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及考点解析

2017-09-27 弘小编 弘正学苑

弘正学苑-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山西第一品牌

保过课程咨询电话:13303508811  同微信号

庆祝弘正学苑网校上线,弘正学苑退出教师资格证保过课程,10月,北师大名师亲临忻州面授培训押题,2016年弘正学苑通过率已经达到70%以上,山西通过率最高!实实在在看成绩!只收360元,两天,发书题宝典共6本!一次性助你过关!幼儿园、小学、中学全学科!选择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发展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

物质基础,可能性。

(二)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成熟势力说(成熟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 

基本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具有连续性,累积性,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感知能力-运动-言语—抽象思维能力。首尾规律,近远规律。

(三)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差异性

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发展的优势领域、发展的类型及时间上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五、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六、幼儿想象的特点★★★★★

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补充:再造想象从内容上分为五类——

经验性想象

情境性想象

愿望性想象

拟人化想象

夸张性想象

七、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八、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2.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其特点为:(1)具体性(2)形象性(3)经验性(4)拟人性(5)片面性(6)固定性

3.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存在“自我中心性”

九、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情绪的发展

1.情绪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4.情绪控制与掩饰成分增加

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评价自己乖不乖,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对的,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如告状行为,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2.理智感:特殊的表现形式-好奇好问,喜欢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探索好奇

3.美感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自制能力弱,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情绪的不稳定性: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3.情绪的外露性—情绪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十、幼儿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个体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智力占大多数,智力极高或极极低占少数。

2.智力类型差异:加德纳研究,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教学应因人而异。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儿童,大器晚成。

 

十一、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一)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

充分利用幼儿长处,以求人尽其才。多元智力理论所述,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音乐和视觉智能等,尊重差异。

2.补偿模式

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以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针对没有机会享受正规教育的儿童进行,弥补其语言、阅读、认知、社会性的不足。

3.治疗模式

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化教育方案

为每个幼儿提供个别化、适宜的教育方案,其教育特色在于“评价—教学”,即先了解其学习情况,后提供相应教学;最常用的是档案袋评价。

5.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克隆巴“教学相知”理论: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儿童提供不同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教学效果。

教育启示:没有任何一种教学与教材可以适合所有儿童,教师不应轻易放弃儿童,而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十二、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1. 幼儿园

1.平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

2.进行个别化学习

3.社区化学习

4.自由探索,完整记录

5.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色扮演的专业师资

6.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

2. 教师

(教学方式3点+评价方式3点)

1.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3.在课程实施中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

2.展示儿童的优势

3.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十三、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内容

教育启示

1.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身体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发展等。

阶段性即人一生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延续,又是后一阶段的准备。

1.其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而非“拔苗助长”。

2.其阶段性要求教育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内容和方法,切忌“一刀切”。

2.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身高)。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逻辑思维)。

教师应抓住儿童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以取得最佳效果。

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顺序性、年龄特征等大体相同稳定。

2.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在不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

教师看到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出发点和依据;同时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儿童,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身心发展速度和水平因人而异。

教师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十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为什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点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幼儿常把生活,学习和劳动变成游戏活动,幼儿喜欢游戏,还喜欢把一切活动游戏化。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为解决幼儿身心发展与实际能力间的矛盾,应让幼儿参与游戏。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游戏水平,其游戏内容与其身心发展水平是一致的。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十五、幼儿教育家及其观点、著作★★★★★

(一)夸美纽斯

《母育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二)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之父”

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3.创制了“恩物”—活动玩具

4.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

5.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三)杜威★★★★★

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中心主义”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做中学”教学原则

(四)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遗传第一位,环境第二位,它能改变,肋长抑制,但它从来不能创造)

2.提出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行为规划—2-6岁;对颜色声音触摸敏感期—2-4岁)

3.注重感官教育(通过感官对幼儿进行智育)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由内而外而非由外而内的强加,强调儿童的自发活动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6.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五)陶行知★★★★★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六)陈鹤琴★★★★★

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以自动代替被动,做中教,做中学;凡幼儿能做的能想的,让他自己去做去想)

3.幼儿园课程理论—五指活动 :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活动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家庭+学校)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拟题】

小岚去动物园看过几次大象,就能画出大象的样子,她的认知发展到( )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B。解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能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2:幼儿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分类:

(1)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2.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模拟题】

在同一桌上画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主题不稳定

C.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性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答案】A。

 3:幼儿思维的发展

1.婴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

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2.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模拟题】

成人习惯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 )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前概念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答案】A。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模拟题 4:幼儿气质的发展


【模拟题】

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针对( )的幼儿。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亲子关系的发展——依恋

依恋一般形成于婴儿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依恋的类型:

(1)回避型依恋: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

(2)安全型依恋: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

(3)反抗型依恋:人际关系表现出相互矛盾的特征。

【模拟题】

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为有效。这是依恋类型中( )儿童的表现。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6: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②同伴相互作用;③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

 7: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1)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为家长服务

 8: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1)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2)心理具有吸收力;

(3)具有敏感期;

(4)发展具有阶段性。

2.课程内容: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纪律教育和数学入门教育。

【模拟题】

蒙台梭利教育原理是以( )为出发点。

A.儿童中心 B.适应自然 C.反对成人化 D.儿童生命

【答案】C。解析:蒙台梭利受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思想影响,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9: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1.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

2.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模拟题】

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C。

 10:一日生活

1.接待幼儿

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要相互问好。教师应有礼貌地向家长问好,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对双方需要及时商洽的问题交换意见,做好个别幼儿的药品交接工作。教师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幼儿亲切交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教育。

2.晨检

晨间检查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检查幼儿的个人清洁卫生,以便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模拟题】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重点是(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与家长交流,沟通感情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答案】C。

