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年太原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主观题押题123道

2017-12-28 考教师必选 弘正学苑


山西教师考试第一品牌!选择弘正学苑,助你心随所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19mghe0n&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6766xmj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各地教师招聘笔试上岸班,面试保过班!培训地址:太原或忻州!13303508811(同微信)选择弘正学苑,助你心随所愿!

2016年山西省太原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曾对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儿童发展观主要有(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2.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二因素论

3.多元智力理论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理论?(  )

A.杜威

B.加德纳

C.赞科夫

D.布鲁纳

4.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杜威

D.陶行知

5.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课外活动

C.研究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6.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A.职前培养

B.继续教育

C.入职辅导

D.在职进修

7.国家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想与品德教育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  )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A.教材

B.教师

C.教学过程

D.教学设备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描述的遗忘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致

D.快慢不定

0.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即(  )

A.明确的目的性

B.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C.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D.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_______、免费的和普通的国民教育。

2.在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_______。

3.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可以分为_______、物质文化和_______。

4._______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5.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总体分布上呈_______。

6._______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7.人的发展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

8.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这叫做_______。

9.教师的素质大体包括有文化素质、_______、_______三方面。

10.品德的心理结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___等心理成分构成。

11._______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12.一般来说,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解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遗传决定论(内发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辐合论和多因素论(共同作用论)这三种观点。

2.AB【解析】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3.B【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

4.C【解析】现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流派。

5.ACDE【解析】《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的阐述是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6.ACD【解析】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7.ABD【解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课程标准中确立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8.A【解析】课本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应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9.A【解析】先快后慢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描述的遗忘规律,这一规律指导我们要及时复习。

10.ABD【解析】人的意志的三个特征是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同时意志还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二、填空题

1.强制的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组织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4.学校绩效

5.正态

6.性格

7.生理心理

8.过度学习

9.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10.道德行为

11.教育目的

12.言语直观

13.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_______、_______和美感。

14._______是指先前的心理活动对以后活动产生的一种准备。

15.良好的测验都应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_______、_______、难度和__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_______和总结性评价。

17.学生解题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即审题、_______、_______、找出问题的答案。

18.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来看,思维可分为_______、具体形象思维和_______。

19.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20.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就是对全班学生_______。

21.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_______,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22._______是中小学最基本且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23.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叫做_______。

24.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这是知觉的_______。

25.先前所学内容对后来学习产生的干扰和抑制,称为_______。

26.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27.美育的基本类型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_______、_______。

28.收集学生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和评价方式,称为_______。

29.解题时,能一题多解,属于_______。

3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是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如何合理组织复习?(4分)

2.怎样利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工作?(7分)

3.作为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8分)

4.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6分)

5.怎样上好一节课?(5分)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10分)

【材料】有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的学习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你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3.真感 善感

14.定势

15.信度 效度 区分度

16.形成性评价

17.探索 表达

18.直觉动作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9.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20.全面发展负责

21.外部条件

22.讲授法

23.注意的转移

24.理解性

25.前摄抑制

26.班级授课制

27.社会美育 教育美育

28.档案袋评价法

29.发散思维

30.正常学生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2.(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3.(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能力和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学习的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5.(1)目的明确;(2)内容准确;(3)结构合理;(4)方法适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四、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很值得人欣赏,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现实生活中,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学生,或因为成绩差,或因为纪律差,或因为其他原因成为班上所谓的“后进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首先,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一点;其次,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差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差生的特点,像案例中的老师一样,因人因材施教。

(2)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案例中教师正因为有这样的崇高信念才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为个别学生的成长进步而不断钻研;

②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二、多选题

101.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

A. 攻击   B. 冷漠   C. 幻想   D. 退化    E. 固执

正确答案是 ABCDE

识记类问题,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固执。所以选ABCDE选项

102.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

A. 获得    B. 转化   C. 评价    D. 实践

正确答案是 ABC

识记类问题,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过程。所以选ABC选项

103.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

A. 高效性   B. 循序渐进性    C. 实践性强    D.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是 ABD

识记类问题,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有高效性,循序渐进性,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以选ABD选项

104.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 教学相长    B. 及时而教    C. 道法自然     D. 道而弗牵

