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难怪民国出大师,民国老课本美到心醉

2018-04-03 H翰墨传承

前些时候,“见字如面”突然火了,很多人纷纷感慨:突然感受到了中文之美,也感受到了读书的用处,最起码它可以让你在面对大千世界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卧槽”“牛逼”“真特么好看”。


而作为教语言的课程,语文也本应是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的美、文学的美、叙述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不是想到它就是创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这也是我们多次说到民国老课本的原因。


简简单单的景,平平凡凡的日常

虽一人却不显孤清

看后只有内心的安详


民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大变革的年代,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两不隔绝。


因着一份责任感,编写教科书之人皆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蔡元培、张元济、王云五、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


他们将德育放在首位,却不过多说教,从儿童视角,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明白责任和担当。



他们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石。儒释道的精华思想,文学、书法、绘画集于一体的中华审美,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他们的文字,寥寥数笔尽显中文的魅力,处处透着自然和纯净,让人心生光明。



他们还极为注重寓教于乐:

又好记,又好互动

识字、画画两不误


这样的国语课本,儿童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