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预测

2017-10-30 弘小编 弘正学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67iwenx4&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67fbc4g7&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67z07ra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1. 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素质(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生理成熟(基本前提);

(2)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向,使发展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主观因素: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2.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1)成熟势力说——格赛尔

考查题型:选择题

(2)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3)新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

考查题型:选择题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①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适应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化。

 ③认知发展四阶段: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a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只能通过感知和动作活动,出现简单的行为图式,也出现了手眼协调,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等特点。

     b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出现象征性思维,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以自我为中心、泛灵论、思维不守恒、思维不可逆等特点。

     c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进一步发展,获得守恒概念、思维可逆、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等。

     d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此阶段,儿童可以进行抽象思维,能够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具有演绎、归纳思维方式等。

考查题型:简答题、材料题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①认知结构呈阶段性发展,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也必须有阶段性。

 ②儿童的发展是主动建构的结果,因此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创造的活动,才会被儿童有效同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③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教育应该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④学龄前儿童认知具有直观性,他们操作的对象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和形象直观的符号资源,所以幼儿园教育应该充满了可操作的玩具和直观材料。

 ⑤学前儿童的思维是象征性思维,主要活动是象征性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角色游戏。

考查题型:简答题、材料题 

(6)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①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发展水平,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考查题型:选择题

(7)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考查题型:选择题


3.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


(1)学前儿童发展一般规律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可搞“成人化”

  ②方向性与顺序性: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

  ④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⑤互补性:扬长避短

考查题型:选择题

(2)学前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规律

  ①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整体到局部、准确、专门)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头尾律)

  ③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律)

  ④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律)

  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意到有意)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稳定性、可变性

考查题型:选择题


核心考点二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⑴感觉发展

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类型:视觉(4岁能区别色调,5岁注意颜色明度、饱和度、辨认混合色)、听觉、触觉(口、手)

感觉规律:


考查题型:选择题


(2)知觉发展

①形状知觉:对物体属性的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②深度知觉: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距离的知觉:“视崖实验”。

③方位知觉:对物体之间关系的知觉。

 A.方位知觉发展表现为:上下、前后、左右

 B.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a.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b.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

    c.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据此,教师做示范动作时,要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

    d.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④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A.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先知觉“天”和“小时”,然后知觉“周”和“月”,“分钟”“秒”)。

   B.对“天”的知觉: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天”“明天”,最后才是“前天”和“后天”,“上周”和“下周”。

   C.时间知觉迅速发展:7~8岁

知觉规律:


考查题型:选择题


(3)注意发展

注意概念: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分类:

不同年龄段有意注意时间:

  ①3岁——3-5分钟(小班一堂课:15分钟)

  ②4岁——10分钟(中班一堂课:20分钟)

  ③5-6岁——15分钟(大班一堂课:30分钟)

幼儿注意主要特征:

  ①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②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选择性:对一类刺激注意多,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少。例.摇滚和情歌,更喜欢摇滚歌,所以对摇滚关注多。

  ②注意的稳定性:对一个事物注意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例.看一本书能集中注意力1小时。

  ③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例.边唱边跳、边听边记。

  ④注意的广度(范围):同一时间内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例.一目十行、耳听八方。


考查题型:选择题


 

(4)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记忆的种类:

  ①根据内容不同: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②根据保持时间不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③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②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③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

  ④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⑤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记忆策略:

  ①背诵、复述    ②记忆材料系统化    ③间接的意义识记

 

(5)想象的发展

想象种类:

再造想象的类别:

  ①经验性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想象,经验不同,想象就不同。

  ②情境性想象:按照提示的情景去想象,比如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小朋友就会想象故事的情景。

  ③愿望性想象:渴望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④拟人化想象:把一些事物,想象成人的样子。比如,有胡子和眼睛的大树爷爷。

  ⑤夸张性想象:想象不存在的事物,或者把身体的某一部分夸大突出。比如,画一个人,把脑袋画得特别大,胳膊画得特别细。

想象特点:

  ①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②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③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a.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b.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c.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想象能力的培养:

   丰富表象、创造想象条件、鼓励和引导、适当训练


考查题型:选择题(分类)、材料分析题(特点、培养策略)


 

