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朝的衰落竟是因为大唐、吐蕃 和 阿拉伯的“三角恋”?!

2016-10-12 文史大联盟

唐玄宗初年,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恶化。吐蕃与小勃律国联姻,当时小勃律国地处吐蕃通往安西都护府的要道上,在吐蕃的威胁下,西域的二十多个国家中断了对大唐的朝贡,向吐蕃称臣。对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唐帝国来说,二十来个小国的朝贡根本不算什么,但这极大的挑战了大唐帝国的权威!

 

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田仁琬三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于公元747年,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讨伐使,高仙芝指挥唐军英勇作战,平定了小勃律国,这使得大唐帝国在西域威名更上一层楼,标志了大唐在西域地区的扩张达到顶点!

 

公元750年,大唐以“无番臣礼”为由,灭掉了昭武九姓中的石国,石国侥幸逃脱的王子向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求救。高仙芝想要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双方在恒()罗斯城相遇。


怛罗斯之战(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什叶派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胜利。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内乱,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取代了白衣大食,高仙芝想趁着阿拉伯帝国内乱这个机会,进攻大食,恢复大唐在西域地区的主权,于是小小的石国便成为两大帝国交锋的牺牲品!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军队从安西都护府出发,在长达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中,他们翻过了葱岭,越过了中亚的大沙漠,终于在七月份到达了恒罗斯城,但是此时恒罗斯城里面已经有了阿拉伯帝国的几千名士兵驻守,高仙芝只好率军围攻恒罗斯城。阿拉伯帝国东方总督优福素接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让部将率领几千名士兵支援恒罗斯城,加强恒罗斯城的防守。由于阿拉伯人顽强抵抗,唐军久久攻不破恒罗斯城。此时优福素正在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从背后包夹唐军,高仙芝雇佣的葛逻禄见情况不妙逃跑了,唐军后防一片空白,最后高仙芝兵败恒罗斯。

  
恒(dá)罗斯之战


在这次战争中,大唐帝国的两万精锐面对阿拉伯帝国的二十万大军,不但没有害怕,而且沉着应战。阿拉伯的二十万大军在付出了极大的损失下才打败了唐军。大唐帝国的两万精锐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了一万多人,其中战死的和被俘虏的差不多各占一半,高仙芝带着几千剩余的唐军回到安西都护府。高仙芝还想以都护府的军队与大食再一决高下,但这时候大唐发生了“安史之乱”。最后高仙芝只能回到中原平叛。

 

而此时阿拉伯帝国又与吐蕃、突厥等国关系紧张。双方均无力再与对方发生战争。如果不是“安史之乱”,过不了几年,以大唐的国力,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西域地区的霸权轻而易举。但是八年的内乱消耗完了这个伟大的帝国的财富,此后大唐帝国开始衰落。

看文章不过瘾?扫码关注,更多精彩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