正确答案是 ABD

识记类问题,《学记》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所以选ABD选项

105.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选项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A. 资质优异儿童    B. 智力落后儿童   C. 情绪困扰儿童   D. 学习困难儿童

正确答案是 ABCD

识记类问题,特殊儿童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天赋优异儿童;一类是身心障碍的儿童。包括资质优异的儿童、智力落后的儿童、盲聋哑儿童、情绪困扰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资质优异的儿童也属于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切不可片面理解。所以选ABCD选项

106.小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定义的差异  B.智力类型的差异   C.智力发展水平的差  D.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正确答案是 BCD

识记类问题,BCD对智力的定义是不会有差异的,首先排除A选项。学生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和结构上的差异(即为智力类型的差异)所以选BCD选项

107.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感知

正确答案是 ABC

识记类问题,能力、气质、性格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所以选ABC选项

108.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 执行成分   B. 认识成分   C. 情感成分   D. 意志成分

正确答案是 BCD

识记类问题,自我意识的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所以选BCD选项

109.小学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

A. 组织上的自愿性    B. 内容上的广泛性    C. 管理上的计划性

D. 活动上的自主性    E. 形式上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是 ABCDE

识记类问题,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其中自愿性是基本特点。所以选ABCDE选项

110.下列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A. 个性已基本形成   B. 性格已基本定型    C.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 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E. 性格外向,活泼好动

正确答案是 CDE

识记类问题,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学习动机较为单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

所以选CDE选项 

三、判断题

111.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儿童的发展是其心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12.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开。(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开。

113.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

114.热爱学生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识记类问题,爱岗敬业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115.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要承担监护职责(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要承担监护职责

116.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的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同样教材的教育因素也应包含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117.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识记类问题,师表美不是外在美还有内在的道德

118.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造成情节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9.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总是矛盾的。(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严格要求学生和关爱学生是可以平衡的,只要能够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实现的。

120.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识记类问题,应该依照损害的程度看是承担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

121.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应由教师承担相应责任。(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和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的行为具有危险性,而不进行教育和制止的,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122.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因而观察和了解学生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2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

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针对分科课程精细的学科化倾向,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小学阶段多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多以分科课程为主。

124.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2)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3)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4)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125.学校不得经常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学校不得公开学生的成绩,并且进行排名。

126.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但仍是要传递知识的。

 

127.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128.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小时以内。(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小时以内。

129.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科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30.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但也有其弊端。

131.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132.学习上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时暂时的。(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识记类问题,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有暂时的,也有永久性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有暂时的,也有永久性的。

133.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两者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134.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识记类问题,学与教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35.“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一个完整的尝试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再次尝试。各类学校的各门学科都可以按照上述的通用模式来设计各自的教学操作程序。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136. 课程即学生所学的科目的教材。(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137.心理健康有高低之分。(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138.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139.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危险性活动。(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学校不得组织未成年参加危险性活动,但是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140.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B

定势对迁移的作用有阻碍也有促进。

14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142.学习动机非常强,学习效果不一定好。(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学生学习动机一般处在中等水平比较好。

14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144.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复杂,而且很有重要性,体现出个人性质。

145.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是 A

识记类问题,广义教育的概念。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5年8月,某市小学二年级在学校的倡议及班主任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有成员16人,均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某星期天,该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去一“孤寡老人”家做好事,事前未告知班主任及学校,但在打扫卫生中,女学生小娟在擦洗房间的玻璃时,失足从椅子上摔下来,造成左脚骨折,事后,小娟的父母要求学校赔偿不分医药费。但学校认为小娟摔伤是她自己不小心所致,与学校无关。

 

 

 

146.小娟摔伤应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

A. 学校班主任承担  B. 小娟家长承担 C. 孤寡老人承担   D. 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

正确答案是 B

因为本案发生在校外,且是节假日,事前没有告知学校及班主任,是在学校管理职责外发生的,学校行为并无不当,因此不承担责任。

147.小娟的监护人该是谁?(  )

A. 学校班主任  B. 社区管理机关  C. 班主任和家长均为监护人  D. 小娟父母

正确答案是 D

小娟的监护人是其父母。

148.你认为本案该怎样正确处理?(  )

