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尚荣: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

2017-10-27 母语教育领导品牌 亲近母语

晓语说

2017年11月16日—20日,国家督学曹成尚荣先生将现身南京,出席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2017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带来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母语课程构建》的专题演讲。


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


成尚荣


今天,我们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寻找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实现的方式,“不教之教”仍是教学的准绳。


叶圣陶仙眉慈目中透射的思想永远那么鲜活,历久弥新的思想犹如一盏顶灯照耀教育的前程。


叶圣陶教育思想宝库中,关于教学的论述尤其值得我们重温。如果作一简单的梳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我以为是叶圣陶教学观的核心,我不准确地将它概括为“不教之教”。这一核心思想揭示了教学的本质,而且建构了完整的教学概念。今天,我们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寻找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实现的方式,“不教之教”仍是教学的准绳。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原义与内涵


关于教与不教的论述,是叶圣陶1961年9月8日在呼和浩特与语文教师谈“怎样教语文课”时首次提出来的。叶圣陶说:“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适当地多动脑筋。”他总结说:“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他认为这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1978年8月21日,在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讲座中,叶圣陶说:“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法。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很谦虚,说这是个“朦胧”的想法,其实很清醒、很清晰、很鲜明。从“讲”与“不讲”到“教”与“不教”,不只是“换个说法”,而是科学的迁移和拓展,是深化和提炼。这“换个说法”,又从语文学科迁移、拓展到所有学科,成了教学的共同原则和普遍规律。


叶圣陶用“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举一反三”等来概括“不教之教”的表现特征。这一思想直抵教学的核心,通过“不教之教”将教学本质呈现出来。正因为此,它永远是鲜活的、历久弥新的。


叶圣陶揭示的这一教学原则有着重要的理论根据,他用非常平实的话作了解释。其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其二,“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离开了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别人的知识只能由别人去应用,我不能沾他一些光”。其三,“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叶圣陶对“失学”做了新解:“精当地说,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失学’。”其四,最为重要的是,叶圣陶有个关于“素养”的理论在支撑他。他说:“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一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着眼于教育,着眼于滋养,着眼于素养,那么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其结果是“不需要教”“一辈子有用”。


教是为了不教,大智慧的教——不教之教


对于教学,叶圣陶有个完整的概念,要以学生为主,但不能排斥,更不能否定教。他非常明确地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他紧接着补充说:“教学当然需要教,问题是需要‘久旱逢甘雨’式的教,需要使自己‘蓬蓬勃勃地滋长’的教。”这就需要教师有大智慧、好方法,这对教师是个高挑战。


对于这一难题,叶圣陶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何为教?何为“不教之教”?他说,教师之为教,“其义在指导”,“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打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指导和相机诱导才是善教。而这样的指导、诱导用意在于“发动学习的端绪”,即用情感启动良好的开端。在方法选择上,“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和指点代替多讲”。同时,他又指出,“给指点,却随时准备少指点……最后做到不指点。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二是何时教?当学生“想不通了,说不清楚,这就是碰了壁了……”即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教,伸出援助之手,助一臂之力。这就是不愤不启吧。三是教什么?这是因内容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的,但一定是前文所述的“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因而这样的教,是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


对于“不教之教”,叶圣陶阐释了其理念、原则、关键以及基础等问题。


首先,叶圣陶不是就教学论教学,而是在课程的理念和框架下进行。他说,“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把某一种活动机械地规定为进行某一项教育,恐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理想的办法,最好不分学科”,让学生“浸润在发生需求、努力学习的境遇里”,即使分科,也不能忘却“各种功课的总目标”——教育。他甚至说,“学制与课程之类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精神不立,单就这些上讨论如何如何改,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没有什么好处”。


其次是“不教之教”的理论基础。“不教之教”关涉到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与把握。大家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理念非常熟悉。“例子说”的实质是定义了教材——教材是学习的材料,是工具,不是目的。不必多作阐释,课程亦是工具。叶圣陶还定义了教育:“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而这样的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既然是工具,就重在使用,谁使用?是教师,但一定是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学生不使用,工具就失却了价值;学生就是在学会使用工具、创造工具中进步与发展,以至解放自己的。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一种可能性、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等,这些都是“不教之教”的理论,不过,叶圣陶从工具角度的阐述,为我们的研究与认识开启了一个新视角。


第三是“不教之教”的原则。通过阅读叶圣陶的著作,我以为叶圣陶突出了两条。一条是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他指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决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自己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以此把一切任务都推给学生,抑或布置更多的作业,以“学会学习”的名义,绑架学生,显然违背了“不教之教”的目的。另一条是正确对待考试。叶圣陶说:“我们竭诚地希望负责者注意:考试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把它过分地重视,甚至忘却了求取知识的本义,对于学生是无益有害的。”


最后,“不教之教”的关系重建。“不教之教”重建了师生关系,叶圣陶认为,师生关系的重建,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定义自己、改变自己。他的核心观点有三个:一是“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因此,“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同样的人、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地位、同样的尊严,这就保证了师生关系的平等。二是“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学生走到教师前面去了,教师应当向学生学习。同时,当以学生身份出现的时候,学生才会对你有亲近感、信任感。三是“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不教之教”的过程是伙伴学习的过程,同伴之间才能在合作状态下我学你教,你学我教。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


怎样让“不教之教”落实在课堂上?


