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炮能约出感情来吗?关于性与爱的三个真相
来源知乎:网赚培训师楷哥
01
约炮能约出真爱吗?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题主是一位96年的小姑娘,一天寂寞时打开探探,和一位男生匹配上了。
两人聊得很投契。第四天就聊上了大尺度话题,第五天开了视频,第六天就开了房。
看起来吧,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约炮历程。
但小姑娘慢慢发现,自己好像爱上对方了。尽管男生各方面都不如她,尽管两人认识时间很短,但他的温柔,他的幽默,都让姑娘无法忘怀。
所以她有点分不清:约炮也能约出真感情来吗?这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真爱?
是的,在爱情的萌芽期,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
我和他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真心相爱?
你会担心自己只是激情上脑,又或是性欲作怪;这一切都来得太快,说不定睡完一觉就会后悔。
更惧怕的是,万一对方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呢?
所以今天就来认真讨论一回——
怎么分辨“性欲”和“爱情”。
爱情是怎么产生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爱情的本质。
有没有想过,茫茫人海,为什么偏偏是你和他擦出了火花?
亲密关系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接近性
上世纪50年代,有心理学家做了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在一个大型住宅区,有十七栋两层小楼,每栋楼有十个单元。一班居民被随机分配到单元里居住。
一段时间后,他们都被问到:在小区你经常接触的三个人是谁?
大多数人,都提到了与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而单元相隔越远,两个人成为朋友的概率就越小。
由此证明:发展一段关系的前提,是距离接近。
实际上很多恋爱,都诞生在同学、朋友、同事或邻居之间。地域或社交关系的接近,让你们更有可能擦出火花。
但如今社交网络的兴起,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友奔现,终成眷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想想看,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不是先“走得近”,然后再“在一起”?
2. 熟悉性
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
他向参与者出示异性的照片,分别以20次、10次、1次为前提,之后请参与者评价他们对照片内人物的喜爱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出现次数最多的照片,受欢迎程度最高。
也就是说,观赏次数增加了喜爱程度。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曝光效应”,当你与一个人接触得越多,就越容易在心理上与他产生亲密感。
甚至无意识的曝光,也能制造亲密感。很多洗脑广告,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生追女孩子,总会找机会在她面前晃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青春懵懂的爱情多数发生在同班同学之间,工作接触较多的同事也容易萌生出感情。
日久生情嘛。
早晚都相见的人,早晚都会爱上的。
3. 相似性
但,光是在喜欢的人面前晃悠,就能让他爱上你了吗?
还不够。
两个人相爱,还遵循一种相似性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兴趣、价值观、背景和人格上和我们相似的人。甚至乎两人在面容上有相似,也会引起好感。
就好比一群人在讨论一个问题时,有个人与你观点相似,你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好感。
相似不仅意味着“更谈得来”。当我们遇到观点相同的人时,会增强对自己观点的自信,这让我们在心理上更加靠近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婚姻恋爱要“三观一致”。
三观一致,不是爱情的结果,而是爱情的成因。
4. 个人魅力
最后,爱情还取决于非常重要的一点——个人魅力。
虽然每个人的喜好有所不同,但有魅力的人是有共性的。
心理学家总结了三点:热情、竞争力和外表。
很多人未必三者都具备,但一项突出,就足以弥补其他;又或是,你的魅力恰好切中了他的心头好。
而个人魅力又会衍生为性吸引力,从而诱发性冲动。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爱情与性冲动是密不可分的。
总而言之,爱情就是这样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所以面对爱情的突然降临,你大可不必感到恐惧。很多时候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替影响。
一段爱情的产生,看似来势迅猛,实则已历经了重重考验。
无怪乎《秒速五厘米》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
大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缘分吧。
激情之爱与陪伴之爱
在戴维 · 迈尔斯著作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将爱分为两种。
激情之爱,和陪伴之爱。
激情之爱是一种狂野的情感状态。你会产生强烈的性欲,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满脑子都是对方。
一句话,无时无刻都想睡了TA。
这多数发生在感情的萌芽状态,性欲占的成分较大。上文中提到的“约炮约出感情”的女孩,就属于这一范畴。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强烈但脆弱。
比如出轨和一夜情。
曾看到一位离婚女人的自白信。她自述在婚姻进入七年之痒时,忍不住寂寞,出轨了。
刚开始她爱得热烈,每天都互发一些“我爱你”、“你想我没有?”等肉麻的话,更时不时出去开房。
在被老公发现后,她才幡然醒悟:其实自己最爱的人,还是自己的丈夫。
但这时已经太晚了。她最后还是在后悔莫及中离了婚。
激情之爱,算不算爱情?
我倾向于不是。
这更像是被荷尔蒙支配的性冲动,是一种原始的本能。
但爱与性,终究是有区别的。
根据海伦·费舍尔在《情种起源》中对爱和性的区分,认为性欲是靠多巴胺强化,同时引发睾丸激素的分泌,从而带动性欲。
而爱是靠垂体后叶催产素强化的归属情绪——一种期盼长久在一起生活的强烈归属感。
一句话就是:性给人满足,爱给人归属。
所以我会认为第二种爱的形态,陪伴之爱,更像是爱情本身。
所谓陪伴之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和爱人的生命密不可分地交错在一起”的爱情。
它更强调信任、关心、对另一半缺点和习惯的容忍,对伴侣的依赖性更强,也更经得住时间考验。
即所谓:一见钟情是性,长相厮守是爱。
举个例子。
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姻,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但他们的感情,依然如胶似漆。
都知道梁朝伟的性格沉闷内向,刘嘉玲却是个活泼外向的女人。
但在他们的相处中,刘嘉玲会充分尊重梁朝伟的个性,给他留出空间。
一次采访中刘嘉玲提到:
一次家里装修房子,梁一声不吭地就去外地旅游了,剩下她一个人把房子里里外外布置妥当,她不生气不埋怨,因为她知道,他不喜欢的事情,她是不会要求他做的。
而当两人发生争吵时,梁朝伟每次都会写下道歉卡片,刘嘉玲也会一一收下并好好珍藏。等到多年后,还会拿出重温,告诉他:
“你哪个时候说对不起的话,你做错了哪件事情。”
这样温和体贴的相处方式,才经得住岁月磨蚀,才是真正地将爱,融入了生命里。
陪伴之爱,其实就是我们最理想的爱情模样: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既依赖,也独立。
但要注意的是:激情之爱,也可以向陪伴之爱转变,两者并非对立。
性冲动当然不是爱情,但它绝对是爱情发生的基础。
当多巴胺慢慢褪去,心境逐渐沉淀,你的脑子不只有欲望,也开始思考两个人的发展与未来。
那时候,你自然会见到爱情的真容。
怎么分辨性冲动和爱情?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
所谓分辨性冲动与爱情,其实正是对激情之爱与陪伴之爱的区分。
明晰这一点,你也就有了辨别爱情的能力。
在陪伴之爱里,你会是这样的——
在激情之爱里,你则会发现——
所以,在了解自己,认识爱情的前提下,大胆地去爱吧。
你值得最好的爱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