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南大学原长洲团队 | 双金属MOFs衍生Yolk-shell中空Ni₂P/ZnP₂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原长洲课题组 Frontiers Journals 2021-01-21

通知

自2020年1月起,MCF要求新投稿的文章在参考文献中加入每篇论文的标题


金属磷化物因其相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特殊性,成为了有效的OER和HER电催化剂。目前,常规方法制备的前驱体磷化后,很难获得具有均匀规整结构的磷化物催化剂。鉴于其先天孔道丰富、结构均匀和尺寸可控等独特优势,MOFs材料作为磷化物的前驱体可对磷化物电催化剂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孔结构等实现有效调控。从而,提高衍生磷化物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近日,济南大学原长洲教授课题组巧妙设计了一种可控合成“Yolk-shell”中空Ni2P/ZnP2微球(NZP HMSs)的高效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单金属实心Ni2P微球(NP MSs)和双金属Yolk-shell结构NZP HMSs的精准宏量制备(1)。

1: NP MSs和NZP HMSs的合成示意图与其XRD谱图、晶体结构和XPS表征

此外,该工作通过系统调控MOFs前驱体金属离子种类、溶剂比例和热解速率等参数,深入探究并阐释了单金属实心NP MSs和双金属Yolk-shell结构NZP HMSs的微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研究表明,MOFs前驱体中Ni/Zn含量对其衍生磷化物的结构影响极大,对NZP HMSs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实心Ni-MOF前驱体磷化后,仅可获得实心NP MSs;而实心Ni/Zn-MOF前驱体磷化后,却获得了Yolk-shell中空NZP HMSs(2)。


2: NP MSs和NZP HMSs的FESEM,HRTEM,STEM及其元素EDX mapping照片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MOFs前驱体的溶质成分和溶剂含量来调控其衍生磷化物的微观结构。本文通过优化Ni/Zn-MOFs前驱体的合成工艺,进一步获得了双金属实心NZP MSs和单金属Yolk-shell结构NP HMSs,其形貌结构如3所示。


3: NZP MSs和NP HMSs的FESEM和TEM图像

双金属yolk-shell结构NZP HMSs具有比单金属实心NP MSs更高的OER电催化活性,这主要由于前者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更丰富的Ni2P/ZnP2异质界面和更快的电子转移速度等优势。这些突出优点可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位点数量、降低OER反应能垒和提高OER反应速率。NZP HMSs催化剂在1.0 M KOH中展现出优异的OER电催化性能:在10 mA cm-2时,过电势为210 mV;Tafel斜率为57.8 mV dec-1;持续70小时电催化活性未发现明显降低(4)。这主要归因于预氧化处理后,NZP HMSs中Ni2P和ZnP2相,以及Ni2P-ZnP2界面中Zn和P溶解,表面发生自发重构,形成更多的无定型NiOOH活性物种,暴露了更多电活性位点。


4: NP MSs和NZP HMSs的OER电催化性能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以Ni/Zn-MOFs为前驱体,可控制备Yolk-shell结构双金属Ni-Zn中空磷化物微球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MOFs前驱体具有成分可调、尺寸可控、形貌可调等先天优势,这为其它双金属磷化物Yolk-shell中空微球的精准制备提供了无限空间。结合磷化过程中的界面调控策略,可进一步获得具有高电催化活性的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这对开拓MOFs衍生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i-metal MOF-derived yolk–shell Ni2P/ZnP2 hollow microsphere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Jinyang Zhang, Xuan Sun, Yang Liu, Linrui Hou and Changzhou Yuan

Mater. Chem. Front., 2020,4, 1366-1374

http://dx.doi.org/10.1039/D0QM00128G


*文中图片皆来源上述文章

此文章来自特别专辑

Hollow Structures for Energy Applications("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通讯作者简介





 原长洲 教授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原长洲,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济南市C类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获得者。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6 ‒ 2019)和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6 ‒ 2018)榜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各一项。秉承“料要成材,材可成器,器之有用”的研究理念,聚焦电化学存储与转换领域前瞻性课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关键材料精准合成、结构-组分/功能调控、内在储电/转换机制,及器件设计、构建与优化等应用基础研究。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11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

https://www.x-mol.com/groups/Yuan_Changzhou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将Frontiers Journals设为星标

按照下面的步骤试试吧👇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喜欢今天的内容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