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江特色村寨丨瑶壮山乡里的宰转侗寨

掌上从江
2024-08-26


                  宰转侗寨(吴允  摄 )             

  “猴子戴帽,今天不掉明天掉(下雨)”,在翠里瑶族壮族乡,有一座天气预报的山——猴子坡。每当天要下雨,坡顶烟雾缭绕,必定降雨。猴子坡一坡独秀,东西两面悬崖陡峭,东面陡峭延伸至高文村的河边,东北面山势连绵起伏接壤西山镇顶洞村,北面呈缓降阶梯状延伸至翠里河,是西山、翠里、斗里一带的名山。

   猴子坡北山脚下有一个中国传统村落——宰转侗寨,辖大寨、高告、金灿3个自然寨共264户1097人。整个村庄房屋坐南朝北依山而建,竹海梯田环绕村庄,三条小溪从三面汇集于寨脚,将寨子分隔得错落有致。吴氏先祖于明末清初由广西梧州迁到猴子坡山下生活,最初在猴子坡北半山腰的“哑绞”一带居住,那里山林茂密,古树参天,猛兽经常袭击村庄。为了躲避猛兽袭击,人们于是搬到猴子坡对面的另一座山腰“宰稿”——即侗语旧寨,但是此地缺水,生活不方便,所以又搬迁到现在村子西面的田边“宰良”居住。之后,发现家禽家畜经常跑到另一个坡下蛋生崽,先祖们随牲畜来到这面坡上,发现此地背靠祖山,远处有案山相对;溪水自山间流下,四周山势层叠,这可是理想的居所。最终安居于此繁衍生息。

  先祖在猴子坡上搬来搬去,兜兜转转,最后才定居在这里,所以给寨子取名为“宰转”(侗语xaih zuanh),“宰”即为侗语的“寨子”,“转”即侗语的“打转”,意思是转来转去的寨子,现在随汉语读成“zai zhuan”而已。有杨氏先祖于清朝后期下到翠里河畔一丘古老农田的山头开田居住,故称为“告搞”,后因汉语发音而演变成“高告”。上世纪发生寨火,部分寨民开了新寨居住,侗语为“金灿”,即侗语山那边的寨子。

  宰转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侗寨,全村有15个姓氏。自吴氏开寨后,有湖南邵阳落难的汉族韩氏因避难迁徙到此,并改为杨姓,村里称为“上杨”。另一支由湖南迁来的苗族杨姓,村里称为“下杨”。后有雍里壮族孟氏迁入宰转;万姓从岑地、钟姓从广西长冲、石姓从污牙、李姓从高文里阁、龚姓从丙梅、潘姓从高开,代、曾、陆等姓氏相继迁到宰转。这些后迁入的姓氏有汉、苗、壮、瑶,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如今都已同化为侗族了。

  戏台是侗寨的标志。每年春节,宰转戏班都要与其他村寨戏班开展侗戏交流学习。宰转侗戏以“薛仁贵”最为著名,起初由杨明经、钟继鸿等人到黎平学来,后经传承人孟显康进一步发展丰富,将原版“薛仁贵”终节“打凤凰山”拓展演绎到了“大战摩天岭”,使故事更精彩。孟显康通过看《传书》还研发了许多新的短侗戏、侗歌,因此,上世纪初到六十年代盛行“相思”时,争抢到宰转戏班来唱戏是邻近村寨的荣幸。到当代,传承人杨朝良不但把“薛仁贵”接下,还通过对外交流学习,融会贯通,将广西桂剧引进宰转,称为“桂戏”。桂剧是广西地方戏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宰转村是目前从江唯一唱桂戏的村寨,桂戏有汉语、白话、侗语、侗歌同时运用,服装道具丰富,红黑脸谱形象逼真,表演动作大。
独一无二的宰转桂戏(肖时运 摄)
   宰转是从江侗族村寨中唯一只有鼓楼坪而没有鼓楼的侗寨。其实早在乾隆年间宰转便有了自己的鼓楼,鼓楼为八角形结构,呈宝塔双葫芦顶,共十三层,高耸入云,气势雄伟。据村里老人描述,鼓楼底层分立四根两人环抱的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有楼梯曲折而上,顶阁有一个牛皮大木鼓,鼓声异常辽远。遗憾的是上世纪50年代宰转寨发生火灾,鼓楼完全被损毁,70余年来,乡亲们保护鼓楼坪完好,表达宰转人对鼓楼的无限念想。
独一无二的宰转桂戏(肖时运 摄)
     宰转社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后也因火灾而损毁,1989年重修恢复原貌:砖石砌成一个高1.5米、直径3米的圆柱形状,中央栽植一株黄杨木。相传,宰转社堂供奉的是杨氏的大祖母,只有杨姓人才能进去祭拜,现今由杨姓中年人长年负责祭祀和管护社堂,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祭祀师傅在天未亮之前,用泡过柚子叶的水洗净全身,身穿干净的侗族服饰、带上香、纸钱和茶水,手持一把大黑伞赤脚进坛祭拜,为全寨祈福。