A. 学校应该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校外集体活动的管理

B. 学校应根据小娟家庭状况给予适当的救助

C. 学校有较好的条件应该承担全部医疗费

D. 责任方承担,但社区管理机构给予适当救济

正确答案是 ABD

(案例二)一个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兑:“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49.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

A. 导向原则  B. 以身作则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是 ACD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该教师并没有将该班的学生认定为差生,使学生建立了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该教师没有将该班学生当作差生对待,做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又要求该班学生要努力,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该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正面鼓励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50.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

A.忠于教育事B.关爱学生 C.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D.有教学机智和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能力

正确答案是 ABCD

(1)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2)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3)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4)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能够正确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案例三)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三年级李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确并非如此。

15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新颖性、活动性、色彩的鲜明刺激程度

B.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C. 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D. 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正确答案是 C

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

15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该课堂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A. 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B. 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C. 李老师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D. 小学生好奇心强,各种教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是 D

教具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老师进教室后把教具放在讲桌上或挂在黑板上,学生的注意会被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听讲。

153.正确做法应该是( )

A. 应该增加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教具  B. 根据讲课需要,李老师应逐步展示教具及图片

C. 讲解展示完教具、图片后,应及时收好教具和图片

D. 教具和图片要少而精,要与授课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正确答案是 BCD

考察改进办法。

(案例四)在小学低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画家”一课。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冬天下雪了,大雪将整个原野都覆盖起来。清晨,小鹿、小鸡等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纷纷用自己的足或爪子在雪地上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不一会,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在让这个学生坐下来后,老师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谁能够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这时候,教室里静极了,再也没有人起来回答。看到这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

154.该教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A. 讲授法   B. 讨论教学法   C. 谈话教学法   D. 综合教学法

正确答案是 C

与学生的问答,称为谈话教学法。材料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因此是谈话法。

1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检验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成果,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B. 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C.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D. 讨论法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是 A

156.案例中,该教师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

A.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概给予否定

B. 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恰当的

D. 教师的课后总结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矛盾

正确答案是 AD

 

157.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 老师点名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

B. 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初步的生物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C. 将该问题作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同学自己寻找答案

D. 要求同学们课后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下次选代表回答

正确答案是 D


太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23道高频主观题集锦

教育学部分

1.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 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 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 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 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 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 论述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教育全球化  (7) 教育信息化  (8) 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 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 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0.、试论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 发扬教育民主             (4)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1) 学着和学习者 (2) 知识传授者  (3) 示范者 (4) 管理者 (5) 朋友 (6) 研究者

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 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整体性原则   (4) 指导性原则

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 诊断教学问题  (2) 提供反馈信息  (3) 调控教学方向  (4) 检验教学效果
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 教学任务   (2) 教学内容   (3) 学生年龄特征

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自觉纪律教育  (6) 民主与法制教育 (7)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 道德教育

22、简述德育的新形势
(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 创办业余党校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 建立德育基地

23、确立中学德育目标的依据
(1)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4、论述德育的任务
(1) 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7、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 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31、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a 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 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
a. 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
b.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c.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34、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35、试论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 “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优点:灵活,能适时作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 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 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
(4) 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 教学任务  (2) 教学内容   (3) 学生的年龄特征

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 历史研究法(2) 个案研究法(3) 行动研究法 (4) 质的研究法(5) 调查研究法(6) 实验研究法

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 内发论 孟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奥地利 ) 威尔逊 格赛尔
(2) 外铄论 荀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3) 共同作用论

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 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B 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
(3)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部分
4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 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 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和气质)两方面

4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3、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44、简述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喝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45、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 强烈的创造愿望  2. 丰富的表象储备  3.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 原型启发
5. 积极的思维活动  6. 灵感的作用

4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7、论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力的途径
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4) 学会作观察记录   5) 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49、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快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0、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促进直观教学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1、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有效合理的安排组织复习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复习方法多样化   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想结合

52、结合教学实践,试分析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 充分利用“变式”
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53、简述意志的特征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3) 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4、简述情绪的功能
1) 信号功能   2) 调节功能   3) 感染功能

