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带动 强村富民|黔东南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观察

掌上从江
2024-08-27

柚林绿浪争翠,柚果挂满枝头。黔东南州岑巩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思州柚,又将迎来新一年的丰收季。
思州柚是秋日的果实,更是打开群众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去年,思州柚成为“乡村外贸”爆款单品,出口俄罗斯600吨,实现了县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自营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果农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思州柚加工厂分拣柚子(杨云 摄) 
思州柚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黔东南立足区域自然禀赋和传统民族文化,坚持产业带动求突破、强村富民促发展,把握“时”与“势”,统筹“强”与“闯”,抓好“富”与“美”,不断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夯实基层基础“强双基”,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书写了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画卷。
时与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
秋天的第一口“甜蜜”,“引馋”了所有人的味蕾。这些日子,从江县的2.2万亩百香果迎来大丰收。“今年雨水足,阳光好,百香果个头大,特别甜。”56岁的下江镇秋里村百香果种植户卢大胜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20亩百香果变成了“金宝贝”,刚刚采摘了一半,就已经卖了5万多元。

从江县下江镇秋里村出产的百香果(钱仕豪 摄)

从江,是我省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县份之一。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从江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把百香果作为主导产业。今年,该县已完成百香果标准化种植2.2万亩,预计产值达3.39亿元。
准确认识乡村振兴的“时”,深刻把握产业带动的“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黔东南不但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更借势、扬势,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探索全新路子。

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晋级赛比赛现场(钱仕豪 摄)

依托“村BA”“村超”的巨大流量,黔东南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路线,推动“千户苗寨西江”“千户侗寨肇兴”“千年古城镇远”等热门旅游IP相互串联,深度融合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每一步足迹中,都能深刻体味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2024年“贵州村超”比赛现场(钱仕豪 摄)

同时,该州还积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实施以百姓庭院为主的乡宿、乡厨、乡田、乡学、乡事经济建设,把村田院落、乡风民俗、乡土文化、生产生活变成消费产品,打造深入百姓庭院的文化旅居体验模式,推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以前村里接待能力有限,留不住游客,我们就开发民宿,动员村民办农家乐。”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第一书记潘华清告诉记者,该村通过引入外来优质民宿运营者,盘活了闲置房屋,发展露营、生态餐厅、水上娱乐等业态,打造了现实版的“田园牧歌”。

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民宿一角(钱仕豪 摄)

强与闯
走进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举目望去,茶园青翠碧绿,生机盎然,一片绿叶带来了脚尧群众的幸福生活。
脚尧之变,得益于“老支书”吴秀忠。30多年前,他带领村民在莽莽大山之中培育出第一片茶园,改变了“雾当被盖地当床,秋风扫地四壁慌。蕨当主粮灰当盐,有女不嫁脚尧郎”的窘况。

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茶园一角(钱仕豪 摄)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一个好支部,一位好的“领头雁”,让脚尧茶香满园,产兴业旺。在现任党支部书记匡正湖带领下,全村接续奋斗,3700多亩茶园管护到位,亩产收益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2.4万元。

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钱仕豪 摄)

近年来,黔东南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基层基础“强双基”,以抓堡垒建设强功能、抓人才培养强潜能、抓集体经济强动能、抓乡村治理强效能“四抓四强”为抓手,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8个猪圈“变身”鱼池,这是最近台江县南宫镇交宫村的新鲜事。
“说简单点,就是找出痛点,解决难题,共同发展。”驻村干部李龙渊告诉记者,交宫村森林覆盖率96%,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浓郁,原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但之前村头巷口的关键位置却有18个猪圈,常常让过往游客掩鼻侧目。

台江县南宫乡交宫村传统民居(钱仕豪 摄)

李龙渊和村“两委”一道,争取资金拆掉猪圈,给农户建鱼池、铺水管、买鱼苗和饲料,卖鱼所得由村集体和农户共享收益,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同奔致富路。”猪圈变鱼池的经历,让年轻的李龙渊深刻认识了基层基础“强双基”的力量。
“强”的基础更牢固,“闯”的动力才能更强劲。在黔东南,闯市场,产业带动强村富民的好故事正不断上演。
一碗酸汤“闯”天下。黔东南围绕“酸汤+”全产业链,着力提升酸汤产业规模化水平,推动酸汤特色调味品、酸汤火锅底料、酸汤+预制菜品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截至目前,黔东南的各类酸汤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雷山老腾鱼酱酸生产车间(老腾鱼酱酸 供图)

一颗银球“走”四方。雷山县的银球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茶农吃茶饭、念茶经,去年,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11.6亿元,其中银球茶产值2.7亿元,占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7.8万涉茶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

揉制好的雷山银球茶(雷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一栋房子“变”金屋。行走黔东南,一处处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传统村落被重新激活。创新“民宿+”模式让闲置的房屋变身民宿,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民宿(钱仕豪 摄)

……
在黔东南,精品水果、中药材、香猪香羊、刺绣银饰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优质产品“闯”市场,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更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富与美
村庄溪畔绿荫婆娑,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走进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一派生机勃勃。

乌东苗寨及屋民宿(青蛙在贵州 供图)

“这段时间游客都络绎不绝的,我们都忙不过来。”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村民潘健正在自家门口修葺菜园。见有人来了,他放下手中农活,热情地招呼大家到家里喝茶。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近年来,乌东以“民宿康养旅游+”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民宿康养游、生态研学游、亲子体验游,围绕民宿、茶驿、酒坊、书屋四个板块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乡村旅游1号公路乌东驿站露营的游客

  用美丽回答一切的黔东南,正积极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发展培育特色优质产业、延长绿色产业链条、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串联苗乡侗寨,打造苗侗风情线、人文山水线和梯田风景线三大主题,串联起黔东南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重点景区,实现农旅、文旅、体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镇远古城夜景(刘青 摄)

生态美、百姓富,激发了更多干事创业的激情。
8月17日晚上7点,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驻村第一书记熊鹏飞准时打开手机直播,为直播间的网友推介村里的各种文创和农特产品。
相较于最初直播时的紧张,现在的熊鹏飞已经驾轻就熟,对各种商品的介绍如数家珍,同时还会将岗党略村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娓娓道来。
春天卖茶叶,夏天卖水果,秋天卖干货,冬天卖腌制食品,一年四季,季季不断档,岗党略村通过电商累计销售各类产品超过50万元。
村民要增收,村集体经济也要加快发展。
“6个门面,每个的年租金从6000元到1万元不等。还有超市、民族团结食堂等等,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是一大笔。”台江县革一镇革一村党支部书记韩化军谈及村集体经济发展,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台江县革一镇革一村民族团结食堂一角(钱仕豪 摄)

革一村毗邻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强,经济活力好,村“两委”将集体所有的摊位、农贸市场、门面、沙场进行出租,同时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产进行自主经营、入股联营、对外租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去年,该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黔东南用好用足比较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带动、资产资源入股、提供社会服务、面向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制定县乡村三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西江千户苗寨(欧阳章杰 摄)

  2023年,全州213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25.3万元,274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积累超百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的“双超村”有109个。

  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下好改革先手棋、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富民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推荐阅读

1.从江“乡约村光大道”月赛精彩纷呈

2.从江:开展船舶安全检查  护航水上交通安全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胜华

编审|石   敏

主编|张   琪

总编|吴德军
掌上从江
☆☆☆☆☆☆☆☆☆



从江最权威新闻资讯平台
一个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zscj99
............................
投稿邮箱

cjxwxcb@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掌上从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