空灵/蓬勃了万物萌动的生机/……噤声多时的虫鸟之鸣/突然间大作/似乎能听到山里山外/那集众妙之音的天籁/从青石上流出的山韵/平衡了这里的真实与空幻/我微醺的诗行/就会跌跌撞撞/从唐诗宋词的意境中脱困/在李太白和苏东坡的平平仄仄中得到拯救。”

  这表达了我企望从太白山的神奇中获取灵感,从唐诗宋词的经典中,从李太白与苏东坡这两位与太白山结缘的大家身上得到启发,以构筑我所从事的现代新诗创作根基的稳固,拯救我在穿越鸟道、越走越窄、停步不前的诗歌创作之路上所经历的难以逾越的苦闷和失落。太白山是诗之名山,是需要中国诗人穷一生精力来攀登的山。在太白山中李白的“醉卧石”上体会一下诗艺如何出神入化,在“泼墨山”下感应一番 “前行若无山”的境界和李白在愤而泼墨的激奋下触发的诗情,都让人感悟良多。愤怒出诗人嘛!李白的愤怒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啊!太白山,你是一座与诗仙同名的山,如天柱屹立,横绝云天。你伟岸的身躯,附有诗仙风神潇洒、睨视天下的精魂。

  

  五


  太白山的杜鹃花有万亩之多。每当农历5月,只见满山杜鹃一片雪白,那杜鹃花开的恣肆,声势浩大,把个太白山装点得素洁娴雅,格外好看。

  其实你如果深入到杜鹃林中,近距离的观赏品评,就会感到,这雪白的杜鹃花,花蕊是金黄色的,花瓣上一抹浅红色斑点,显得娇艳无比。而含苞待放的花蕾,却是胭脂一般妍红含露,如美人初醉;当花苞初绽时,则如霞染般红粉黄嫩了。置身林中,只见花开枝头,数十朵挤成一团,聚拢着一种内敛的狂放,那花团锦簇的热烈,让你感悟尤深。

  杜鹃花, 是中国四大名卉之一,诗人笔下把杜鹃比做“花中西施”。此时在太白山万亩杜鹃花海的深处,正好借苏东坡的一首诗,改做:欲把“杜鹃”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白色如雪的杜鹃,也叫金背杜鹃,矮丛,高丈许,树杆粗若碗口,树皮皴裂,黑如铁质,枝干上附生着褐中泛绿斑斑驳驳的苔藓。而叶子却绿油油的肥硕光鲜,椭圆型的叶片,有手掌般大小,质感厚实。叶子背面却泛出橙黄之色。原来,金背杜鹃的名字由叶子而来。我原先还以为花瓣是金背呢。

  站在杜鹃林中放眼望去,只见在缕缕阳光透射下,如镶金边的叶片闪闪烁烁,甚是灿亮。这金背杜鹃生性喜阴,好酸性疏松肥沃腐植土,生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之地,可以算得上是:凌寒眠霜,耐久芳馨,铅华洗尽,自有精神了。



  我能如此近距离观赏到太白山的杜鹃,全是因为1998年的5、6月之间,和诗人渭水一起受陕西电视台编导王长柱之邀,来太白山拍摄电视专题片。我们几人上山之际,恰逢万亩杜鹃花盛开,本来只是拍一部《太白秀色》,可机缘凑巧,就又拍成了一部《太白五月杜鹃花》。这也是我二上太白山,留下的最为深刻难忘的记忆了。

  其实太白山的杜鹃花除过金背杜鹃是白色的,其它品种如秀雅杜鹃,花是紫红色的;密枝杜鹃,花是紫中带蓝的。花开时:一花双色紫亦红,密枝秀雅竞风流,煞是好看。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而太白的这两个品种却是映山紫,颜色独异,霞染紫气,一派玉宇清平,仙风和畅的景象。《录异记》中说太白山“时有紫气覆之”,大概就是应在这两款杜鹃花上。而紫气东来是道家祥瑞之兆,《三十六洞天记》称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一洞天,亦称“玄德洞天”、“德元之天”。又说太白山三十六洞皆列有名,以鬼谷子洞为首,次为大雪岩、香引山、上板寺……另外钟吕坪、青牛洞等均为道家圣地。太白山杜鹃盛开,紫烟蒸腾,不愧为道家的福地仙山。