(6)思维的发展

概念(选择题):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①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比如天气预报。

  ②思维的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比如汽车、轮船等都属于交通工具。

思维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问: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如下(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思路):

   ①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三个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②0-2岁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往往通过感知和动作思考,做事情先做后想,没有计划。

   ③3-6岁的儿童即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守恒、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泛灵论等特点,但仍带有直观行动性。

   ④7岁以后的儿童,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他们能够依靠概念、逻辑关系进行思考。

幼儿理解发展的特点(选择题):

  ①个别事物到事物关系

  ②依靠具体形象到依靠语言。

  ③简单、表面到复杂、深刻。

  ④与情感密切关系到客观理解

  ⑤不理解相对关系到理解相对关系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简答、材料分析):

  ①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培养。

   a.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b.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c.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②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培养。

   a.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b.选择适应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c.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7)言语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是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和必要阶段。

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①0~1岁,前言语阶段,发音准备,咿呀学语阶段。

  ②1~1.5岁,单词句阶段,单音重叠、一词多义、以词代句,如听听、看看

  ③1.5~2岁,双词句阶段(电报句阶段),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如“妈妈”“玩”这两个词,是想表达“妈妈,我们一起出去玩儿吧”。

  ④2岁以后,完整句阶段,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词汇量增加。

    其中,1~3岁,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考查题型:选择题


【小结】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特点以及培养方法的策略:

       特点:从无到有(无意到有意)、逐渐发展、有个缺点、长大完善

       培养方法:创造环境和条件、提供材料、适当引导、个性化教育


核心考点三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情绪、情感发展

(1)情感的分类(选择题)

  ①道德感:按照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打小报告。

  ②理智感:智力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如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就感和幸福感。

  ③美感: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去评价事物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这朵花很漂亮”。

(2)儿童情绪的特点(选择题、材料分析)

  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3)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简答、材料分析)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4)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材料分析)

  ①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②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

  ③积极鼓励和引导

   a.耐心倾听幼儿说话

   b.正面肯定和鼓励

   c.正确运用方法:暗示法、强化法、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不斥责,不暴力。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材料分析题


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选择题)

  ①自我感觉发展(1岁前):不能把自己与周围区分

  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把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看待

  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开始发展

(3)自我意识的结构(选择题)

  ①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

自我评价。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主要有自尊感和自信感。

  ③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4)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简答题)

  ①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性的评价

  ②从对个别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④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⑤从只有评价没有依据,到有依据的评价

(5)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简答题)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的萌芽。自我体验发展表现为:

  ①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绪体验(委屈、自尊、羞愧感)发展。

  ②表现出易受暗示性。

(6)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简答题)

  ①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②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③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7)幼儿气质的发展

①气质类型(选择题)

②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结合分类,考材料分析题)

  a. 了解、接受幼儿的气质特点;不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鼓励和引导。

  b. 对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8)影响幼儿个体差异的因素(简答)

  A.客观因素

   a.遗传因素:前提条件,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基础。

   b.孕期状况:用药、情绪、环境污染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c.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

   d.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自然环境提供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提供社会生活条件;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B.主观因素

    需要、兴趣和爱好、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考查题型:选择题


 

(9)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问:为什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①主要观点:智力内涵是多元的,每个人有8种智力中心,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8种智力在不同幼儿身上的发展优势不同。这8种智能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②教育启示:

   a.教师要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b.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c.注意因材施教。


考查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

(1)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选择题、简答题)

  ①依恋关系: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

   依恋类型:回避型依恋(不受影响)、安全型依恋(正常)、抗拒型依恋(安抚不了)

  ②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平等沟通、合理要求)、专制型(干预、禁止过多)、放任型(关怀过度或顺其自然)

  ③亲子关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a.促进幼儿认知发展;b.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c.安全的依恋,有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以及同伴关系的发展。

(2)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选择题)

  ①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②性别稳定性(4-5岁):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③性别恒常性(6-7岁):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情境的改变而改变,6-7岁最终获得性别恒常性。

(3)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选择题)

  ①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②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③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补充: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幼儿的智力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

(4)亲社会行为——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亲子关系)


 

【高频考点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观察、记录、评价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谈话法:拟定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4)作品分析法:分析幼儿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等作品 


