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不死,教育之火不灭 | 名家共谈当代儿童诗教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达
诗歌,是时代气质的呈现
“关关雉鸠,在河之洲”
这是古人的兴发感动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这是今人澎湃的诗意
教育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心不死,便教育之火不灭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著名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先生认为,教小孩子读诵中国古典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今年9月即将使用的“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增加20篇左右。儿童诗教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孩子应该怎样学习诗歌,怎样用诗歌进行教育呢?
首先,要从培养教师做起。2017年7月14日、15日,首届中国儿童诗教研讨会在南京金陵小学举行。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全国著名语文教师薛瑞萍,南明教育总校长、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干国祥,当代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著名儿童诗人、学者雪野,亲近母语学堂总校长邱凤莲,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被金波先生誉为“诗人教师”的丁云,“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朱爱朝等著名儿童诗教实践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分童诗教学、现代诗教学、古诗教学和诵读教学几个板块进行教学研讨,探讨了适合当代的儿童诗教理念。同时亲近母语研发的《日有所诵》第五版,也在本次研讨会隆重推出,被誉为被当代儿童诗教的经典教材。
▲
日有所诵第五版
(小学1-6年级)
2017年6月全新首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代儿童诗教需坚持儿童本位
我国素以诗之大国而誉。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中国诗教与人格教育有关,古人一向把诗作为人文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通过诗来养成人格并让社会风俗纯美,成为君子的社会。当代的儿童诗教,承继自中国传统诗教,又不等同于传统诗教。
当代儿童诗教需坚持儿童本位。亲近母语认为,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让每一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并在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成为完整而有智慧的人。亲近母语的儿童诗教也应该服务于教育的整体理念。为此,诗教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需要遵循儿童自然的生理和精神发展规律。同时,亲近母语倡导的儿童诗教,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让孩子在今天这个时代,学习符合今天时代精神的中外诗歌,以连接传统与现代,打通中国传统与世界文化,在获得音韵、文学、审美的同时,拥有现代的人格和世界的眼光。
《日有所诵》十年成就诵读经典
2017年7月2日,《日有所诵》十周年第五版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亲近母语研究院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分享了十年来《日有所诵》所见证的中国儿童阅读发展历程,和亲近母语研究院这十年来在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十年间,日有所诵走进了家庭,走进了学校,目前每年有300万小学生使用。
2007年,第一版《日有所诵》出版,2017年,《日有所诵》第五版发布,十年间,《日有所诵》走进了家庭、走进了学校,目前每年有300万小学生使用。《日有所诵》是基于亲近母语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研发的,经过十年的实践,这套书已经成为儿童诵读教材的领跑品牌,而且正在成为当代儿童诗教的经典教材。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在《日有所诵》十周年暨第五版发布会上发言
《日有所诵》根植于中华诗教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发扬。亲近母语研究院的编委们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进行一次次的精心遴选,选择符合儿童心性的、经典的诗性文本。既包含儿歌、童谣、晨读对韵、古典诗词、中外诗歌等,也同时精选《论语》《孟子》《老子》、古代寓言及其他古代散文中易于儿童记诵和接受的章节。第五版《日有所诵》还在重点调研和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替换了少量不够经典的诗歌,增加了古代神话原典部分,让儿童积累文言文的语感。