  太白山杜鹃中还有一个品种,直接就叫太白杜鹃,花为粉红色,枝杆细高,长势较弱,天然窈窕,娉娉袅袅,更显玉人仙姿。

  说到杜鹃花如玉人仙姿,还真有传说,这就是太白山的七女峰。传说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生长在太白山,后来有六个忍受不了太白山的寒冷和寂寞,分别离开了太白山,只有名叫杜鹃的七仙女,心地善良,能吃苦耐寒留在了太白山,人们怀念这位杜鹃仙子,就把这座山峰称为七女峰。

  而我以为这传说略为不妥,因为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从来都是姐妹情深,友爱团结,她们绝不会丢下哪个不管的。这七女峰应该是七位仙女共同化身的山峰,她们姊妹为太白山神奇壮丽的风光所吸引,寂寞守望,不离不弃,情义无价,感天动地。

  因为每当我们远眺七女峰时,都在细数着这堪称太白山最为秀美的七座峰头。想像着七位仙女,白衣霓裳,迤逦而行,携手飘然而至,在青山巍峨,紫烟轻岚,一片圣洁之光的映衬下,婀娜多姿,顾盼生辉,艳光四射,逼迫得人们不敢仰视。真乃:云中仙袂飘飘举,霞裙风帔影翩翩。雪肤花貌绰约姿,冰肌玉滑擅无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仙女们都是纯洁得不沾人间一丝烟火的天使,是美丽、善良、智慧的化身,深受着世间小民的倾慕爱戴和仰敬。她们的形象不容有一丝的亵渎和轻慢。

  太白山的七女峰,这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山峰,和太白山的杜鹃花,这个大自然创造的花海奇观,组成了太白山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太白山因杜鹃花而美丽!

  太白山因七女峰而神奇!

  


  六


  半山雨雾半山霞彩,太白山以“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神妙变幻来迎接我。逃离了2009年盛夏酷热的西安,投入到大自然青山绿水的怀抱中,那份惬意,不是一个爽字可以形容的。

   我们是坐车进山的,穿行在浓荫遮掩的山道上,真正是青翠欲滴洗眼看了。“迷壑阴云变,连空冷翠浮”,慢慢滋生的凉意,让你全身心都沉浸在湿漉漉的森林之气中。

  骤然间风雨袭来,噼里叭啦的雨点让车窗前的雨刷急速狂扫着,而路旁的树木也在风雨的肆虐中,前伏后仰地拼命挣扎。太白山的雨,来得突兀,一下打破了这山中无处不在的沉寂。太白山的雨,来得没一点征兆,莫非是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惊扰了什么。这让我猛然想到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记载:“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这可能是我们一行三四辆车在山中轰鸣疾进惹来的吧。

  实际上这是太白山特异的气候现象。因为太白以它的高耸,阻挡了山外湿热气流的冲击,迫使热流顺山坡上升,在高处与寒气冲撞交汇,聚合成雨雾,湿度饱和时,空气中稍有动静,就会倾刻间云骤雨飞。

  想着950多年前,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进太白山祷雨时就有诗说:“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否。”当然了,苏东坡进太白山祷雨,道路艰辛,只能步行,敬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可仪仗前引,谁敢击鼓鸣号,惹恼山神呢?如果刹那间恶风惊雷,大雨倾盆,浇他们一个落汤鸡,那种狼狈肯定非同小可。

  而我们今天进太白山,却是道路平坦,安坐车中。此时享受着山雨带来的舒畅,观赏雨中山色变幻的无穷,以及风狂雨猛演化出的别一种韵味,实在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幸事。