模块二:学前教育原理





核心考点1:教育目的论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考查题型:选择题


核心考点2:简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一方面,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等规律,教育一定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核心考点3: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教育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启发性,注重引导,而非传授

(2)生活化: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为生活服务,如饮食、睡眠、锻炼自理能力等

(3)游戏化: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获取直接经验

(5)潜在性: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6)非义务性:不免费

考查题型:选择题


核心考点4: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教育内容与方法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如内容浅显易懂,方法直观具体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独立自主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综合性原则: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整合、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一日生活整体的教育

考查题型:选择题


核心考点5: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4)教育的直观性原则

(5)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

(6)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7)正面教育的原则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核心考点6: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福禄贝尔:1840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2)张之洞: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幼稚园。

(3)张雪门:1918年,创办了宁波市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幼稚园——星荫幼儿园。

(4)陈鹤琴:1923年,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5)陈鹤琴:1940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6)陶行知:1927年,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考查题型:选择题


核心考点7: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1)《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2)《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教材。

(3)《大教学论》: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世界首先提出统一学制、班级授课制。

(4)教育思想:人文主义儿童观、“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的)

考查题型:选择题

2.卢梭(18世纪法国教育家)——自然主义教育

(1)《爱弥儿》:儿童教育的立场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①自然主义儿童观:把儿童当做儿童看待,尊重儿童人格,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②自然主义教育观: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回归自然”

③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消极教育(自然后果法)

  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④自然主义教育的四阶段:

  婴儿期(0-2岁):以身体养护为主

  儿童期(2-12岁):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

  青年期(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

  青春期(15-20岁):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考查题型:选择题

3.裴斯泰洛齐(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

(1)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2)开办“贫儿之家”(孤儿院)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4)教育思想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付诸实践)

  ②爱与威严要结合

  ③要素教育理论:德育基本要素——对母亲的爱;智育基本要素——数目、形状和语言;体育基本要素——关节活动。

  ④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都要心理学化

考查题型:选择题

4.福禄贝尔(19世纪中叶德国)——幼儿园教育之父,重游戏、自我活动

(1)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创制一整套玩具、教材,称作“恩物”

(3)《母亲与儿歌》

(4)创立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幼儿园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5)教育思想

①自我活动或自动性的教育方法

②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

③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家庭教育有缺陷,应该建立幼儿园,协助家庭教育

④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作业就是将“恩物”运用于实践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5.杜威(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儿童中心

(1)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教育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育思想

①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②三中心:

儿童中心: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把教育中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

活动中心:认为儿童本身的活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经验中心:课程与教材要建立在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知识通过儿童自身体验得来,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③教学基本原则:做中学

④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过程内的目的,反对外在强制性的目的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6.蒙台梭利(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意大利)——自由、纪律

(1)在罗马创办“幼儿之家”(儿童之家)

(2)代表作:《儿童的发现》《童年的秘密》

(3)教育思想:

①儿童的心理发展观:儿童有心理胚胎期,儿童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儿童发展有阶段性。

②教育目的和原则:教师为儿童提供自由、有生气的环境,对儿童进行观察和指导,使每个儿童具有的天赋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③教师的教学任务:准备、观察指导、示范

④课程内容: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纪律教育、数学热门教育

考查题型:选择题

7.陶行知(1891-1946年)——生活教育

(1)农村教育开拓者,创办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教育思想:

Ø 提出中国幼儿教育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以此提出教育要面向大众。

Ø “生活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核心):试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其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这种教育应当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和幸福解放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为此,他提出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2)社会即学校。这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他提出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工厂、农村与学校、社会达成一片,“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鸟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任其自由翱翔,成为适应生活、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要先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

  (3)教学做合一。这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中学、做中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所以,他极其重视实践,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探索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Ø 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①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

②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

③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④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

⑤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学校走出来

⑥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8.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的幼儿教育之父)——活教育

(1)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年,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2)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0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

(3)教育思想:

Ø “活教育”思想:试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主要教育思想是“活教育”理论。他从教育目的、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活教育”理论进行了阐述。