55、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 依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6、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
1) 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4) 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7、简要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
1)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 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
3) 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

5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以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
2) 这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为成长需要

59、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   2) 社会文化因素  3) 家庭因素  4) 早期童年经验   5) 学校教育因素
6) 个人主观因素

 

 

6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1、影响个体智力发展的因素
1) 遗传与营养   2) 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3) 教育与教学   4) 社会实践   5) 主观努力

62、简要说明影响服从的因素
1) 命令者的权威性   2) 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3) 情境压力

63、简要说明从众的类型
1) 真从众  2) 权宜从众   3) 不从众
教育心理学部分

64、教育心理学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1) 如何学的问题   2) 如何教的问题    3)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问题

65、教学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1)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
a为教育现象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b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a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b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地、持续性的研究

6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67、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68、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69、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70、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
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7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
a. 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b. 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c. 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

72、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无需中介作用,公式S-R
2) 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建立的,学习遵循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3) 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

7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1) 目的性   2) 认知性   3) 序列性

7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问题情境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个体已有知识经验   4) 原型启发   5) 情绪与动机等。

75.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 主要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 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6)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76、简述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等原则

77、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等

7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
1)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 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 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 练习方法多样化      7) 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79、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0、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遗传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 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性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8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1)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 设置合适的目标  3)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 训练归因
5)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8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 认知结构的特点   6) 学习策略的水平

 

8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 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4、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 维持功能   2) 促进功能    3) 发展功能

8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 运用积极地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 合理运用惩罚   3) 进行心理疏导

86、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 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2) 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 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干预

87、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 教师促成的纪律   2) 集体促成的纪律   3) 自我促成的纪律   4) 任务促成的纪律

88、论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1) 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主要和学习兴趣
3) 做好课堂监控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8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 教师的领导风格  2) 班级规模  3) 班级性质  4) 对教师的期望

90、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 强化法  2) 代币奖励法  3) 行为塑造法  4) 示范法  5) 惩罚法   6) 自我控制法

91、简述教师职业心理成长的历程
1) 关注生存阶段   2) 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

92、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1) 课前计划的差异2)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 课后评价差异4) 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差异

93、简述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 反思性教学

94、试论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 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    2) 组织的有效干预    3)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95、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 自我意识正确  2) 人际关系协调  3) 性别角色分化   4) 社会适应良好   5) 情绪积极稳定
6) 人格结构完整

96、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着眼于自己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教育政策法规部分

97、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 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 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 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 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 公布的范围不同

98、简述教育法律的纵向结构层次
1)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2) 教育基本法律3) 教育单行法律4) 教育行政法规
5) 地方性教育法规6) 教育规章

99、教育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100、教育法律救济: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101、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1) 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2) 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 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102、简述预防教师违法的必要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2) 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3) 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 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5) 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 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 加强学生对自己决定权利得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教育政策法规部分
103、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 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 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 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 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 公布的范围不同

104、简述教育法律的纵向结构层次
1)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 教育基本法律  3) 教育单行法律  4) 教育行政法规
5) 地方性教育法规   6) 教育规章

105、教育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106、  教育法律救济: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107、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1) 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2) 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 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108、简述预防教师违法的必要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 2) 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
3) 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  4) 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普及教育法规
5) 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  6) 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7) 加强学生对自己决定权利得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8)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新课程改革部分

109、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110、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3)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11、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12、简述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13、简述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14、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答题时只答123点即可)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a.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a. 学生是完整的人  b.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c. 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  b.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 学生是责权主体

115、简述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1)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3) 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11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 坚持知行统一    2)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 努力做到“慎独”   4) 学习先进人物

11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朗格朗提出)

11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
1)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动力、调节、评价功能)    2)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 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119、简述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 说课与上课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过程,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2) 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教”
3) 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教师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 由于对象不同,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说课也不受教材、年级、人数的限制,大可到区域、学校,小可到教研组,备课组。

120、课堂导入的类型
1) 直接导入  2) 温故导入  3) 直观导入  4) 问题导入  5) 实例导入   6) 情境导入

121、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 合理地设计问题  2) 面向全体学生  3) 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 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 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 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22、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 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 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23、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 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  2) 表情真实自然,适度恰当  3) 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