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三无"科学家,才是中国真正的药神!廉价药救了几百万穷人的命!

北洋君 北洋之家 2018-07-25

  北洋之家(id:bypm2016)

有温度,更有态度,

一次阅读一次感动!


《我不是药神》中的天价药,

给了病人活的希望,

却又无情地把人推向死亡……

高昂的药价和独家垄断权,

让那些钱袋空空的病人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生存的希望远去,

而不得不等死……



医药公司不是慈善家

更不是救世主,

但我们始终觉得,

人命,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品。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学的根本目的,

就应该是治病救人!


而在中国,

有一位没有博士学位、

没有留洋背景、更没有院士头衔的

“三无”科学家,

却真真正正称得上“中国药神”!



屠呦呦,

这个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

 她用50年的求索、甚至不惜亲自试药,

才发现了治疗疟疾

最有效、廉价的青蒿素药物,

不仅治愈了全球2亿多患者,

更挽救了世界上几百万病人的生命。

而这些人,

绝大部分都是最贫苦的人口!



2015年,瑞典国王郑重地将诺贝尔医学奖

颁发给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

以表彰她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直到今天,

全球每年仍有4亿人感染疟疾!

疟疾仍与艾滋病、癌症一起,

被世卫组织列为

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中国抗疟药物——科泰复


这颗拯救了人类的蓝色小药片,

被非洲人民称为

“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


这些来自中国的青蒿素抗疟药,

并没有成为天价药,

因为它从开始就没有确定专利权,

而是免费向所有患者提供。



廉价的青蒿素,救了全世界

无数饱受疟疾之苦的贫民百姓,

尤其是死亡率最高的

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以毕生心血造福人类,

她,担当得起“中国药神”!


NO.1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诺奖让屠呦呦一夜间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

成为被全世界热议的人物!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声名鹊起之前,

屠呦呦如同“扫地僧”般的存在。

低调到极少有人听说过她的名字!


1930年12月30日,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

较为殷实的家庭。

外公姚庆三是经济学家,

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

对祖国的金融事业贡献良多。


父亲在银行工作,

但收入并不稳定,

只能靠出租外祖父留下的房产

维持一家老小的开销!


屠呦呦宁波祖宅 


屠呦呦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儿,

从小就备受宠爱。

父亲翻《诗经·小雅》时看到: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便为她取名:呦呦。


谁也没能想到,

这一句诗文,

似乎已在冥冥之中预言了

2000多年后屠呦呦与青蒿素

那紧紧相系的未来!


年幼的屠呦呦与母亲


在屠呦呦16岁时,

她患上了肺结核。

在那个年代,

肺结核是死亡率很高的病,

整整经过2年多的治疗,

屠呦呦才得以痊愈!


只有曾经坠入过深渊的人,

才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正是这次患病的经历,

让屠呦呦开始重新思考起人生的意义,

学医的种子在她的心中开始萌芽。


少年时代的屠呦呦


这张照片拍摄于

屠呦呦在宁波上中学的时候,

她的高中同学回忆起屠呦呦:

她在班上总是沉默着学习,

是一个十分低调又朴实的女孩!


1951年,屠呦呦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

并且选择了当时还极其冷门的

生药专业!


大学期间的屠呦呦低调勤奋、

这个总是喜欢独处的姑娘,

学习十分刻苦,

毕业后,她顺利地被分配到

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1952年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屠呦呦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

这个文静、总是沉默不语的小姑娘,

会在50多年后,

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

尽管美军军事装备强大,

可他们的敌人,除了越军,

还有无孔不入的疟疾!


许多美国老兵回忆: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越兵,而是蚊子。(图/文史网)


1967年至1970年间,

美军因疟疾减员高达80万人,

竟然是战斗伤亡的4到5倍。


疟疾害惨了美国人,

也绝不会放过越南人,

战胜疟疾,

成了决定这场战争的关键!


NO.2

38岁临危受命

42岁以身试药


越战期间,胡志明亲自到中国

向毛泽东提出支援抗疟

药物和方法的请求。

毛主席亲自下达指示,

要求全国500多位科学家,

成立了专门的“523研究组”,

联合研发抗疟新药。

 

 38岁的屠呦呦,

当时只是一个助理研究员,

她临危受命, 

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组长。




疟疾这个病,

中国人并不陌生,

它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寄生虫

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

而发病后则常常表现为发高烧,

全身出汗,时冷时热,

古代中国人又称疟疾为打摆子。



在疟疾面前,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相传清圣祖康熙就曾不幸中招,

就在太医们一筹莫展之际,

两个西洋传教士拿出一种名叫

金鸡纳霜的药片。

服药后的康熙不断好转,最终痊愈!


