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偏爱耍大刀,大喜之日死于操劳过度!

2017-07-06 文史大联盟

为了给国家选拔人才,隋朝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科举考试是为国家选拔文官,武官则大部分从战争中成长起来,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武举考试晋升,武举头名就是我们常说的“武状元”,中国武举制度起于唐代,也是消失于光绪年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

清代武举考试现场-骑射

武举制度虽始于唐,但真正兴起却是在明清,尤其到了清代,统治者达到史无前例的重视,大力提倡武举考试,录取则是通过公开比武的形式,民间习武者也有机会通过武举一步登天,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就是民间习武者,名叫张三甲。

“张三甲”这个名字是不是很霸气,取这个名字一定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登上榜单三甲。

十八般武器

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张三甲出生于开州户部寨(今河南濮阳)一个清贫家庭,他的父辈对武术很痴迷,受家庭环境影响,张三甲自幼就开始舞刀弄棒,也学到了很多招式,刀、枪、剑、戟、弓箭、软鞭样样精通,但最喜欢舞大刀,名气传遍乡里,父辈们功底毕竟有限,张三甲渐渐没东西可学,于是外出拜师学艺,先后拜开州杨国昌和清廷蓝领侍卫杜回春为师,张三甲勤学苦练,武功日益精进,最后竟能轻而易举舞起180斤的大刀。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张三甲先中了大名府乡试武举,参加会试就遇到了麻烦,其他考生大多是富家子弟,可以上下打点一番,随随便便就可以弄个名次、做个小官,张三甲虽然实力超群,但也只能寄希望于命运。

恭亲王奕忻

张三甲不愧是状元命,会试前遇到了贵人,此人便是大清朝响当当的人物——恭亲王奕忻。会试前,恭亲王奕忻着便服到校场看热闹,见张三甲虎背熊腰,拳法套路也异于常人,于是主动将其收入门下,这么一来,张三甲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拿武状元看似水到渠成。会试时,张三甲果然不负众望,名列榜首。

殿试时,张三甲展示了自己的绝技,耍180斤大刀,大刀在他手里舞起来像是鸿毛一般轻盈,而且套路、姿势精美,光绪帝看了都惊讶,感叹史上有如此神力之人,于是钦点张三甲为殿试头名。

古代“夸官三日”场景

一个普通民间习武者,能够受到恭亲王奕忻赏识,还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状元,真是三生有幸。中状元后,张三甲留在在京师夸官(中状元后带鼓乐仪仗游街)三日,在京官员也都纷纷前来祝贺,夸官结束后,张三甲返乡省亲,还没到家,大名知府、开州知州、开州父老乡亲都前来迎接。

张三甲平日里身强力壮,但乡试、会试和殿试,来回奔波确实很辛苦,再加上应酬增多,回到乡里便一病不起,此时张三甲妻子杨氏刚产下儿子,全家人还都沉浸在状元及第和喜得贵子的喜悦中,张三甲却因操劳过度一个月后不治而亡。

张三甲是开州(今河南濮阳)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他虽然没能来得及为家乡父老做贡献,但濮阳人民一百多年来一直以他为傲。


看文章不过瘾?扫码关注,更多精彩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