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知道的红木知识?听听张德祥老师怎么说!

2016-09-01 联拍在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41ax6eqn&width=500&height=375&auto=0
鉴定大家张德祥介绍红木的种类






人物名片张德祥

■ 联拍在线鉴定咨询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

■ 1949年出生,北京人。

■ 1969年毕业于北京木材工业学校。

■ 1972年入北京首都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

■ 1978年结识挚友和老师王世襄先生。

■ 1980年入北京木材工业研究所任家具设计师,此期间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84年始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中国古家具研究论文数十篇。

■ 1989年创办《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学术刊物,任主编。并提出有关古家具优劣评比的量化方法。

■ 1990年组建《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任法人、副理事长,会员有王世襄、朱家缙、史树青等学术泰斗。

■ 1993年发表《张说木器》一书,首次提出中国古家具若干理论问题引起轰动。

■ 1997年创办《木石精舍》古家具修复工作室,提出“古家具修复理念”理论,总结相关修复技术,并撰写文章。

■ 2002年受聘于中国文物学会任鉴定专家及培训讲师。

■ 2004年始数次受聘于国家文物部门,为海外回流文物做鉴定把关工作。

■ 2004年至今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院等院校聘请讲授古家具课程。并任中央电视台《寻宝》《一槌定音》《我有传家宝》、北京电视台《拍宝》等相关节目鉴定专家。





  1949年,张德祥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祖上从清朝末年开始就在前门外开着几家很大的票号和绸缎庄。张德祥的爷爷特别喜欢古董,他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到不少好东西:清代四王的山水画、康雍乾时期的古瓷、光润的红木书桌……耳濡目染,古董自然而然成为张德祥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说自己喜欢古董是发自内心,与投资、升值无关。

  张德祥的第一次收藏还是在他上初一的时候,花了五元钱,在北京琉璃厂买了三幅字画回家。上世纪70年代初,张德祥开始踏入社会,面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窘迫、文化的单调荒芜,“感觉整个社会是一片灰色,一下子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十分迷茫”。

  那时“文革”已经开始,红卫兵“破四旧”的狂潮使许多精美的古家具遭到破坏,经常有一些做工精良的古家具残片被堆砌在路边。有一次,张德祥被路边一段太师椅的残片吸引住了,“那残片在阳光下发出不可名状的光泽,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张德祥回忆说:“当时的我,联想到那些东西曾经是人们优雅、温馨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唤醒了我内心对古家具的爱恋。”

  八十年代初,张德祥已经当了一名工人,工资仅够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因为对古家具的痴迷,他只好尽量压缩生活支出,用极有限的钱四处寻购古家具。买不起长途车票,就躲在长途大卡车的蓬布后面,那时也不觉得苦,古家具象有股魔力,吸引着他去追寻。 



  1978年,张德祥收藏家具已经七八年了,一天到晚捣鼓一堆破烂玩意,别人觉得他不务正业,颇为寂寞的他听说有一个叫王世襄的怪老头,家里有一百多只特棒的蝈蝈,还从古画里找来好多家具研究。于是,29岁的张德祥就来到了王先生住的小院里,看到了两间挂着陈旧窗帘的小耳房,门上写着:奉上级指示,不鉴定文物。

  “我刚进王先生家时,觉得黑乎乎的,定睛才能看清,感觉就跟进了家具厂的仓库一样。”张德祥说道。由于当时地震的影响还在,王先生就钻在两个大漆柜子里面睡觉。柜子上挂着黄苗子给王先生写的“斯是陋室”,台灯下放着一摞书稿,原来那时王先生正在写《明式家具珍赏》的第一稿,正是这一本书,将中国古典家具正式推入到国际公认艺术殿堂。

  两个“不务正业”的人相遇,便有了心心相惜的感觉。《明式家具珍赏》的每篇书稿,张德祥都一一阅读、并提出参考意见。书中收录了25件来自北京硬木家具厂和北京木材厂的家具,这些都是张德祥发现并介绍给王先生的。

  后来,王先生常穿一件破大褂去找张德祥,在他家楼下喊:“祥子,我给你带好东西了!”楼下的街坊都觉得这老头是收破烂的。“王先生是平民堆里的贵族。他不但平易近人,而且生活情趣特高。要知道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是见过世面又放得下架子的人,他一直真实生活着,做什么事都发自内心。”张德祥评价道。


青年时期的张德祥随王世襄先生在山西考察文物


  后来要为《明式家具研究》拍照,王先生请张德祥来搬家具,张德祥一看王先生搬铁力香几就直乐。“王先生有一米八多高,他还把香几的腿给端起来,身体都是往后仰的。那种姿态就像一位母亲对孩子一样,虽然累,但很开心。”张德祥描述道。他觉得,自己后来玩家具玩到发疯,身上也有王先生的影子。

  王先生比张德祥整整大了三十五岁,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朋友、长辈和恩师这三种角色。

  2009年,王先生与世长辞,张德祥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虽然知道王先生住院快一年,对他的离去早有准备,但内心强烈的失落感无法言说,一个时代消亡了。

  王先生在学术上有一个未竟的心愿:写中国家具史。“王先生把黄花梨这个中国家具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说是顶峰讲透了,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他一直想写家具史,这是他曾在大学讲演的题目。”张德祥说道。王先生一直没写的原因是觉得材料还不足。等到商品大潮兴起后,家具品种越来越丰富,王先生告诉张德祥:“现在可以写了,但得靠你们这代人写了。”

  如今,理清古家具的发展脉络已成为张德祥的目标。明清时代的东西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喜欢研究辽金时代的家具,宋元、汉唐时代在家具方面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



  一生倾注于古家具收藏研究,如今,张德祥拥有数百件大大小小的古家具,在常人眼里,这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张德祥认为,拥有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占有,“我的兴趣是想知道那些精美家具背后的东西,它们的渊源,我必须看透它,才算真正占有了它”。

  因为每一件东西都有故事,都产生了情结,他把每件家具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照顾,一件都不情愿卖出去,但生存的需要、空间的限制等等不可能让这些东西永远都跟随他,他越来越感觉需要把孩子送到更好的人家、更好的环境中去,让他们更持久地展现魅力。



张德祥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2013年7月23日,张德祥将他收藏的25件明清古典家具捐赠给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他说:“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喜爱明清家具的人观赏到这些珍贵文物,更能让它们在更好的环境中得到保管、研究和延续。”

  恭王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唯一向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博物馆,“家具中蕴含的文化记录着清代一半的历史”。这也正是张德祥能把心爱的收藏放心托付的极佳选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希望更多人一起分享明清家具中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呼吁更多藏家把珍藏的极品与众多爱好者分享。


张德祥收藏的捐赠给恭王府的家具


  走进张德祥的工作室,除了一台电脑,几乎找不到信息时代给生活带来的文明。他笑说自己的脑子一直是明代的,现在刚进入清代。听张德祥讲家具收藏绝对是一种享受,他舌灿莲花,还夹杂着大段大段的相声语言,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极富神韵,枯燥的理论也动听起来。一打听,原来和郭德刚一起创办“德云社”的老先生张文顺,就是张德祥的亲三叔。

  如果张德祥一开始没有玩收藏,相声界一定多了一个腕儿。



猜你喜欢

鉴定大家杨静荣:常年“故宫行走”的陶瓷专家

● 鉴定大家杨宝杰:文物鉴定中的望闻问切

 鉴定大家金申:禅意诗情入画境

● 鉴定大家 | 王敬之:玉石鉴定讲究“形而上”和“形而下”


版权声明: 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图文为联拍在线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400 608 1178,如需转载请署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