金鸡纳霜主要成分就是后来被

用来广泛治疗疟疾的奎宁

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

疟原虫已经对常用的抗疟药形成了抗药性,

治愈率已经从95%以上迅速降至20%。



为寻找新的抗原药物,

美国耗资4.5亿美元,

筛选了21.4万个化合物,

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而中国,没有尖端的科研设备,

更没有雄厚的研究经费,

在十分艰苦又落后的条件下,

屠呦呦等中国科研人员就这样

和世界强国的一流研究团队站

在了同一条起跑线!


 


抗疟的任务非常艰苦,

屠呦呦先是花了3个月的时间, 

走访了无数老中医, 

日夜不休地筛选了640多个药方, 

通过对200多味中草药、

380多个提取物挨个研究抗疟性,

当时,青蒿也在里边。

但是2年的时间过去了,

研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抗疟研究又回到了起点,

屠呦呦拿出了那本

她整理的《抗疟单验方集》

重新寻找可以治疟的草药,

而这一次,青蒿终于进入她的视线!



令屠呦呦想不明白的是,

在对青蒿的反复实验过程中,

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最低时仅有12%,

甚至还不如胡椒的提取物有效!


屠呦呦整个人都进入了低迷的状态。

 “是哪里出错了吗?” 

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屠呦呦开始重新查阅大量的古医书,

从中寻找根源。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

古医术《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

立刻让她有了灵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

意思就是:把青蒿先用水浸泡,

然后裹上布,

用力挤出汁来服用。


这也就意味着,

古方里的青蒿并非是传统的高温煎服,

是高温影响了青蒿的药效!



于是她想到了用乙醚低温提取的方法。

可乙醚是极为有害的化学品!

屠呦呦戴上口罩,以身试毒,

找来7口大水缸作为提取容器,

土法上马,往里面装满乙醚,

跟同事一起用乙醚进行低温提取。


青蒿素标本,青蒿素,青蒿素制品


研究组成员姜延良后来回忆说:

“当时实验室和走道里,

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科研人员除了头昏脑涨,

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1985年2月,屠呦呦在进行实验


1971年10月4日,

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

屠呦呦与同事们一起,

紧张地盯着第191号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乙醚的低温条件下,

让屠呦呦他们盼望已久的青蒿乙醚提取物

终于不再躲藏,

被大量提取了出来!

实验证明,191号样品,

对疟原体有100%的抑制率。



380多次反反复复的实验,

从1号实验到191号实验样品,

屠呦呦才终于从青蒿中提取出了有效药物!


为了能尽快验证青蒿素

在人体的药性和副作用

屠呦呦决定亲自上阵、以身试药!

1972年,屠呦呦等三名科研人员

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

他们,成为了试药的小白鼠。



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但此情此景下,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为了挽救更多生命,

屠呦呦义无反顾喝下亲自提取的青蒿素!

幸运的是,一周以后,

没有发现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青蒿素终于成功了,

可屠呦呦和同事

却因为长期在实验室吸入过量乙醚,

而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1982年10月,屠呦呦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领取证书

 

2015年,据世卫组织的数据,

在过去几十年里,

青蒿素在全球共治疗了2亿多人

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的问世,

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

它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病患,

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而屠呦呦却也因此付出了所有的青春,

还有无法弥补的骨肉疏离的代价。

但是她说:

这个冒险是有价值的。

 

NO.3

不近人情的老太太

88岁从未停下脚步


1996年全家福,从左到右小女儿李军、屠呦呦、李廷钊、大女儿李敏


今年,屠呦呦已经88岁了,

她简单的居所里,

摆放着很多女儿和外孙女照片。


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中学同窗。

屠呦呦加入“523”项目时,

在冶金行业工作的丈夫也非常忙,

为了不影响工作,

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

送到全托幼儿园,

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

送回宁波老家……


后来有条件接女儿回来的时候,

女儿一度不想和妈妈回到北京。

这样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使女儿模糊了对妈妈的印象



对于母亲的做法,

二女儿李军略带委屈地说:

三岁时才对母亲有记忆,

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为了科学,

为了事业,能舍弃自己的家庭,

孩子都不要。


对于女儿心中的委屈和不解,

屠呦呦的答案很简单:

生活上有矛盾的时候,

我们是坚决让路的,

事业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屠呦呦始终都是

抱着这样的为科学献身的态度!