      宰转侗族的年俗颇有特色。腊月二十八,吴家、杨家过年,因为吴家的祖先第一个落脚宰转,所以吴家早上先杀猪敬祖。而杨家的祖先第二个到宰转,故二十八下午才能杀年猪敬祖。杨家设有神龛,拿九个糍粑上神龛进贡。腊月三十孟家、韦家和其他姓氏才能杀年猪。除夕夜门窗贴上纸钱,传统说这样才守住财富,家中的财富才不外流,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不能花钱、不能把家中的水往屋外倒、不能洗衣洗头、不能扫地。

     大年初一挑井水的传统习俗,在宰转传承了几百年,新年烧香取水,寓示新年纳新福。大年初一凌晨时分,家家户户的女主或新娘带着香和纸钱、挑着水桶到水井挑新年水。宰转村落内共有四处水井,只有三口水井常年细流,分别叫“闷务”“闷得”和“闷送”,“闷”即侗语的水井。相传,大年初一凌晨到水井边给众神烧香、烧纸祭拜,福禄寿喜众神就会下凡来点化井水成圣水,庇佑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喝了百病不缠。

     “正月初八是吉时,男女老少来敬茶;你是寨头铁栅栏,你是寨尾挡石墙;白天保佑劳作平安,晚上保佑子嗣安然;满寨男子是亲郎,男孩女孩满新房;男女老少都健康。”这是神庙祭词,孟氏是宰转神庙的专属管理人。神庙位于大寨西面的田坎边,分为“公庙”和“萨庙”,侗语“公”是祖父,“萨”即是祖母。说是“庙”,其实是两棵古老的大枫树。宰转人认为枫树根深蒂固、高耸入云,仿佛能通天与神灵相接。许多苗侗村寨都有祭树习俗,但宰转人却将树与自己的祖先神位对应,并以树为庙,展示了宰转人别具一格的拜树情结。
宰转侗寨一年一度的祭树活动
     宰转人认为初八是适宜出门的好日子,“神庙”会很好地保护他们求学有成,经商有利,出入平安。因此当天要举办全寨性的敬祭活动。现在祭祀活动增添了许多民族文化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男女身着侗族盛装、舞狮队、芦笙队到踩歌堂集中,先去社堂祭祀再前往“神庙”祭祀,最后到芦笙堂吹奏芦笙、舞狮子、放鞭炮、踩歌堂。

      相传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这一天,人们会到山上采摘乌饭树,将其捣烂,泡出黑水泡糯米,蒸黑糯米饭吃,表示对牛的尊重。这天各家的牛都关在家中休息,不让它们去耕田,并割来最好的青草喂牛。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宰转春社。长辈们会给孩子们煮蛋,然后染成红色,用线编“红蛋兜”装好,给孩子们带上自己的红蛋跟其他小伙伴对碰比赛。相传,以前春社其实是男女青年的相亲节,但是因为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太黏人,总想跟哥姐们一起出去玩,为了甩开弟弟妹妹,所以染红蛋哄他们乖乖呆在家里,哥姐们则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猴子坡上以歌传情。

