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15日,邀君共赏
【玉文化】玉方寸山水 | 尘肠尽洗,风骨皆清
“天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兮之所适”山水佳处,有哲学,有大道。中国人对山水有独特、深远的情素。
古人赞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拂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藉以卧,意亦甚适,梦亦同趣”。
又有:“世外交情,惟山而已,须有大观眼,济胜具,久住缘,方许与之为莫逆”的句子。
此乃圣贤寓真切性情于山水之间,通过山水而体悟大道也。
山水之癖,自古有之。文人谢灵运,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他在纪游诗中《石室山》中写道:“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有山有水,才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自此,山水情怀,回归本真。
从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中无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到李白写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再到沈括在《图画歌》说:“画中最妙言山水。”山水之妙,妙在世外,更妙在诗间。
天地之间,唯山水处有佳境。山高水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如画,先贤取其志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而玉中叠山河,玩的是山水之境,山水之志,山水之情。玉上方寸山水,是宁静与自在,能使清赏之人尘肠尽洗、风骨皆清,美哉!乐哉!
| 欢迎订阅 | 欢迎投稿 |
本文由联盟原创编辑 |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