《日有所诵》根植于儿童诵读的核心理念。十年来,《日有所诵》始终将亲近母语的诵读理念与诗教的核心融入书中,通过引导孩子日不间断的记诵,培养孩子的诗性,养成孩子温柔敦厚的性格,滋养孩子的性情。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日有所诵”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让儿童拥有内在的眼睛、内在的耳朵,把他们小小的生命之流汇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中,从而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
《日有所诵》根植于教育的土壤。《日有所诵》,不仅仅是一套书,作为亲近母语的儿童诵读教材,课程化是其最大的特色。《日有所诵》每册分为上、下卷,每卷16个单元,刚好对应学校每个学期的16周,老师们每天清晨在学校带领孩子们共读《日有所诵》,将《日有所诵》融入了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有不少老师,从第一版《日有所诵》开始,一直用到了第四版。薛瑞萍、朱爱朝、孔晓艳、崔秀俊……这些优秀的教师每天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温暖的诗歌开启黎明。无数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诵,让这些经典的诗性文本陪伴孩子走过童年。
精彩回顾
当代诗教课程化的全景展示
今天的孩子怎样读诗歌?今天的教师怎样解读教给孩子的诗篇?怎样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打通文本与孩子,让孩子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蕴藏的兴发感动?在首届中国儿童诗教研讨会上,多位名师展示了不同体裁诗歌的教学,为当代儿童诗教提供范例。
1
童谣诵读,把握节奏与变化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孔晓艳老师带来了童谣教学《从前有座山》,这是《日有所诵》一年级下卷的一篇选篇,是一首有趣的民间童谣。孔老师用游戏的方式,带孩子变节奏读,加衬字读,拍手读,诵读变成了好玩的语言游戏。
▲孔晓艳老师带孩子们快乐地玩童谣诵读的游戏
关于童谣教学,孔老师说,一定要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读得好玩,培养起孩子的诵读兴趣。怎样读得好玩呢?孔老师用三句话来归纳。第一,童谣的语言很清浅,孩子一读就懂,老师不要不断问问题。第二,童谣的节奏很明快,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节奏这个关键词,把握节奏是童谣诵读的最佳尺度。第三,诵读风格要有变化,节奏要有变化。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揣摩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方式,可以加衬字读、拍手读、拍桌子读。
2
童诗写作,善用联想与想像
“诗人教师”丁云老师展示了童诗《草地》的教学。她用联想、想像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天真的思维从一个点扩展开来,再用短句的方式写下来,就形成了诗。在丁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给孩子们上的童诗课《滋味》,又是另一种风格。雪野老师引导孩子写出富有意境的小诗并教孩子们不断诵读他们自己的诗歌。
▲诗人上课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关于诗教,两位老师的观点一致,初衷并不是培养孩子成为小诗人,因为读诗比写诗更重要。雪野老师认为,儿童诗教学,不要求人人会写诗,但我们尽可能让孩子感知、体察、享受诗带来的滋润。为什么要让孩子重复读其他孩子的作品呢?因为人的一生可以不写诗,但万万不能丢失诗心、诗意。阅读一首诗,就是一次美育的过程。“我不教孩子怎么写诗,就让孩子自己去慢慢地读,慢慢地体悟。终有一天,这些东西沉在他们内心,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力量,会化为朝阳,陪伴着他们诗意地成长。因为童诗带给孩子的是温暖、美好和善良。”丁云老师这样讲。
3
现代诗教学,找到最简单的路径,带孩子走进去
现代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难点,要解读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写作时的心理,需要教师在读文本之余,查阅大量的文献;在课堂上,对孩子做有效的引导。研讨会上,亲近母语学堂总校长邱凤莲老师教的《断章》一诗,来自《日有所诵》五年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只有四行的小诗可以算作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有人说是哲理诗,有人说是爱情诗。邱老师将此设置为开放的话题,对“你”和“看风景的人”的关系做了“A素不相识、B似曾相识、C老朋友、D恋人”四种设定,引导孩子用开放的思维揣摩诗意。