其一,要明晰并坚定几个完整的概念。


一是“课改”与“改课”的概念。课改即课程改革,改课即课堂教学改革。我重申这样的观点:课改必须改课,改课一定要在课改语境下进行。课程与教学虽有大小之分,但绝无重要与不重要之分,也绝无主次之别。课堂教学在课改的链条上具有实质意义,应当将之作为课改的一个重点,决不能把兴奋点都放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去。二是“教”与“学”的概念。教学是一个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过程。只有教,没有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同样,只有学,没有教,也不是真正的教学——教学应是有教的学。要防止、克服教学走极端,“无师课堂”是不应提倡的。三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还应包括“教学评价”。以往我们对评价重视不够,评价与教、学有所疏离,教学过程并不完整,如何教、学、评一体化是今后改革的一个重点。


其二,牢固树立教学育人的核心思想。


叶圣陶强调的“各种功课的总目标”“要立精神”“要滋养学生”,阐述了一个指导思想: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这不只是一种核心理念,还应是重要的原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就是要引领教学改革,并让核心素养发展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学理上虽然需要进一步明晰,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它一直在影响着学生发展。我们需要让它从潜在状态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师从随意走向自觉,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提炼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和教师研究,作为一线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应当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科特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学科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让教学的准星永远对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三,坚定地以学会学习为教学的核心。


“不教之教”的前提与重点就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核心是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的抵达尚有不小的距离,还没有真正实现。除了理念亟须转变外,我以为应当教学结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四者联动。教学结构需要改变,但结构改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需要设计学习活动,让结构落实在学生活动中;教学活动的本质应是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编织起学习过程,学习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要与学习活动相配,学习活动、学习方式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是在情境中展开的,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设计并优化学习情境,让真正学习、深度学习在情境中发生。


其四,着力研究教师的“不教之教”。


学生学会学习是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展开的,教学核心的抵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教之教”,不仅使教学过程完整起来,也推动教学走向高境界。究竟如何实行“不教之教”,叶圣陶已提供了思路,但是教学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生成性,具体实施时需要教师的智慧,既需要学科素养,还需要学科教学素养。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创造,已有许多可贵的经验,摸索、总结了一些样态,我们应从这些案例入手,剖析、概括、提炼。案例不是坐在轮椅上的学问,而是田野上开出的智慧花朵,这智慧之花的名字就叫“不教之教”。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10日)




本文作者成尚荣

成尚荣,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参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决策研究。


干货满满

精彩满满

等你来




11月17日·上午

教材改革理念、识字教学

演讲: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的课内外结合 /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统编教材审查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主题演讲: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课内外整合 / 徐冬梅

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2年美国易社学者。



识字教学课:《大还是小》

分享:一年级识字教学探索 / 许嫣娜

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11月17日·下午

从单篇到主题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课:《珍珠鸟》/ 郭初阳

独立教师,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致力于语文课程的生态改良,著有《言说抵抗沉默》等。

主题阅读课:《纸船和风筝》/ 徐世赟

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甘肃省特级教师,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智慧奖获得者。

分享:《史记》课程 / 邱凤莲

亲近母语学堂总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著有《大声读给孩子听》。

分享:时节之美 / 朱爱朝

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长沙市首席名师,首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著有《我的自然笔记》《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等。

分论坛

优秀实践者、精彩实践案例分享

11月18日·上午

从单篇到整本书教学

演讲:统编教材中的文学教育 / 曹文轩

著名作家、学者,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统编语文教材主编之一。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整本书阅读课:《祖父的园子》/ 王文丽

特级教师,北京市首届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北师大教师培训中心特邀讲师,著有《语文让我如此美丽》《课堂飘香是茉莉》等。 


整本书阅读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蒋军晶

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2017“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著有《和孩子聊书吧》《作文九问》等。


11月18日·下午

古典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课程

古诗教学课:《江南春》 / 朱  煜

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课程教学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著有《讲台上下的启蒙》《教书记》等。

文言文教学课:《伏羲画八卦》 / 余  耀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主持正谊书院课程研发和教学工作。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著有《由图画书爱上阅读》。

对话:儿童和传统文化教育 / 朱煜、余耀、邱凤莲


演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母语课程构建 / 成尚荣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参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决策研究。

11月19日·上午

儿童写作

创意写作课:《我喜爱的动物》 / 何   捷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作家,福建名师。“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著有《作文真经》《一线立场》等。


生活写作课:《我的心儿怦怦跳》/ 刘  颖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著有《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从阅读到讲述》。


对话: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母语课程建设的方向和任务 / 王荣生、徐冬梅等


论坛闭幕式





主办单位

亲近母语研究院


本届主题

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课内外整合


会议时间

2017年11月17日—19日

(16日报到,20日返程或考察)


会议地点

南京


报名截止日期

2017年11月10日(额满即止)




1. 会务费、资料费780元/人,15人以上(含15人)团队给予适当优惠,欢迎教研部门组织学校集中报名;


2. 主办方可代为联系宾馆,餐饮自行安排,交通食宿等费用回单位报销;


3. 会场座位按报名先后顺序排列,恕不接待未提前报名者;


4. 提供学时证明;


5. 汇款方式:

① 支付宝汇款:支付宝账号 qjmywhjy@126.com

② 银行汇款:账号:32001597338052501870

户名:江苏亲近母语文化教育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尧化门支行


特别提醒:

1.为保障资金安全,方便报到及领取发票,报名确认以完成汇款为准。

2.款项汇出后,请及时与主办方联系,报到时请出示汇款凭证。

3.报名成功后,如果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于活动前七日告知,以便将学习机会让出,逾期不予退款。





单位

亲近母语研究院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紫东路1号紫东国际创意园E1座


报名电话

025-68710080  15005157876   


联系人

温蕾 老师    


其他联系方式

QQ:3431247548

微信:15005157876   

邮箱:qjmytgb@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抢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