  (1)提出活教育目的论。旧中国的社会和民众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很落后,人们饱受列强的蹂躏。在这个 背景下,为了改变缺乏活力的民族传统面貌,陈鹤琴提出通过教育让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健康,要有建设能力,要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能服务。这就是“活教育”。

 (2)提出活教育课程论。陈鹤琴反对传统课程过分强调课本,人的观念被书本严重束缚住了。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的活动性和生活方式,他又提出“活教育”课程的具体组织形式,采取综合的单元教学,反对实施分科教学,并通过“五指活动”展开教学。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为: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五指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

  (3)提出活教育教学论。陈鹤琴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幼儿怎么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让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等等。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核心考点8:幼小衔接(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


1.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简述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但是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环境、生活制度、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对儿童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环境布置活泼、生动;学习、生活设施相对集中,生活方便。小学:教室环境布置相对简单和严肃;自由活动时间少;约束强;同伴交往少。

(2)生活制度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生活舒适、轻松,作息时间灵活。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生活节奏快,作息制度严格。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师幼关系平等亲密。小学:师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

(4)学习方式不同。幼儿园:游戏是主导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小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教学任务、有家庭作业,有考试。

(5)儿童的要求不同。幼儿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求知欲,发展口头语言,开发智力,丰富感性经验和积累粗浅知识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艺术和体育活动。小学:对儿童要求具体、严格,课业压力大,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纪律约束较强。

2.幼小衔接的内容

    幼小衔接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为了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应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

 (1)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规则意识、生活和学习习惯、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2)发展学习适应能力。包括重视智能发展,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等。

3.做好幼小衔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2)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逐渐接近小学

(3)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4)开展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

(5)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

考查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核心考点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五大领域的规定


考查题型:选择题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预测考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阶段

年龄

阶段

重要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②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

2~7岁

①“万物有灵论”;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②自我中心性;③思维具有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②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预测考点: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3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甚至可达到20分钟。

(2)注意的广度: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预测考点: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实验——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预测考点:遗忘的规律

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

 

●预测考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关键因素)。②同伴相互作用: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③移情(最根本、最内在)。

 

●预测考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影响因素:①父母的惩罚;②榜样;③强化;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预测考点:中外教育家及其思想

(1)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①1923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②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五指活动”形式;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

(2)陶行知是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3)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预测考点: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①提出: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②含义:一是年龄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③启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预测考点:动物咬伤——虫咬伤

(1)虫咬伤:黄蜂和黄刺蛾幼虫(洋辣子)蜇伤。蜂和洋辣子刺伤时,可先用橡皮膏把插入皮肤内的刺粘出来,用肥皂水涂于伤处。若为黄蜂蜇伤,因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将食醋涂于伤处。

(2)宠物咬伤:立即、就地、彻底清洗伤口。冲洗伤口一是要快;二是要彻底;三是伤口不可包扎。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大类: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预测考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①表现: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②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的影响;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预测考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成人的情绪控制;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预测考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预测考点: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①师幼关系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②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1、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答:(1)营养。合理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2)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疾病可以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3)体育锻炼和劳动。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4)生活制度。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可以保证儿童进行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5)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或过量,对生长发育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儿童用药应小心谨慎。
  (6)季节和气候。一般来说,儿童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在秋季体重增长最快。
  (7)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贫困、食物缺乏、文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
  2、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守,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这些要求大致可分为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首先素质
  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其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3、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训练幼儿的思维。

  答:训练幼儿的思维,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和直观认识,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教育环境的创设,多为幼儿准备可操作的材料,理解、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

  (2)鼓励幼儿多想多问。从三四岁开始,幼儿会经常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氛围,对他们的提问给予积极的回应。

  (3)根据幼儿思维过程的特点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

  4、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情况;

  (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5、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有效益的途径。

  答: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发送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符合以下七个标准的环境为幼儿园环境: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獐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简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答:(1)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

  (2)培养幼儿对认识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智力。

  (4)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3、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答:夏季天气过于炎热,或曝光长时间照射幼儿头部,可致幼儿中暑,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等症状。处理办法如下:

  第一,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第二,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第三,给病儿人丹、十滴水。

  第四,给病儿喝一些清凉解暑的饮料。

  4、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首先是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观点。一方面要注意那些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注意这些特点和品质的发展过程;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