   不论苗村侗寨,都是在开秧门或开秧节时才封存芦笙,但宰转侗寨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并举行隆重的封笙祭奠仪式。正月十五中午,寨内德高望重的寨佬、祭师和芦笙队一起到踩歌堂和鼓楼坪举行收芦笙仪式,先在踩歌堂吹奏三曲,后到鼓楼坪吹奏三曲,师傅手持猪头、腌鱼、糯米饭及香纸在鼓楼坪祭祀,祭祀结束后,芦笙就封存起来,到糯禾入仓后才允许再吹奏芦笙。以收芦笙为标志,宣布全体寨众在新的一年里必须停止娱乐活动,安心生产。

  宰转一年中有两个亲友节,因过节时间不同而更彰显特色。农历六月初六杨家、吴家过节,这一天,这两族人设宴款待全寨人。农历七月十四韦家、孟家过节款待全寨。这样岔开时间过节就是为了有更多的亲朋好友能来做客喝酒作伴。寨里凡有定了亲的,男方都要在六月六和七月十四这两天,包粽子、买烟酒糖果欢欢喜喜挑去女方家孝敬女方父母和亲戚朋友。因此,也有人管这两天为定亲节。

  宰转有忌雷公日。当立春后的第一声雷声响起,天干地支中的当天就是忌雷公日,在还没吃椿芽之前的所有这一天 ,所有村民都不得下田干活,直到椿芽长出,吃到椿芽后才解除禁忌。

  宰转坳是从江西南部著名的山坳,位于猴子坡北的山梁上。山坳上古树参天,一年四季风萧萧,是乘凉歇息的好去处。从古至今,宰转坳一直以来是高武、高文、高华、宰垮、污牙、摆翁、翠里、宰转乃至归吉、高克等寨子的分野山坳——一坳六岔路,是翠里乡境内的交通枢纽。二十年前,山坳上没有住户,却有好几家商店。如今,坳上已坐落十余栋漂亮的砖房,十几家商铺,依然是翠里南半乡的“商贾重地”。

   传说,古时候,宰转寨出了一名武艺高强的猛士,名字叫做“说”,每当遭受外敌入侵,他总是带领寨里的壮士在后面的山坳阻击敌人,只要有他在,没有任何敌人能攻打进来。外敌得知“说”死了,再次攻打宰转,寨民们情急之下,用稻草编成他的样子,穿上他的衣裳,手执大刀镇守在坳口。敌人趁天黑偷袭,夜色朦胧中猛然看见“说”依然手持大刀、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守在路口,吓得魂飞魄散逃走了。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攻打宰转寨,寨子安宁了,寨人说这山坳是宰转寨安全门,有坳在,寨子就能发展。因此,寨里人把此坳称为“广说”,“广”是侗语山坳。

  1951年2月17日,人民解放军接到上级的命令撤离西山区,以刘时铭为首的残匪团伙不甘灭亡,得知解放军撤离后,纠集500多名土匪准备攻打西山。得知住宰转的翠岚(即现在的翠里)乡农会主席杨秀坤、乡剿匪大队长杨秀林兄弟二人在家,便突袭进村将兄弟二人杀害。杨秀坤、杨秀林兄弟安葬在翠里乡烈士陵园,这里成了红色教育基地。刘匪又围攻西山区,在西山街、坪寨、陡寨大肆抢烧掠夺,杀害农会干部和西山区政府干部,妄图摧毁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再次发兵西山区进行大围剿,共击毙了10余名土匪、抓捕了一大部分顽匪后,剩余残匪四处逃窜,部分从潘里逃往广西方向,部分从顶洞往猴子坡、翠里大山方向逃窜。宰转民兵连接到命令在宰转坳设伏拦截,成功歼灭了残匪,其中1名逃匪躲进宰转坳东面的“定八坡”,宰转民兵石章全搜山时发现了逃匪。石章全心存仁慈让其缴枪投降,怎料穷匪想鱼死网破,竟然向民兵开枪,被在坡顶搜索的解放军果断一枪将土匪毙命,宰转坳一战正式宣告剿匪结束。

     宰转侗寨至今依然保存着原始的民俗和信仰,在瑶族壮族乡里呈现一道民族团结和谐的靓丽之色。(通讯员 叶承付)。

推荐阅读

1.春耕正当时,法治护三农丨从江宰便:播法律“种子”,护农“保”春耕

2.从江丙梅:侗寨春满园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凤园

编审|袁丽娟 石敏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