 11: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模拟题】

有的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昂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环境的布置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幼儿园中教师的特长和喜好。面对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并且大中小班布置十分雷同。结合有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基本原则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中,主要违背了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意义。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题干案例中,违背了经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和发展适宜性原则。

(1)经济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幼儿参与性原则: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12 :幼儿园活动区布局策略

(1)干湿与动静分区

(2)固定与临时分区

(3)独立与整合分区

13: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模拟题】

在“红绿灯”游戏中,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儿要把自己想象成交通警察,同时也要把别的幼儿想象成为汽车司机、行人等。这体现了游戏的( )。

A.自主、自愿性 B.充满幻想

C.与生活密不可分 D.有序性

 14:游戏的分类

1.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分类

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和智力游戏

2.根据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分类

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3.依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有规则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综合游戏)

【模拟题】

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将游戏分了四种,其中象征性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A.规则游戏 B.角色游戏 C.小组游戏 D.结构游戏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方能准确地作出是否介入以及如何指导的判断。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1)以自身(游戏者或旁观者)为媒介;

(2)以材料为媒介;

(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应将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境去灵活把握。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16:健康、社会领域活动设计

1.活动名称:

包括:活动类型、活动名称、年龄班。

2.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求

(1)幼儿教育活动目标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2)目标的表述应符合本教育领域的要求。

(3)目标的要求应难度适中。

(4)目标内容不重复。

(5)目标表述应做到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6)目标的表述方式要统一。

3.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

(1)这个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

(2)每一步要完成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

(3)哪一步是重点,哪一步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每一步的时间大体应怎样分配?

(5)如何进行每一环节的表述?包括教师的陈述语提问、操作说明、对幼儿的要求、小结语、过渡语等均需斟酌

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预测考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重要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②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7岁①“万物有灵论”;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②自我中心性;③思维具有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②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预测考点: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3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甚至可达到20分钟。

(2)注意的广度: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预测考点: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实验——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预测考点:遗忘的规律

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

 

●预测考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关键因素)。②同伴相互作用: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③移情(最根本、最内在)。

 

●预测考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影响因素:①父母的惩罚;②榜样;③强化;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预测考点:中外教育家及其思想

(1)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①1923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②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五指活动”形式;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

(2)陶行知是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3)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预测考点: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①提出: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②含义:一是年龄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③启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预测考点:动物咬伤——虫咬伤

(1)虫咬伤:黄蜂和黄刺蛾幼虫(洋辣子)蜇伤。蜂和洋辣子刺伤时,可先用橡皮膏把插入皮肤内的刺粘出来,用肥皂水涂于伤处。若为黄蜂蜇伤,因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将食醋涂于伤处。

(2)宠物咬伤:立即、就地、彻底清洗伤口。冲洗伤口一是要快;二是要彻底;三是伤口不可包扎。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大类: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①表现: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②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的影响;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预测考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成人的情绪控制;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预测考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预测考点: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①师幼关系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②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预测考点:主题活动《春天到》

中班主题活动《春天到》

【总目标】

(1)能通过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万物生长的季节。

(2)能用说、唱、画等各种方式表征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一 《找春天》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感官寻找和感受春天,了解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

2.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激发幼儿观察和认识春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口袋、布袋。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向幼儿交代活动的内容、地点,进行安全教育。

二、幼儿去紫金广场附近,观察春天的景色,认识一些树、花、草。

三、抓春风

1.今天我们动动脑筋把春风抓起来,把它藏在口袋里,别让她溜走了。

2.(幼儿分散)用口袋抓春风。

3.说春风:(1)你抓到春风了吗?春风在哪里?(2)闻闻你口袋里的春风,你闻到了春天的味道了吗?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我闻到了小草的清香,春天来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一片。

小结:许多小朋友闻到了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小树、春风的味道,春天来了。

四、交流分享

1.你还在哪找到了春天?

2.春天怎么样?

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找一找你身边的春天。

活动二 《春姑娘》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春天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美丽的春姑娘来临时的景象画下来。

2.布局合理,突出春的特征。

【活动准备】

已观察过春天、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

1.幼儿讲讲对观察到的春天的印象,互相交流。

2.树长出了嫩芽,迎春花开了,春姑娘在播洒花种,燕子飞来了等。

二、画画

1.幼儿愿意画“春姑娘”,鼓励幼儿大胆地落笔,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2.布局合理,有重点地画。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画画。

三、讲讲

幼儿讲讲自己画的内容,互相交流、欣赏。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和小朋友说一说春姑娘的样子吧。

活动三 春游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春季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认识春季农作物。

2.培养幼儿团队精神,体验郊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干粮、饮料、塑料布,各组旗帜。

2.请家长事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孩子不乱跑,排队时跟着前面的小朋友。过马路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小朋友穿轻便的服装,以方便步行。

4.带适量的零食,并每人准备好一个垃圾袋,教育孩子保护环境。

5.小朋友8:30分来园,并请家长陪同。

【活动过程】

1.8:30分教室集中,告诉孩子春游的一些注意事项,做好点名工作。

2.9点组织本班幼儿排队,以班级为单位徒步去公园。

3.组织开展活动。

活动一:带领全体幼儿及家长游览公园,观察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活动二:集体亲子小游戏《剪羊毛》。

1.家长和幼儿身上夹好夹子。

2.请家长抱起或背起幼儿去“抢”其他亲子身上的夹子夹到自己身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组家庭拿到的夹子最多。

3.活动结束,家长带领孩子回家。

【注意事项】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在活动地点不拥挤,不乱跑,不离开老师和家长指定的活动范围。

2.携带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件。

3.家长与幼儿穿大小合脚的运动鞋。

4.自带适量零食和饮料,杜绝浪费;并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5.家长请带好自己的身份证(xx户口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