  (3)教育性原则。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影响。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时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儿童的教养环境

(2)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3)交流及文化影响

(4)经验积累与强化


2.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办园模式的改革

(2)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

①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转变

②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3)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

(4)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


3.简述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答案要点】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其中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简述地震应急处理方法。

【答案要点】

(1)地震发生后,要沉着冷静,凭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组织幼儿有序按照平时熟悉的路线逃生,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如果震后不能迅速撤离或被困于室内,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

(3)如果幼儿正在睡觉,叫醒并有序地组织幼儿躲在床底下或墙脚下。

(4)如被建筑物挤压,千万不要惊慌,不要盲目采取措施,要懂得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5)如果在室外活动,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的空旷场地或树木周围。从精神上安慰幼儿,不断鼓励幼儿,非常重要。


5.简述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6.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答案要点】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7.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五)保健功能

【知识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功能


8.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规则引导法(二)情感沟通法(三)互动指导法(四)榜样激励法(五)目标指引法

【知识点】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9.简述成熟势力说观点。

【参考答案】

(一)发展的本质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的。

(二)发展的原则

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成熟的原则5.自我调节的原则。其中个体成熟的原则是格塞尔理论的核心原则。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育儿观念

格塞尔认为,父母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他们。

【知识点】儿童发展理论——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预测考点:主题活动《春天到》

中班主题活动《春天到》

【总目标】

(1)能通过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万物生长的季节。

(2)能用说、唱、画等各种方式表征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一 《找春天》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感官寻找和感受春天,了解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

2.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激发幼儿观察和认识春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口袋、布袋。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向幼儿交代活动的内容、地点,进行安全教育。

二、幼儿去紫金广场附近,观察春天的景色,认识一些树、花、草。

三、抓春风

1.今天我们动动脑筋把春风抓起来,把它藏在口袋里,别让她溜走了。

2.(幼儿分散)用口袋抓春风。

3.说春风:(1)你抓到春风了吗?春风在哪里?(2)闻闻你口袋里的春风,你闻到了春天的味道了吗?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我闻到了小草的清香,春天来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一片。

小结:许多小朋友闻到了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小树、春风的味道,春天来了。

四、交流分享

1.你还在哪找到了春天?

2.春天怎么样?

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找一找你身边的春天。

活动二 《春姑娘》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春天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中美丽的春姑娘来临时的景象画下来。

2.布局合理,突出春的特征。

【活动准备】

已观察过春天、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

1.幼儿讲讲对观察到的春天的印象,互相交流。

2.树长出了嫩芽,迎春花开了,春姑娘在播洒花种,燕子飞来了等。

二、画画

1.幼儿愿意画“春姑娘”,鼓励幼儿大胆地落笔,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2.布局合理,有重点地画。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画画。

三、讲讲

幼儿讲讲自己画的内容,互相交流、欣赏。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和小朋友说一说春姑娘的样子吧。

活动三 春游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春季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认识春季农作物。

2.培养幼儿团队精神,体验郊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干粮、饮料、塑料布,各组旗帜。

2.请家长事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孩子不乱跑,排队时跟着前面的小朋友。过马路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3.小朋友穿轻便的服装,以方便步行。

4.带适量的零食,并每人准备好一个垃圾袋,教育孩子保护环境。

5.小朋友8:30分来园,并请家长陪同。

【活动过程】

1.8:30分教室集中,告诉孩子春游的一些注意事项,做好点名工作。

2.9点组织本班幼儿排队,以班级为单位徒步去公园。

3.组织开展活动。

活动一:带领全体幼儿及家长游览公园,观察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活动二:集体亲子小游戏《剪羊毛》。

1.家长和幼儿身上夹好夹子。

2.请家长抱起或背起幼儿去“抢”其他亲子身上的夹子夹到自己身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组家庭拿到的夹子最多。

3.活动结束,家长带领孩子回家。

【注意事项】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在活动地点不拥挤,不乱跑,不离开老师和家长指定的活动范围。

2.携带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件。

3.家长与幼儿穿大小合脚的运动鞋。

4.自带适量零食和饮料,杜绝浪费;并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5.家长请带好自己的身份证(xx户口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