▲你和看风景的人,是素不相识,还是似曾相识,还是老朋友,又或者是恋人……
关于现代诗教学,邱老师说,第一要回到诗歌本身。第二要回到诵读。以《断章》这首诗为例,她带孩子们反反复复读了十五、六遍,她说较长的诗歌,也起码要读7遍。邱老师说“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读到7遍以上,孩子就突破了对这首诗歌的陌生感。第三要回到儿童。孩子要到字里行间去,找到他对诗歌情感理解的理由和依据,把诗歌读成自己的心灵故乡。
4
古诗教学,找到和孩子的生命连接
■ 读二十四节气里的诗歌,感受大自然的节奏
二十四个节气是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美学格子,一格一格记录着农耕年代大家的劳作,也记录着时光走过的痕迹。在现在这样一个讯息爆炸的时代,全国优秀教师、“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朱爱朝老师带着她的孩子们,用诗歌回到自然,去感受中国式的浪漫。在教学方式上,朱爱朝老师对每一个节气先以汉字导入,从汉字形状的演变让孩子们感受古人对自然物候的理解。继而选用与节气相关的诗歌,采用吟诵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吟咏中走进诗歌,走进自己的内心。她说:“吟诵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的,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和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够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密切的交流和感应。”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在安稳的大地上,在循环往复的季节当中,发现的大自然的密码。
■ 读懂古诗,从音韵和意象入手
古诗是儿童诗教的重要内容。中国人读诗,不是像西方的朗读,而是讲究四声的区别。古诗,自古就是要“吟诵”的。“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师干国祥老师,与素读经典课程的创始人陈琴老师,联袂执教了《渔歌子》和《江雪》两首古诗。陈琴老师,以吟诵之法带孩子进入古诗之境,逐字讲解声韵,教授吟诵技巧,从音韵角度带孩子感受诗歌之美。而被戏称为“疯子”的“干干”老师,古灵精怪,却在跟孩子的密切互动中,从诗中的意象引导孩子揣摩出两首诗作者不同的人生理想。《渔歌子》之逍遥快活之于《江雪》之坚毅卓绝,分别代表的是追求世外桃源的道家,和虽居江湖之远而心在庙堂之上的儒家。以两首诗歌的对比,用最清浅的语言带给孩子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传统。“孩子们,你们希望成为哪种人呢?”这样的问题,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思索。
▲陈琴VS干国祥,一个诵诗,一个解诗,从音韵和意象带大家走进古诗的世界
谈到中国诗教,干干老师回顾了中国的诗歌传统,说诗教要回到孔子,“孔子那里才一切是活的”。孔子时代的政治都是用诗歌来表达的,委婉而优雅。三千年过去了,古代的那些诗歌在今天读来,依旧字字鲜活,我们今天依然能够通过诗词听见诗人的呼吸。但是恢复诗教,不能复古,必须在这个时代创造出这个时代最好的教育。我们传承古典诗词,也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歌。
■ 低年级古诗教学,要与孩子的生活连接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看云老师则与老师们交流了低年级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她说‘’形象、韵律、反复“是经典的根本特征。教孩子读古诗,一定要把诗歌内容跟孩子的生活连接起来。如读王维的《山中送别》一诗,看云老师会跟孩子们讨论王维在哪里送别,日暮为什么要“掩柴扉”,再延伸到为什么这一天晚上关门要特意写一下,关门意味着什么。这样从生活常识出发,一点一点理解古诗中作者的情感。
▲薛瑞萍,网名看云,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日有所诵》领衔主编。
看云老师说,教育是给孩子的心底播下一颗种子,让孩子变得细腻,形成文化的感官。她说她不知道怎么教古诗,她只是跟着孩子走。而儿童诗教,老师们要做的正是回到儿童,亲近母语以为,适合当代儿童的诗教当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我们从诗歌中解读到的信息和情感,以适宜儿童的教学方式,传达给今天的孩子,使孩子理解诗意,感受诗情,鉴赏诗歌之美,获得情感的熏陶与人生的启迪。
点灯人是有着无穷生命能量的群体,他们自性光明,在学校里,在教室中,点燃孩子心中的灯。诗教薪火相传,诗心不死,便教育之火不灭!
愿我们的孩子能重拾诗教传统,重新体会诗歌的美好,拥有诗意的人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并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有任何与儿童阅读、母语教育有关的问题和困惑
欢迎添加晓语微信:qjmyxiaoyu
我们一起亲近母语!
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儿童阅读•母语教育•传统文化
投稿:qjmygfwx@126.com
微信号:qjmygf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