  太白山的雨神奇异常,来得骤,去得也快。当我们莅临“铜墙铁壁”景点时,已经是雨过天晴,阳光和煦了。

  这“铜墙铁壁”的名字叫得不同凡响,尤其山雨洗出的那一种泛着幽幽冷光的坚硬质感,和千秋万代磨砺形成的山石风骨,让我悟出了秦岭只所以能称为“天下之大阻”,有着自然中的必然。

  那种不可摇撼的金钢力士般屹立在你面前的恢宏和磅礴,带给你的振奋,让你明白,铜墙铁壁这结实的名字和所特具的精神象征,惟有太白山才能担当。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在太白山中,让我有了一睹风雨过后现彩虹的旖旎经历。那一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彩练,连接着翠屏如碧的山峦,让你感应到山之舞的律动。只见众壑间,绮霞引导纯粹,尽显世间风景独好之绝佳,远山积岚沉雾,近水澄碧泓渟,大自然赐予的温馨,一缕缕散发着松脂清香的润泽,荡涤尘俗的恶浊,人也似乎飘逸起来。这一条绚丽的彩虹,是太白山专意馈赠给我们的如意与吉祥吗?“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句诗的探问,让我想到了化做七女峰的七位仙女,莫非是她们舞动着七色彩练,在太白山为我们演出了一幕精彩的霓裳羽衣舞呢?

  置身太白山中,欣赏那烟波浩淼、云起云涌的云海奇观。只见座座山峰像孤岛一样沉浮缥缈、若隐若现,变幻出莫测的深邃。那一瞬间,你仿佛和群山一起入定,眼眸中已然全是肃穆和庄严了。看着雾从山腰升起,弥漫出一个玄而又玄的空蒙宇宙,那种心旷神怡,用尽世间所有精致的语言都似乎难以表述。唯有一排排挺拔的杉树,在逆光中,黑魆魆的魅影诡异,而树冠缝隙中,天空蓝得让你从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发出震颤。当然了,蒙胧给你的彷徨很短暂,当你再回首,云开雾散时,看奇峰如何隔断阴晴,峭岩势削处,所有的魅影都已消遁。而山中的这一干凡人,是否已幡然而悟,勘破了纠结在心头的万古愁缘呢?

  这一次的太白山之行,让我真切的领略了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万般奇妙。一会是风狂雨骤,一会是彩虹飞挂;一会是阴云密布,一会是艳阳高照,还有望之皓然的太白积雪。

  太白山中是山下暖、山中凉、山上寒,要经过五个气候带。清代诗人朱集义有“白玉山头玉霄寒”、“五月披裘此地看”的诗句,来表述这种气候的特异。我们来时正值盛夏,可不少游人都穿上了西洋红的羽绒衣,装饰着太白山的艳丽,展现出的一幕却是“红衣羽绒满山看”了。

  雨后的太白山,空气极为清新,我们穿过被称为森林氧吧的原始森林,尽情地呼吸着,以吐故纳新。

  太白山自下而上分布着松栎、桦木、冷杉、落叶松和高山灌丛五个森林景观带,可以说集森林景观之大成。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五个林带中的红桦林和冷杉林。红桦的赤红,冷杉的苍绿,加上杜鹃花的粉白,亦被称为太白三色。



  一路走来,细细观赏,真正是:目乱千崖看秀色,仙境何必梦里寻。

   2009年夏秋之际,喜讯传来,秦岭终南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而太白山的第四冰川遗迹,是其核心景点。那冰斗、角峰、槽谷、石环、石河、石海、堆屑崖及冰冻岩柱等组成的冰川地质奇观,千姿百态,是最令人神往的神秘景观。

  秦岭被称为中国的国家中央公园,那么秦岭最高峰有着“极胜”之誉的太白山就是这中央公园的园中园了。因为在我心目中,太白山是神山、圣山,是万物尽有的宝山,也是风景俱佳的如诗如画的仙山。

  我用《啊!太白山》作为本文之题,因为这个充满诗意的“啊”字中包含着绝佳,包含着极胜,包含着永远,也包含着无限。

  2009年10月26日—11月8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