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江特色村寨丨山岗上的燕窝

掌上从江
2024-08-26

燕窝苗寨全景(晏高飞 摄)
从高山上的侗寨银潭一路驱车向西,在通村公路上蜿蜒前行,穿云钻雾约半个时辰,一排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突兀在眼前,古树下是一个小小的寨门,寨门后面是一个山窝,山窝里静卧着一个小小的村落——燕窝寨,全寨46户346人。

进入寨门,一座设计精致的新建筑映入眼帘——两层高的苗族鼓楼,这是苗寨商讨重要事宜的场所。站在鼓楼大门前,眼前豁然开朗。寨子周围群山环抱,树木峥嵘,寨子中心下凹,形成燕窝状态,传统木质民居依山就势,呈阶梯状展开,错落有致,绵延至半坡之上。
燕窝寨苗族鼓楼(滚雄生 摄)

山岗苗寨位于谷坪乡西南面,东临高武、银潭,西与下江镇高仟村接壤,北邻本乡高吊村,南临丙妹镇上歹村,辖5个自然寨210户1112人,全村都姓滚,燕窝寨是山岗村的一个自然寨,海拔1008米,常年云雾缭绕,如在云端。

燕窝寨的苗语叫党翁,意思是“高坡上的山窝”。因为寨子所在的地势十分像燕子窝,因而人们取汉名燕窝寨。明朝末年,滚氏家族自江西一路奔逃进入都柳江中游东岸的大山里,今天谷坪乡山岗、高吊成为这支苗人最后的栖息地。

山岗原名为“三岗”,地处党余山、布耐山和布克山三座高山中间,山的苗语叫做“岗”,村子周围还有三条小溪从山上流下,穿寨而过,交汇于寨脚,从风雨桥下向东流入四寨河。小溪的苗语也叫做“岗”,三座山、三条溪,因此起名“三岗”,人民公社时期大队的公章都还是“三岗大队”,撤区并乡后,不知是谷坪乡的哪一位干部的神操作,认为苗民们居住在遥远的高坡,想当然地将“三岗村”改名为“山岗村”了。

其实,这里的苗民们称自己的寨子为“射格”,“格”是苗语的鸡,“射”是苗语的“高坡高垴”,意思是“跟着高山上的野鸡迁建的寨子”。滚氏祖先最先是在一个叫摆吊的地方居住,几十年后迁居斑竹丛生的山上,取名“翁垛”,人丁兴旺,山林土地广袤。可是,寒冬腊月的一个晚上,一场大火将整个山寨化为乌有。

寨人故库带着两个儿子跳出火海朝后山小路跑去。拂晓时分,忽见山脚下的茅草丛中有两只银白色的鸡在欢快地觅食。苗族素崇野鸡为神物,于是带着孩子顺着山岭来到了溪边,并在此垦荒造田,这就是射格——山岗寨。

且说那两只银白色野鸡白天在溪边觅食,晚上就到小溪东南面的半坡上栖居。后来,故库家养的鸡也随着野鸡去那里,因此,故库也搬去了那里定居下来,这就是现在的山岗村的摆帮寨。故库勤劳,几年过后,又续了弦,生了儿,粮食满仓,鸡鸭满圈,又有“故你”和“故百”等人率家族加盟摆帮,几十年间又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九十户人家的大寨子,后来人们都叫“九十摆帮”。

随着人口的增多,故库的儿子们分家了。三弟平时去党余坡放牛,发现那里的半坡上有一个山窝,周围是茂密的大树,山窝前面隆起两座山包,东、西、北边各有一个小山垭,像燕子窝的三个出口。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天然的燕窝。白天牛吃饱了都爱到山凹里休息,悠闲地咀嚼着美味的青草,舒坦地睡觉,晚上也不想回圈。山窝外面小山冲有一眼清凉可口的泉水,这就是燕窝的古井,人们至今依然在饮用。于是三弟带着一家老小搬来此居住,取名为党翁——燕窝寨。

