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眼镜与近视】古代人近视了要怎么办?

2017-09-27 运城佐藤樱花眼镜连锁


作为同类,你一定好奇,那些如你一样,勤奋好学的古代先辈们

如何在没有眼镜的年代与近视作斗争的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光怎么能看成霜?山后的路又怎能看不见?难不成李白和陆游都是近视眼?

李白和陆游还有待考证,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有据可查的近视眼。



南宋人叶梦得曾记载:

欧阳修近视后,读书很困难,只能听书童朗读,有时甚至会影响办公

不过与如今不同的是,古代的近视眼,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贵族病


古时

读书人少文盲率高,平常多用自然光源,熬夜读书者少。即便是写毛笔字时,也十分注重坐姿,保持健康距离,不易伤害眼睛

除了,坐拥万卷的大户人家,一般人很少也很难近视。

宋朝时,因为还没有眼镜,所以欧阳先生只能在「人工电台」书童的朗读中,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

到了元朝,眼镜从西域传入我国,但当时的眼镜,均由高级水晶制作。

且是进口货,价格居高不下。


除王公贵族外,普通人家很难消费得起。

那么眼镜,是什么时候走向民间的呢?

下图是明永乐至万历年间,仇英所画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在画作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年知识分子。


就是那位可爱的八字胡老爷爷。

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出现在画中的近视眼。

不过,他戴的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就不得而知了。

从画作年代可知,老先生可能是大户人家。

因为永乐至万历年间,为明朝中前期,市场上流通的依然是价格昂贵的西域眼镜,镜片一般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在那个时候能戴上一副眼镜就是身份的象征。






明代有人曾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打油诗,诗中说道:
“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
   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
   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64个字的一首打油诗,将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来源:眼镜行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