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点点不自信或许更好

2017-03-10 林奇 林奇视角


我发现在以前,无论东西方,战争大体都习惯以交战双方、交战地点、交战时间命名。

比如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三十年战争、普法战争、美西战争;牧野之战、巨鹿之战、楚汉战争、赤壁之战、甲午战争……后来打大发了,也以战争范围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自从地球上有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直至有了两大阵营,情况就不大一样了。资本主义那边还是一如既往,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马岛战争。社会主义这边则喜欢用自我认定的战争性质命名,如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还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不但明确表明战争性质,连夸耀自己的修饰语都有了。

再推而广之,美国各地有很多阵亡军人纪念碑,但一般都只刻有阵亡军人的名字、生卒时间,而对战争则不加任何评论。再看社会主义这边,一个纪念碑,战争起因、性质、意义写上一堆。

某次有人对没把朝鲜战争称为抗美援朝表示不满,还扣上了偷换概念篡改历史的大帽子。我赶紧给“失误”找理由,抬杠说我觉得战争名称带有主观结论不一定合适,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美国不把二战叫二战,而是叫抗德意日援英法苏中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波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还不得憋死几个?

回过头来说,一种现象总是能说明点什么问题。这种有趣的区别,我想了半天,最后认定,这其实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不如社会主义阵营自信。社会主义阵营从来都敢当即下历史断语。

资本主义那边的不自信,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年美国那些“打下江山”的胜利者在制定宪法的时候,就犹犹豫豫,瞻前顾后。托马斯·杰斐逊甚至说,美国宪法估计也就19年的寿命。因为之后新一代就出现了,他们会质疑,死去的人有没有权力为活着的人制定宪法并告诉他们应当如何生活?那些制宪者早就死了,为什么我们要遵守他们制定的宪法?为什么要遵从他们为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

南北战争之际,局势混乱,一位朋友安慰林肯说,“希望上帝站在我们这一边。”林肯回答:“不。我知道,上帝永远站在正义这边。我担心的是,我是否站在上帝这边。”看,还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呢,连自己是不是正义心里都没底。

再看看后来社会主义阵营里的领导人,差不多个个信心满满的样子,国民也及其认同。比如斯大林,敢称英明领袖、伟大导师、天才统帅、军队缔造者、全人类进步的旗帜……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人,任职时少挨骂就算不错。

不过我又发现,最终结果怎样,与是否自信好像也没有直接关系。

两千多年前秦王嬴政很自信俺当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想“红色江山万年牢”,可没几年刚到二世就挂了。美国的制宪者们不自信,可一不留神宪法用了200多年,到现在也没有换的意思。至于那俩阵营,就不提了。

这次两会,有代表委员说,“没有谁比我们更应该感到自信”,受到热捧。

但最近每次听到关于自信的话,我都不免满腹狐疑。就说这句,“没有谁比我们更应该感到自信”,简略一下就是“我们该自信”,而该自信背后的含义其实就是本该自信,而不大自信。

媒体曾有一个“经典”问题,你幸福么?我的想法是,幸福的人不会去想自己是否幸福,当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不幸福了。自信也是如此,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去想自己是否自信,更不会喊我该自信我要自信我好自信。

何况自信还有真自信和假装自信、盲目自信之分。

我们其实不乏自信心爆表的时候,但几乎每次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我们曾“三年超英,五年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没几年饭都吃不上了;我们曾“放之四海而皆准”,后来证明不怎么准;我们曾“永远忠于”谁,“永远开除出党”谁,后来证明,永远其实没多远。

所以,如果我们能有那么一点点不自信,或许会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林奇视角。

观点可能不太靠谱;角度可能不太正确;立场可能不太坚定;动机可能不太纯洁;思想可能稍稍不保持一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