燕窝寨身后是海拔1100米的党余坡,站在山顶,极目四望,方圆数十里,一览无余,是最好的瞭望台。在动乱年代,只要燕窝寨狼烟升起,其他两个寨就携家带小,拖着粮食和家畜到深山老林躲了起来,等待土匪过后,他们仍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留在摆吊的故忍与迁到山岗开寨的故库是亲兄弟,后人们立下规矩,后代不准通婚,只能世代做兄弟。如果以后有谁想破规成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头胸围十七拳头长度的白水牛、一只角卷三圈的公羊、一只十七斤的公鹅,否则断子绝孙。三个条件十分苛刻,因此山岗村和高吊村滚氏兄弟往来密切,仍然遵循古训,形同一家。几百年后,故库、故忍的后代已发展了二十几代,寨老族老们再次商议,兄弟虽亲,但还是结亲后才可以经常往来,因此,决定破除陈规,他们终于找到一头纯白色胸围十七拳头长的水牛,杀牛敬祭先祖后,两寨滚氏终于开亲了,彰显了滚氏后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虽然山岗与高吊的滚氏之间不可以开亲,但山岗寨里的滚氏兄弟却是很早以前便可以开亲的。原来山岗村的亲家远在黎平县的滚董寨,由于路途遥远,往来不便。于是故库的子孙们商议,大哥和二哥乃是一母同胞,老三是后妈的孩子,因此,大哥、二哥的后代可以与三弟的后代开亲,一直沿袭至今。

燕窝寨的苗族同胞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对窝堆祭祀十分虔诚。窝堆在寨头,石头垒砌成的圆形土台上放一张石桌,石桌后面是祠堂,木板横装得严严实实,里面供奉着苗族的女神“窝”。每到大年初一,寨老都要组织全体寨众一起拿米饭、酒、肉到祠堂祭拜;祭师将茶饭酒果放在窝堆前的石桌上,周围人群静寂无声,祭师手里的铃铛响起,嘴里念着祷词,祈祷窝神驱鬼辟邪、保佑寨众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意。三声铁炮轰隆响起,人们围着窝堆齐吼三声,纷纷把竹篮里的酒菜取出摆在祠堂周围,供集体享用,吼酒声此起彼伏。

在燕窝寨,如果家里的人无缘无故生病,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是祖先怪罪。家里组织寨老、祭师到家里勘定,由祭师用煮熟后去掉内层蛋黄的鸡蛋查证,如果没有污点便不是先祖怪罪所致,如有污点,说明是祖先们需要安抚和饮食了。这时,就必须酿好泡酒、定夺日期举行吃鼓藏仪式,给祖先们以安抚和饮食,由此而形成今天的燕窝寨苗族鼓藏节。燕窝寨的鼓藏节每隔5年过一次,按照古规,具体时间由留架侗寨确定,由岑响苗寨安排。