尽管每次想到两个孩子,

她都不得不忍住心痛和眼泪,

但她擦掉泪水后,

就回到实验室、回到工作岗位!

继续“青蒿素”的研究。


就是这样的坚持和信念,

让她从未停止过追逐科研的脚步,

她放弃了颐养天年的安稳生活,

也放弃了对家庭的弥补和陪伴,

依旧带领团队奋斗在研发新药第一线上,

因为她的愿望,

就是“要让青蒿素更好的造福人类”。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


2011年,屠呦呦荣获美国拉斯克奖,

该奖项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65年来首次授予了中国科学家。

在颁奖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路易斯·米勒说:

世界疟疾感染者能够免于病痛,

获得重生,

离不开屠呦呦对于国家使命的

忠诚与崇高情怀。


2015年10月5日,

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当“屠呦呦”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时,

这位年过85岁的老科学家还浑然不知。

她是在一个多小时后,

通过电视新闻,

才确认自己获了奖。



谈及获奖感想,

这位老科学家仍不断强调

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

也是全中国科学家的荣耀。


屠呦呦一生低调、谦逊,

获得诺奖后,她面对记者惜言如金:

“这是中国人发明的新药,

对抗疟是有效的。”

“不值得多提,就这点儿事,

到现在都几十年了……”



即便在去瑞典领取诺奖时,

已经是85多岁高龄屠呦呦,

并没有被前后簇拥,

甚至连的机场贵宾通道都没有经过,

而是一人低调地从普通通道登机,

把挤在贵宾通道的大批记者

都晾在了一边!


而获得诺贝尔奖的300多万奖金,

她捐了大部分出去——

在北京大学设立医药人才奖励基金,

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科研工作中。


曾经有一个在中医领域

颇有影响力的奖项推荐了她,

结果她直接说: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推荐我干什么,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2017年初,

当她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项时,

由最高领导人为她颁奖,

一向低调不愿见媒体的她,

不得不去领奖了,

然而,颁奖结束后,

当大批媒体记者准备集体采访她时,

她却又再次婉拒了访问。


很多人都议论着:

这个不近人情的老太太

着实得罪了中国媒体!

但她实实在在地说:

“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

咱们还是抓紧青蒿素的研究吧!”


奖项、荣誉在她眼中都不值得一提,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是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今天,这位低调的老人

仍然习惯把自己藏在人群中,

仍然简单朴素地生活,

仍然住在一间面积不大、

 陈设简单的老房子里。

对她来说,整个房子里最宝贵的东西,

是一个烂了一边的地球模型。



这是诺贝尔奖组委会

送给她的小礼物。

烂了的部分代表着消灭疟疾的地方,

烂的地方越多,

意味着消灭的疟疾越多。

每次拿起这个地球模型,

屠呦呦的眼睛里都会闪着别样的光芒。


她坚信,青蒿素的作用,

绝不是单一的。

而研究已证明,青蒿素对治疗白血病、

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

疾病也有效果。



如今,88岁高龄的屠呦呦

仍旧没有一刻停歇,

2018年年初,她的团队

终于有了震惊世界的突破性进展,

根据临床试验,

团队早前发现的青蒿素,

不仅对治疗疟疾有效,

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

有效率分别达到80%和90%。



美国女星赛琳娜就因红斑狼疮进行肾移植手术。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一直是女性健康的可怕杀手,

常见于15-40岁的女性,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7-9倍。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了,

那无疑将是人类医学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将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今天,屠呦呦正在努力

实现的愿望有两个:

一是,要把研究论文变成实际药物。

二是,要发现更多青蒿素的秘密。

这样的心愿从一位88岁,

本应去安享晚年的老人口中说出,

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为之敬佩而感动!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

浸渍千年,渡劫众生,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呦呦,德音孔昭。



神,原本也是人。

只是因为他做了人做不到的事,

所以他才成了神。

屠呦呦,就是我们心目中

真正的“药神”!


“发现和最大程度造福了人类!”

这句话就是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

而屠呦呦,

以一己之精神,打开新药大门,

更为全人类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不仅救治了世界2亿多患者,

更让穷人和富人在治疗疟疾面前,

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屠呦呦,

当之无愧的世界英雄,

更是撑起中国精神的

真正脊梁!


—THE END—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就给北洋君加了一根鸡腿!

求点求鼓励!


更多原创文章,点击阅读!

版权声明©:北洋之家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私自截取、节选本公号内容,本公号保留追究盗用者版权责任的权利,请阅读转载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