燕窝寨还有嫁娶节、黑米节、粽粑节、六月六、新米节、芦笙节等。最为隆重的是五年一度的芦笙节。芦笙节的早上,家家户户很早就起床,为儿女们梳妆打扮,身穿民族节日盛装。男青年的盛装都手工绣着百鸟图,头上包着黑白花纹相间的头巾,腰间捆着绣有凤尾的飘带,扎着宽大的咖啡色土布喇叭裤,彰显出苗族男子汉的粗犷。姑娘们头插漂亮的银饰,颈上戴着洁白的项圈,耳吊银耳环,胸前挂着长命锁和银飘,身穿紧身的亮布外衣,领口宽大,形似唐装,走起路来,金银首饰相互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外衣的花边纹绣工十分细腻,花鸟虫鱼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苗族妇女手艺巧夺天工。
燕窝苗寨芦笙舞百鸟衣(晏高飞 摄)
山岗芦笙节踩歌堂时,必须是燕窝寨先进歌堂,而且还是三弟的后代先入歌堂,长兄、二哥的后代依次进堂,因为三弟是后娘生的,体现了山岗苗寨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吃过早饭,燕窝寨男女老少集中鼓楼,身着盛装,罗汉们个个精神抖擞;姑娘们人人花枝招展。从鼓楼出发,沿着村中古道,芦笙师傅吹着悠扬的芦笙带领参加踩歌堂的男女老少,按照踩歌堂古老的行走路线,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萨堂前喝茶祭拜祖先。凡是能自己走路的男孩每人都带着一把芦笙,顺着山间小路向田坝寨的广场集结,然后由燕窝寨带队向芦笙堂进发。踩歌堂开始了,连不会吹芦笙的小孩子也要装腔作势一番,姑娘手握鲜花和着芦笙曲,迈着曼妙的舞步,歌堂内,人头攒动,舞姿优美,真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会。山岗踩歌堂结束后,几十支十里八乡来的芦笙队才开始进场,几百把芦笙同时吹奏,那声音震颤大地,穿透九霄,久久回荡在深山里,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那种气势磅礴的芦笙舞独特的魅力。从中午一直吹到傍晚,芦笙比赛结束,夜幕笼罩着山寨,炊烟袅袅,酒醇肉香的味道弥漫着村头寨尾。太阳能路灯次第亮了起来,主人盛情邀请客人到家中开怀畅饮。少男少女意犹未尽,她们手挽着手,肩靠着肩坐在歌堂周边的灌木丛中对歌。

燕窝寨有一个特殊的迎亲习俗——火把迎亲。相传很久以前,燕窝寨男婚女嫁都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亲结婚,而且是男嫁女娶,过着母系氏族生活,后来因出现太多男子悔婚逃婚现象,才改为男娶女嫁的,可是娶媳妇的时间却定在了晚上,这就有了火把迎亲的习俗。

 娶亲的那天傍晚,男方家的迎亲队伍穿上苗族盛装,扛着捆扎好的火把向女方家走去。到了女方寨边却不准进寨,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们只能在村口等待,派两个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长者背着一大包糯米饭去女方家。糯米饭重量为三十五斤以上(须单数),用树叶包好,配十五条腌鱼到女方家敬祖。这个晚上,女方家十分热闹,姐妹为新娘梳妆打扮,祭拜祖宗,宴请两位接亲的大哥,用餐完毕。新娘手持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告别父母,亲朋好友护送着走出家门,来到村口交予迎亲队伍,同时给他们送去饭菜,迎亲队伍酒足饭饱之后,打着火把将新娘接回家。

火把接亲,含着夫妻结婚以后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的朴素希望。只要妻子进了门,双方都没有后悔的余地。如果男方悔婚,男女双方全村老少就到男方家吃他三天三夜,让他倾家荡产。要是女方悔婚,男方就要与岳父秋后算账,全部奉还甚至超额奉还男方的付出,也让女方家抬不起头。因此,燕窝寨一直流传着一句经典的话叫做:“汉族的媳妇,苗族的妻。”火把娶亲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村村寨寨都通了公路,大山深处的燕窝寨悄无声息地接受了小车迎亲,但迎亲时间依然还是深夜,一辆又一辆娶亲小车行走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如一条移动的长龙,彰显了时代特色。同时,燕窝青年早已走出了父母包办婚姻的城堡,以自由恋爱为主,他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产生感情,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后举办婚礼,只在新娘进家门时点燃火把迎接。

夜幕降临,燕窝寨的太阳能路灯一盏盏次第亮了起来,让这个山岗上的苗寨充满了现代气息,更加迷人。(通讯员 吴显武)

推荐阅读

1.从江下江:“书香校园,阅向未来”

2.从江宰便:利用赶集日 开展“移风易俗”集中宣传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凤园

编审|袁丽娟 石敏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